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1|回复: 1

3年跨越西方同行30年 一探中国高铁奇迹“密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7 16: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11-27 14:00:4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陈淑君)“中国速度”一再让世界惊叹!
  “太厉害了!华盛顿和纽约都没有这样的火车!”日前,一段美国女记者体验中国“复兴号”的视频走红网络。
  日本《朝日新闻》15日刊文讲述了记者乘坐“复兴号”的经历,报道称“中国的铁路技术不容小觑”。
  在21日举办的“中国-巴拿马商务论坛”上,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分享了乘坐高铁带给他的触动,他表示,希望中美洲铁路建设能够引入中国技术和资金。
  短短10年间,从技术引进到领跑全球,中国高铁为什么能“圈粉”无数?近日,记者走进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通号”),这里是中国高铁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可以一探中国高铁“奇迹”的“密钥”。
  在中国通号CTCS-3实验室体验高铁贴地“飞行”。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实验室采用半实物仿真建模方法,通过上万公里高铁工程的现场验证,仿真平台的可信度达到国际一流。新华网陈淑君摄
  核心技术“中国造” 3年跨越西方同行30年
  “当车、车站、铁路、桥梁都具备时,高铁依旧是无法运行的,而列车控制系统可以保障列车安全地在轨道上运行。”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江明博士说。
  如果将一列车比作一个人,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就是“大脑”和“中枢神经”,然而这一核心技术,一度被少数跨国公司所垄断。
  一方面,核心部件、核心技术被国外厂商垄断,严重制约我国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高铁要想“走出去”,必须拥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技术。
  “新一届党委班子一致认为,真正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学不来的,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干出来。”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说,中国通号迅速将技术策略由引进消化吸收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
  据介绍,在高铁建设初期,中国通号集聚超过3000人,组成了高铁C3列控系统、地铁CBTC列控系统等自主化攻关团队。坚持自主创新、逐项公关,实现了我国高铁、地铁全套列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和产品的100%国产化。“用3年完成了西方同行用30年才实现的技术跨越。”周志亮说。
  中国通号研制的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作为世界最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已成功运用于京沪、武广、哈大、兰新、沪昆等高速铁路工程,完全适应高温、高寒、高原等多种复杂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高铁列车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技术保证。
  储备一代、研发一代。面向未来,中国通号正在积极开展基于北斗导航的下一代列车控制系统、智能综合运输系统、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铁列控系统等。
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演示沙盘。 新华网陈淑君摄
  开启“自动驾驶”时代 奏响高铁安全强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近日,《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给中国铁路定下“小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
  根据《规划》,到2020年,高速铁路网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动车组列车承担旅客运量比重达到65%。实现北京至大部分省会城市之间2-8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1-4小时快速联系,主要城市群内0.5-2小时便捷通勤。
  这意味着,中国高铁建设仍将保持较高的速度。如何保障高铁跑得快、跑得稳?如何保障高铁保持高速度、高密度、高效率地运行?智能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所需的列车制动距离也相应大幅延长,完全靠人工瞭望识别信号显示许可来驾驶列车,已无法保证行车安全。”江明介绍说,所以需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智能感知,自动获取前方允许运行的距离及线路状况。如果列车速度超过了安全红线,列控系统会采用相应安全防护措施,自动输出制动,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万无一失。
  在高铁领域,中国通号研发出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系统(C3+ATO),该系统即将装备服务北京冬奥会的京张高铁。
  在城际铁路领域,中国通号在广东莞惠城际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条自动驾驶铁路,可保障城际列车最高时速200公里下自动驾驶、精准停车。
  组建“联合舰队” 推动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向全球
  在国内,中国高铁“合纵连横”;在国外,中国铁路走出去更加“步履坚实”。铁路成为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新名片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
  中国高铁走出去不只是企业走出去,更需要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一车、二路、三系统”是中国高铁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中系统就是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通号已经加入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的走出去联盟,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联合舰队”的重要一员。
  今年,中国通号加速推进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向海外。
  ——获得走出去“通行证”。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核心设备无线闭塞中心(RBC)、车载自动防护装备(ATP)和地面电子单元(LEU)先后顺利通过欧盟互联互通认证。
  ——签署走出去“第一单”。中国通号成功签署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合同,目前正在密切跟踪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加州高铁、中泰铁路、中老铁路、马新高铁、匈塞铁路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铁路技术成熟、先进,尤其是高铁技术实现自主化,在世界上具备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正是“不容小觑”的技术力量,让“中国高铁”这张国家新名片更加响亮。
  中国高铁新时代已经开启!


发表于 2017-11-28 22: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5--10年内中国高铁 时速将超400公里,未来20年将超500公里,2011年3月 将进行500公里时速试验,可惜被 庸官开了倒车

中新社北京 2010年11月6日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今天表示,未来5到10年内,中国高铁时速突破400公里没有问题;未来20年,运行时速有望突破500公里。同时在不断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高铁将更节能。

  张曙光是在清华大学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第一次管理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介绍上述情况的。张曙光说,中国高铁运行时速从250公里到350公里再到今年的380公里,仅用了不到6年。明年3月份还将在京沪试验段上做500公里的试验。而发达国家走完这一段用了近30年。

  张曙光说,高铁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比如现在350公里的列车,能耗大约是大巴的1/3、小轿车的1/6、飞机的1/4。通过优化气动外形、减少运行阻力等技术措施,还能更节能。以京沪高速为例,如果京沪高速开行100对车的话,全年回收的电超过1亿度。

  张曙光表示,纵观世界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第一条高速列车在日本诞生,到现在也就是五六十年时间,但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速度、安全可靠性、节能追求的步伐,“一方面是为了占据国际市场,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的高速列车谋划于1992年,2004年正式启动,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部分头型设计已向美国转让。

  据了解,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列车将作为“十二五”科技部、铁道部的重点计划,并被列入国家863支撑计划。智能化列车将采用先进传感技术,全面监控高速列车各个系统,提高列车的主动安全预防能力。

可惜跨越、曙光都下了台,庸官盛高阻 上台后,中国铁路开始了大降速(两次)、大降标(危害极大、贻害百年)的开历史倒车之旅!
500公里时速的CIT500动车,也回仓库 睡大觉去了!



这多人坐高铁:最激进派都失算了
2016-02-06  新浪微博   鲍迪克  

  资料图:在既有高铁又有动车的路段,多数人都宁可多花50%的费用坐高铁。

  不久前,和一位已落马的铁路系统官员交流,他说一直都非常支持高铁,但过去的立场比较稳健,但没想,形势的发展甚至让当初最激进者的观点都显得保守了。

  他说,当年他与刘志军有两个主要分歧:

  首先,不赞成搞”大跃进“,尤其是中西部,应该比东部分别晚5年和15年再建高铁,理由是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东部晚5-15年,且建设难度更大,这样更符合需求和投入产出比;

  其次,也不建议直接到350时速,并且一等座少些,二等座多些,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承受能力。

  但后面有两件事是他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第一个,是没想到国人的消费需求提高和增长那么快。

  09年时,大多数人还都抱怨高铁太贵,抱怨“被高铁”。那时多数人中途出游首选还是动车和卧铺。大多数人都称动车和是性价比最合理,是“最和谐”的火车。

  但仅过了3年,到2012年,高铁就由“运凳子”变成经常出现一票难求。在既有高铁又有动车的路段,多数人都宁可多花50%的费用坐高铁。不过那时只是二等票难买,一等票还很少脱销。

  仅仅又过了两年,到2014年,一等票也开始难买,在很多地段,在东部的主要线路,甚至往往比二等票更难买,尽管前者比后者贵60%多!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高铁的优势距离远远超过了他也包括刘志军的预计。之前他们认为高铁相对于民航的主要优势是安全、准时、舒适、距市中心近,能欣赏风景以及价格略便宜。因此估计,高铁的绝对优势是在700公里内(如北京到郑州、洛阳、太原、泰山等),1000公里为均衡点(如北京到南京、合肥、华山等);1000公里以外则是民航逐渐占优。

  但后来却发现,甚至北京到一千二三百公里的武汉、苏州、杭州甚至上海,多数人也首选高铁。他估计,如果高铁恢复到350,即便价格恢复到350,高铁绝对优势距离将增加到1000公里,相对优势距离将增加到1300公里,而对于没有机场的二三线城市,即便一千百六七公里,一样会成为首选(如北京到郴州,去最近的机场都有近两个小时),道理很简单。

  对于第二个没想到,我的分析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绝大多数居民和几乎所有高铁乘客都成为刷屏族,这使得多数人对高铁的消费偏好大大提高;另外,高铁上电脑办公环境较好,这对于商务客人也有很大吸引力——须知,在现代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尽管在800公里(3.5小时)以上,高铁时间开始超过马航,但由于可以车上办公、打电话、上网,使得坐高铁继续有“时间优势”。

  对于他的第一个“没想到”,则更是可以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和分析其原因。

  按照高铁的平均运送里程(也就是均衡里程)1000公里计算,普快软座票价约200元;而动车约280元,高铁二等票约420元,一等票约700元,也就是分别比普快软座贵80、220和500元。而么长距离,坐普快需要一天多时间,同时坐普快更累,到达后休息恢复时间也得有几个小时,高铁则舒服得多,因此坐高铁基本可以节省一天的有效时间。

  因此,我们只需要计算,一天时间值多少钱。

  6年前的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2.61万人民币(3678美元),按照27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约96元,刚好超过动车和软座的价差,怪不得那时大家都说动车价格最和谐、最亲民!那时有普快和动车并行的线路,老百姓基本都首选动车。由于铁路乘客主体是城市商务、旅游人口,人均约为全国平均的2倍,但也没到高铁二等座200元的价差,所以高铁对多数人确实不是首选,这也使得铁路部门为了确保高铁上座率而停了很多动车,让工薪族抱怨纷纷!

  但仅仅三年后的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就提高到了3.84万(约6100美元),人均工作日GDP超过140元,商务旅游乘客达到280元以上,超过高铁二等票与普快的价差(220)。于是我们看到,那种300公里以上的距离,即便有动车,多数人仍选择高铁。

  又过了3年,到了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5.18万,人均工作日为190,商务旅游乘客GDP接近400元,虽然仍低于普快软座和一等座的价差,但由于一等座数量较少,因此消费偏好首选一等座的大大增加,使得一等座反而更难买!尤其是在人均GDP已经普遍达到10万左右的东部一二线城市,一等座的价差更是已经低于普通人的日均GDP。因此我们看到,在东部线路(京沪、沪杭等)一等票难买已经是常态。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更有趣的现象:当年东部地区的网民,都纷纷抱怨“被高铁”,但现在中西部地区的网民都在盼望本地通高铁,或者说是抱怨“没高铁”。而几年前还嘲笑高铁“运凳子”的一些公知,却开始抱怨买不到票(如茅于轼),曾经批评高铁是贵族工具,富人消费的赵乐米(当年《新世纪周刊》报道高铁的文章主要都是她写的),在解释自己为何选择坐高铁回郴州老家时,却说因为“自己是穷人,没钱”。

  对于以上的计算,需要说明几个问题:

  1. 中国人一年的法定工作日,只有250天左右,之所以以270计算,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加班的日子,而很多体力劳动、商人以及自由职业者,经常在周末工作。

  2. 仅仅6年,广大乘客的首选就从每公里2.8元的动车变成4元多的高二等座,然后到7元的高铁一等座,这有力地证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速度是真的,甚至是低估的。

  3. 但需要承认,中国实际经济增长就算被低估,也不至于有2.8-7那么多快(这6年增加60%肯定有,但不至于有一倍以上),但由于高铁价格一直维持不变,相对于同行,其实高铁反而等于降价,这使得高铁从收入和价格两方面推动了需求。

  4. 对于一等座热销,另外一个原因是二等座的乘客的平均相对素质在急速下降,大量的农民,家政人员,蓝领工人等开始坐高铁(当然主要是二等座),这使得很多人出于乘坐环境而选择一等座。

  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否则会导致很多乘客再次回到飞机上(就有人和我解释,为何买不到一等座就只选飞机,绝不坐二等座,因为受不了二等座的气味和喧哗)

  因此建议:1. 增加一等座;2. 增加线路和班次;3. 提速,恢复350时速,价格也回到之前的每公里0.47元与0.79元。这样既提高了速度,也增加了价格门槛,保证了车厢内的环境和乘客“素质”。

  只不过,这个提价也就增加12%,最多也就相当于人均收入和GDP两年的增幅。

  所以,中国高铁提速、提价、提服务,加班次,加线路不仅永无止境,而是时不我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15 1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