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一列火车从新建成的陇海铁路灞河大桥通过。这标志着一度中断的陇海铁路客货运输全部恢复正常。2002年6月9日,原陇海铁路灞河大桥因洪水冲击而坍塌。西安铁路工程集团在原灞河桥的旧址上经过60天的昼夜奋战,建成了一座能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双线铁路桥。记者焦卫平摄
新华网西安8月18日电 中国铁路工人创造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60天建成一座新桥。两个多月前被洪水冲垮的陇海铁路灞河大桥,今天重新建成通车,至此,陇海铁路客货运输全部恢复正常。
6月9日下午,陇海铁路灞河大桥因洪水冲击而坍塌,陇海铁路客货运输因此中断。铁路部门把陇海线上过往的列车改由相邻的西(安)(安)康铁路灞河大桥绕行,同时决定拆除陇海铁路灞河旧桥,重建一座标准更高、可以满足陇海铁路进一步提速要求的新桥。
按常规,建成这样的铁路大桥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为了陇海铁路早日畅通,承担设计任务的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7天就拿出了设计方案和全部施工图文件。承担建设任务的西安铁路工程集团调集2000多名精兵强将和280多台精良设备,并打破铁路系统自给自足的封闭运行模式,用市场化的办法、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在全国范围内租借先进设备,增强了施工力量。他们采用超常规的方法组织施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克服了地质复杂、洪水侵袭造成的施工困难,顶酷暑,战高温,13个桥墩、桥台齐头并进,桥上、桥下各道工序平行、立体、交叉作业。60天内整个工地没有一秒钟停工,比铁道部要求的工期提前14天建成了灞河大桥。经铁道部专家组评审,工程质量全部达到设计标准。
据介绍,新建的陇海铁路灞河铁路大桥是双线铁路桥,全长395.88米,按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设计列车时速每小时120公里,比过去提高20公里。
此前承担陇海铁路列车绕行任务的西康铁路将从明天起恢复正常营运。(完)
争分夺秒60天 陇海铁路灞河大桥重建纪实
新华网西安8月18日电(记者 吴锦瑜)8月18日上午,两个多月前被洪水冲垮的陇海铁路灞河大桥以更加雄伟的身姿重新横跨于西安市东郊的灞河之上。10时零3分,第一列列车缓缓驶上新桥,载着满车的喜悦向前飞驰。
我国铁路工人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纪录:仅用60天建成一座常规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建成的新桥。刚刚过去的60天,是争分夺秒的60天!
6月9日,一场突发洪水冲垮了陇海铁路灞河大桥,西北地区通往华北、华东的交通因此受阻,货物积压,旅客滞留,损失难以数计。铁道部迅速决策:用最快的速度重修灞河桥,最晚9月1日前必须通车!
西安铁路工程集团公司接过了挑战!他们打破常规,按抢险的思路来组织施工。集团调集了2000多名精兵强将和280多台先进的机械设备,公司领导全部上工地直接指挥。为保证工期,13个桥墩同时开钻,桥上、桥下各道工序立体、交叉作业,60天里整个工地没有停工一秒钟。
过去的60天,是技术创新的60天!现代化施工靠的是先进设备和技术创新。
灞河大桥11个桥墩、2个桥台,每个墩台需要打6根32米深的钻孔桩。按常规,每个桥墩上只能支一台钻机,支两台钻机已属冒险,工期根本无法保证。他们在每个桥墩上支起3台钻机同时开钻,每台钻机相隔仅两三米,很容易因相互震动及偏差等原因发生塌孔、穿孔。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把关,规定3台钻机的进尺相差始终不超过1米,同时,通过调整钻孔内的泥浆比重,保护孔壁安全,仅用两个轮回完成了全部钻孔。
灞河大桥地处千年古河道里,一根钻孔内,竟有流沙、砂石、淤泥等七八种地质。一个钻头钻下去,不是速度上不来,就是钻头被淤泥粘住了。最困难时,有的钻机日进尺只有0.1米。经过反复摸索,他们找到了不同地质用不同钻头的办法,使用旋挖钻、套管钻、反循环冲击钻等交替作业,整体进度大大加快。
过去的60天,是体制创新的60天!
铁路施工,从材料供应、设备调配到技术攻关,从来都依靠系统内部的力量解决。在倒推工期的压力下,西铁工程集团“被逼”走上市场化道路,短时间内形成了强大的施工能力。
抢险初期,工地上需要大量片石,靠内部组织最快需要一个星期。副总经理曹相和灵机一动:“向市场要!”他们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个需求信息,第二天,一车车的片石就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工地。
桥墩钻孔桩需要大量钻机。他们通过互联网把全国的钻机资源摸了一个底,对全国各地有多少台钻机、哪些可以借用了解得一清二楚。大桥尚未开工,数十台先进钻机从山西、北京、上海等地运到工地。施工结束,78根钻孔桩累计用了71台钻机,30多台是外借的,其中近一半来自铁路系统之外。
过去的60天,更是无私奉献的60天!
对于铁路职工,险情就是命令!得到灞河桥垮塌的消息,西铁工程集团的干部职工迅速从散布在省内外的各个驻地、工地赶往现场。他们中,有的离开了即将分娩的妻子,有的告别了患病的老人,有的撇下了正在迎接中考和高考的孩子……
正值盛夏酷暑,头顶太阳晒,脚下热气烘,工人们个个都被晒黑了皮肤,熬红了眼睛,却没人叫苦叫累。
钻孔桩的护筒需要焊接和切割。天气最热时,护筒外壁的温度达到62摄氏度。焊工段文军钻进护筒一焊就是1个多小时。担心他中暑晕倒在护筒里,他的班长守在外面每10分钟叫他一声,听他应声才放心……
装载机、挖掘机的操作室里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实在闷热难受了,司机就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缓一下劲继续干。
工地上每道工序都以小时为单位卡死了工期。紧张起来,有的工人连觉都顾不上睡,总经理苟秉昌亲眼看见一名工人累得竟然坐在雨中睡着了。
集团公司领导每天24小时现场跟班,嗓子哑了吃片润喉片,腿跑肿了坐下揉一揉,累了和衣在工地上躺一躺。总经理苟秉昌岳父病危、去世,他仅参加过遗体告别仪式,就又回到了工地。
中国铁路工人通过这拚搏的60天向世界显示:这是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灞桥速度”书写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一个辉煌的纪录!
2002-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