wheremylove 发表于 2009-12-24 18:48:13

原帖由 zhhade1987 于 2009-12-24 13:48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当年蒸气机车满路跑的时候,LZ可想过延长到发线,列车重量达到5000吨这个问题?
70年代末的时候,全国铁路最高速度达到120km/h的不到1000公里,最高牵引定数仅仅是3500吨,最好的干线才配了一些DF4,大部分是前进蒸汽。但是已经有文章讨论大干线货车增载、提速的问题,当时已经有1050米的站线,设想的上限情况就是“1050米站线最多允许容纳6000吨列车”、“货车最高速度80或者100km/h”,当时没那么多电气化,所以讨论的机车配合,多是双机小北京、双机DF4、8轴单节大北京、16V280(后来的DF8)、东方红4(这车后来没造出来吧)之类。


现在过去了30年,不得不佩服当时人们的眼光:1050米站线的确也就塞了6000吨煤列,最高速度,还尚未达到100km/h……:L

[ 本帖最后由 wheremylove 于 2009-12-24 18:50 编辑 ]

zhhade1987 发表于 2009-12-24 19:41:11

回20#的帖,是的,那个年代已经在设想现在实现的重载了,在当时,觉得是超出现实的东西今天实现了,今天又在探索什么呢,依然在朝着货物列车重载前进着。延长到发线、增加车辆轴重,实现重载化,依然是我们的追求,现在的5000吨、1050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提出更长的到发线,更重的列车?

yinruowen 发表于 2009-12-24 19:51:45

继续延长到发线,难道所有的编组站全部拔了重建?

那还不如按现在的850m到发线,使用组合列车,这只是增加一切长的组合场

或者新建专用的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可以弄成比较长的专列,到站也不拆解

还是觉得,货车应该尽量直达和整列比解编

zhhade1987 发表于 2009-12-24 20:03:23

我曾说过东风4C问题,当时有锦州朋友很自豪的说锦州是东风4C起家的,这个不错,可是当时有个赤峰机务段可能知道它的人不多,赤峰机务段是当时京通铁路上沈阳局的唯一一个机务段,京通铁路知道的人不多,(我看了那么多帖,没提到过)这条铁路未曾有蒸汽机车牵引列车,从80年运营,一直是内燃机车为唯一动力,当锦州还在跑大前进时,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东风4就在京通上服役了。当时的3500吨是个不小的重量。但是咱们国家在重载探索时,京通也在其中。双机东风4加60辆左右的重车京通随处可见。在困难区段甚至能看到列尾还加挂补机,同期其它铁路重载实验还有丰沙、京广的7000吨级、京沪的5000吨级。

LQX375215 发表于 2009-12-24 20:23:24

谢谢 涨知识了:lol:lol:lol:lol:lol

上局林段 发表于 2009-12-24 20:23:52

我来随便估计一下, 09年铁路运电煤和焦煤16 亿吨, 焦炭2亿吨,粮食和饲料2 亿吨, 化肥和农药5000万吨,木材3000万吨, 原油和原油炼成品油1.8 亿吨,散装和小包装水泥4000万吨,非金属矿古1.6 亿吨,金属矿石1.8亿吨,不包括钢材的一般成品建材1.5吨,机械产品不包括汽车4000万吨,焦油和煤化工产品2000万吨,新兴的天燃气和石油管6000万吨,罐车装的非动力油石油化工产品7000万吨, 金属冶炼产品不含钢材5000万吨,各种 钢材包括钢轨9000万吨, 小汽车100万吨, 集装箱包括空箱计200万标箱,100万车等, 就估计这么的多了, 余下的不再算了,明年初看统计公报。不知道 我算得准不准。

konatazou 发表于 2009-12-24 20:31:06

好数据啊,谢谢楼主了~

Itany 发表于 2009-12-24 21:12:34

原帖由 zhhade1987 于 2009-12-24 19:41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回20#的帖,是的,那个年代已经在设想现在实现的重载了,在当时,觉得是超出现实的东西今天实现了,今天又在探索什么呢,依然在朝着货物列车重载前进着。延长到发线、增加车辆轴重,实现重载化,依然是我们的追 ...

大秦没有更长的到发线? 更重的列车?

Itany 发表于 2009-12-24 21:18:21

原帖由 yinruowen 于 2009-12-24 19:51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继续延长到发线,难道所有的编组站全部拔了重建?

那还不如按现在的850m到发线,使用组合列车,这只是增加一切长的组合场

或者新建专用的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可以弄成比较长的专列,到站也不拆解

还是觉得, ...

个人认为:
1 组合列未来是王道,运用灵活,性能良好。干线的GSM-R改造为组合列铺平了道路。
2 到发线还是1050比较好,850显得短了。因为HXD性能好,加轴重之后可以实现单机6500t,正好对应41050到发线
3 轴重应该要增加。集装箱的限界现在明显比其他车辆要大,为什么棚车不能增加呢? 显然也可以么

zhhade1987 发表于 2009-12-24 21:36:33

回Itany,您这个问题问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您手头有多少资料都看看嘛。另外要是组合列车,向您说的两单列6500组成一13000的,我同意,组合式不错,不过得等另外一个技术弄好了再说。

zhhade1987 发表于 2009-12-24 21:43:13

回Itany,您这个问题问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您手头有多少资料都看看嘛。另外要是组合列车,向您说的两单列6500组成一13000的,我同意,组合式不错,不过得等另外一个技术弄好了再说。

wheremylove 发表于 2009-12-24 22:18:49

一味的增加牵引重量,相当于现在每顿一碗稀饭+一碟咸菜,饿怕了,总想着等以后有钱了,一顿吃3碗干饭+3碟咸菜。
等真有钱了,不如一顿吃一碗干饭(表示在现有车站长度的情况下,少量增加牵引吨数),外加丰富的鱼肉蛋奶水果蔬菜,那个时候,对干饭的营养需求不会高到哪里去,只是现在饿怕了,总想一顿吃个撑。

双层集装箱单元、制冷集装箱、小汽车集装箱、160km/h快运列车、三层小汽车平车……这些东西我觉得更有意义。话就说到这

[ 本帖最后由 wheremylove 于 2009-12-24 22:19 编辑 ]

zhhade1987 发表于 2009-12-24 22:33:45

能跑160公里的货车等着您的蓝图了。要照您的意思,不如把1050米的到发线全改回850米,都少拉点让列车狂奔得了。

wheremylove 发表于 2009-12-24 22:54:26

开始激动了不是?不过我不会跟你争的,没意思,又不能得到什么机车和车辆方面的最新信息

[ 本帖最后由 wheremylove 于 2009-12-24 22:57 编辑 ]

wheremylove 发表于 2009-12-24 23:04:25

160km/h快速货车,采用了类似SW160的架子,盘形制动,类似欧洲快速货车的做法,与普通的三大件架子完全不一样,相当的酷。

zhhade1987 发表于 2009-12-25 00:43:00

其实您没领悟到中国特色的重载发展方式。看您的口气,好像思维更倾向于欧洲式的货运,要是这样的话,您真没领悟到中国铁路货物列车发展方向和精髓所在。这样,咱看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肯定说不到一起去。

maverick 发表于 2009-12-25 01:02:16

160km/h快速货车维护成本要高很多。

目前而言铁路运输小汽车很浪费,周转速度慢先不说,现在基本上没有合适的小汽车运输车。大家看看我们现在的小汽车专用运输车,换长受到制约,双层也装不了几辆小车,一辆小车仅1.5吨,看看载重多少吧。

组合式列车对于制动来说极为重要,根据卡洛瓦斯基-卡赞林诺夫的制动冲动公式,如果将3节货车以密结构相连采用一套制动机,将降低近2/3的制动冲动,大大提高整个货列的制动性能,缩短制动距离。

Itany 发表于 2009-12-25 01:40:43

原帖由 zhhade1987 于 2009-12-24 21:43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回Itany,您这个问题问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您手头有多少资料都看看嘛。另外要是组合列车,向您说的两单列6500组成一13000的,我同意,组合式不错,不过得等另外一个技术弄好了再说。

不就是制动么,呵呵

wheremylove 发表于 2009-12-25 01:51:25

原帖由 zhhade1987 于 2009-12-25 00:43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您没领悟到中国特色的重载发展方式
我只想说:别夸这种海口

国内研制160km/h的货车,不代表所有的货车都要奔这个速度。偶尔买几只大闸蟹改善伙食,不代表这个人改以螃蟹为主食。

[ 本帖最后由 wheremylove 于 2009-12-25 02:00 编辑 ]

口口口 发表于 2009-12-25 02:44:28

对于大国来说铁路发展模式毫无疑问是重载为主,速度为辅的模式

这个不应该是存在任何疑问的,对于少数需要快运的货物需求,哪怕是上马货运动车组都是应该的,对于绝大多数货物运输需要,毫无疑问是重载为主!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总结了一些对货运机车爱好者有用的货车数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