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涯会给一个人留下很深的印记。37岁的谢小伟曾是一名话务兵。2006年,脱下军装的她成为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西工务段的一名探伤工。面对艰苦环境,谢小伟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将自己融入火热的铁路事业中,在确保大秦铁路运输安全中写下无悔芳华。
不畏艰苦磨砺坚毅品质
出生于铁路家庭的谢小伟曾期待自己能跟父亲一样,每天都穿着干净整洁的铁路制服,戴着大盖帽,英姿飒爽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现实跟谢小伟的希望大相径庭,陪伴她的是一件随时都不离身的橘色马甲。她的工作岗位也不是曾希望的车站或列车广播员,而是工务线路工,工作地点在离家数百公里之外的秦皇岛。“以为从部队退役后就能回到家人身边了,没想到工作的地方比当兵时离家还远。”谢小伟苦笑道。
刚入路时,谢小伟跟着师傅们巡视线路。她渐渐知道了大秦铁路的重要地位以及确保线路安全的重要性。站在线路旁向一列列隆隆驶过的万吨重载列车行注目礼时,谢小伟想起了在部队接受检阅的场景,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2007年,大秦铁路开始向着3亿吨的年运量目标迈进。当年初,秦皇岛西工务段柳村女子探伤工区正式成立。经过严格筛选,谢小伟和其他11名女职工脱颖而出。
工务探伤工被称为“钢轨B超师”。他们推着探伤仪行进在钢轨上,通过超声波反馈出来的波形和声音判断分析钢轨内部是否存在裂纹,工作技术含量高、作业标准严。
从线路工到探伤工,变化的不仅仅是岗位,更是考验。柳村女子探伤工区承担着大秦铁路港站、柳村、秦东三大站场118公里线路的钢轨探伤任务。这一区域坡度多、钢轨侧磨严重、探伤难度大。每天,她都与同事两人一组肩扛手抬50多公斤重的探伤仪检测6公里长的钢轨,常常要徒步行走六七个小时、避车上下道20多回、弯腰蹲起100余次、分析波形20多组。“作业结束后,两个胳膊像是绑了两个大秤砣,抬也抬不起来。”谢小伟说。
柳村女子探伤工区工作的区域内,煤尘相对比较多。特别是冬天,呼啸的寒风将煤尘高高扬起,吹打在脸上、身上,职工连话都说不出来。即便是戴着厚口罩、厚围脖,把裤腿紧紧扎牢,煤尘依旧能钻进衣服里。
不论是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还是零下2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谢小伟都经历过。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谢小伟展现出越是困难越向前的豪情壮志。
大秦女子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探伤,柔肩挑重担的谢小伟在一次次战胜困难中不断成长。2014年,谢小伟成为柳村女子探伤工区的第五任工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