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9-7 21:03:32
|
[公告][讨论]DLOCO签下66亿大单:交流传动内燃机车
[这个贴子最后由2550在 2005/09/08 02:12am 第 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serious在 2005/09/07 09:31am 发表的内容:
宁东进ND5时戚厂刚在试生产干线内燃机车,大西进8K时同厂还没开始生产电力....这些都好理解 既然如此,那按你的逻辑,戚厂受的压制更大了.戚厂刚刚起步,正需要扶持,可一下子就被自己人用ND5给压制了!另外,8K最终交付是在1989年,而大同转产电力是在1990年.因此,大同一开始生产电力,就挨了8K的当头一棒!大同西机务段对大同机车厂的压制更厉害啊!
照你的逻辑,这不是好理解,而是不可理解!下面引用由serious在 2005/09/07 09:31am 发表的内容:原宁段用4D是担当交路的条件所限同时上局的11肯定先保证沪段;这些都好理解。 既然你对机车交路那么感兴趣,那上海机务段的交路你不会不清楚吧?难道上海机务段的全部客车交路都必须非DF11不可?沪段有大量的快速和普快交路,这些交路4D甚至4B都足够的.所以,上海的很多DF11是浪费啊!杭州所在的浙赣线线路比南京所在的沪宁线差得多,杭州的交路也是以非特快为主,那杭州还用什么DF11?按你的逻辑,用DF11的应该是南京,而不是杭州.因此,大连压制了戚厂.南京受交路所限的理由不成立.
既然你还知道戚厂要优先给上海做DF11,那在当年,大连也可能同样要优先给其他机务段造车,机车厂的车不是必须优先给本地机务段,这是很简单的常识.下面引用由serious在 2005/09/07 09:31am 发表的内容:连段进ND5时DLOCO已经生产内燃机车20年了;既然引进ND5是针对津浦线的,怎么会余出一些给大连 ND5在丰台的时候,丰沙/京原可全跑过.既然二七厂生产内燃机车也很多年了,那ND5为什么还给丰台?还是机车厂所在地机务段必须用本地车以及用什么车是段里自己决定的逻辑在做怪!机务段和机车厂没有从属关系.机车厂所在地机务段没义务必须用本地车.何况,段里进什么车不是段里自己决定的.因此,按你的逻辑.压制大连机车厂的不是大连机务段,而是铁道部!
大连机车厂在ND5引进的年代,虽然已经生产了一定时间的内燃机车,但在技术/质量等方面与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是今天,大连机车厂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不小.通过研究ND5,大连厂确实提高了很多.如果说当时大连的车已经完全达到与ND5一样的性能和质量,那根本不必进ND5.国家的钱不是没事乱花的.中国很多机车都是在引进外国车后,取得突破的,如8K与SS4,6K与后来的SS7,就是我国第一代电力SS1,是不是引进了苏联6Y的技术?下面引用由serious在 2005/09/07 09:31am 发表的内容:就是配属沈局,也是给锦段跑沈山更合理一些,以沈大南线在路网中的地位能用上ND5可有点...);现有的解释是1,当时抢运东北粮食出港的需要; 为什么ND5在沈山就比沈大更合适?你怎么就认定沈大一定没有沈山重要?要是按你这样的逻辑,那沈大线现在应该用的是SS7C和SS1,SS9有几台就可以,而没必要大量用SS9和SS4.既然ND5都浪费,那SS4不是更浪费吗?
在你眼里,沈大地位不如沈山重要!可实际并不一定.沈大同样是干线铁路.为什么沈大电气化早于沈山?虽然,有秦沈,可秦沈才从沈山分走几对车?而且,那些车走以后,还开了不少新车.大连港当年的吞土量可是全国第二,海运的运量是非常大的.那个年代,锦州/营口/丹东等港口还没有怎么开发利用,东北的货物几乎都集中在大连出港,何况那个年代还没有高速公路分流,沈大铁路货运输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至于粮食,你的地理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东北可不光是粮食产地,更重要的是,东北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可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尤其是那个老国企非常辉煌的年代!很多重工业产品都是要海运的.就是现在,鞍钢的很多钢材也是通过铁路(公路)然后再海运的.因此,沈大的地位并不比沈山差!研究铁路,很多时候必须联系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否则,会出很多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你认为ND5在沈山更合理不等于实际就合理,存在既合理,既然ND5来的是沈大,而不是沈山,就有它的合理性.铁道部分配机车不是乱分配的,是有计划性的.人家不会那样愚蠢的,连外行都明白的道理,都搞不懂.
下面引用由serious在 2005/09/07 09:31am 发表的内容:湖东一次4G需求量远超同厂同期产能(同厂4G的一多半在湖东;株洲进同厂6B也是同样道理), 那既然如此,大同怎么还有经历给其他地方造车?而不是全力供应湖东?同样,沈大货运电力的需求量没有超出大连的产量,那怎么还有不少株洲和大同的SS4?你怎么知道的株洲产量一定不足?既然如此,那株洲为什么不优先保证株洲机务段,反而还给宝鸡做6B,株洲产量不足导致株段进大同6B一说根本不成立!
如果按你的逻辑,北京二七不再生产干线机车,不是别的原因,而是被北京/丰台机务段给压制死的.因为他们不进本地机车厂的车,反而去进外地机车厂,甚至是外国的车.
你说的什么谁压制谁的问题,其实根本不存在!如果按这个逻辑推下去,结论是铁道部在压制全国所有的机车和车辆厂.我国已经生产了中华之星/先锋等高速动车,可铁道部却要引进什么外国车,不是自己压制自己吗?
至于什么机车浪费论,更荒唐.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现在应该大量生产的电力是SS1,内燃是DF4B.而什么DF8B,DF11,DF4DK,DF4D,SS9,SS4,SS7E只生产几台就可以了.
下面引用由serious在 2005/09/07 09:31am 发表的内容:同样还有不太好理解的就是成渝线是由蒸汽直接过渡到电力的,却在其沿线建个“内燃机车厂”;
至于资阳有机车厂的问题,首先,要纠正你的一个常识性错误,资阳也生产电力的.人家的大3B生产了不少,怎么就成了内燃机车厂了?
而且,是株洲生产电力的时间早,还是京广电气化的时间早?京广电气化是1997年以后的事情,可株洲生产电力的时候可远远早于1997年,是不是当初应该把电力机车厂建在宝鸡?既然如此,资阳生产内燃一点也不奇怪.
大三线建设,你不会没听说过吧?这里有战备原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