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12次英雄列车面对洪水围困,克服重重艰险,确保了几百名旅客的生命安全;58年后,图们开往北京的K216次列车再现了同样的感人场景—— 7月的东北,大雨不断,江河水满,土地饱和。7月13日,大雨再次来袭,持续不断的暴雨和疯涨的积水在吉林省中部形成了一波又一波咆哮的洪水。 在洪水的持续冲击下,沈阳铁路局管内沈吉、长图线部分区段相继遭受水害,旅客列车大面积晚点,部分列车停运。其中,最让沈阳局干部职工牵挂的,是被洪水围困在吉林西至马相屯站间、载有877名旅客的K216次旅客列车。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58年前,12次英雄列车曾在洪水围困中,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几百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58年后的今天,为确保旅客安全撤离,沈阳局再一次与时间展开了赛跑…… 洪水泛滥,旅客列车被困孤岛 7月13日9时30分许,艳阳高照,吉林客运段客运八车队图们至北京第四乘务组乘务员像往常一样,在车长张东林的带领下提前来到图们站1站台,进行出乘前最后的准备工作,立岗迎候即将到来的旅客。 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列车一路前行。可是,车上的877名旅客和33名列车工作人员谁也没有料到,一场巨大的考验正等待着他们。 13时许,K216次列车行至安图站附近时,乌云翻滚,遮天蔽日,炸雷在天空中发出了“轰隆隆”的声响,闪电仿佛要在天空撕开一条条又长又宽的口子,暴雨倾盆而下。 持续不断的降雨让山洪倾泻而下,江河开始泛滥。19时38分,K216次列车因前方线路被洪水吞噬,只得临时停靠在马相屯站。 21时45分,局调度中心下达调度命令:因前方降雨量超标,沈吉线口前至马相屯区间封闭,K216次列车返回吉林站。 然而,就在列车刚刚驶出马相屯站时,机车司机倪世晨和指导司机张艳良便发现洪水漫过线路,无法前行,随即准备退回车站待命。在退行过程中,负责引导工作的车辆检车员金东打着手电仔细观察线路,发现返回线路上也出现了水面反光,洪水已至。金东飞一般地跑回车厢,拉下了紧急制动阀,列车在离洪水不足3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雨还在下,洪水渐渐漫到了列车所在位置路基的顶端,眼看列车两端就要被吞噬。指导司机张艳良当机立断,将车牵引到100多米外唯一一个相对安全的高坡上。就这样,K216次列车被洪水围困在孤岛之上。 临危不乱,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沈吉线400公里252米大桥的2号桥墩倾斜!” “沈吉线3号墩被冲走!” “沈吉线413公里500米至414公里200米线路被洪水吞噬!” “沈吉线413公里294米桥梁下沉位移!” 坏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特别是听到载有877名旅客的K216次列车被洪水围困在孤岛之上,聚集在沈阳局调度指挥大厅的路局班子成员面色更加凝重了。 严峻的自然灾害不仅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而且考验着他们的危机处理能力、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发布完一道道抗洪抢险指令后,局长张海涛立即连夜驱车赶赴现场查看灾情,现场指挥抢险,救援被困旅客列车。局党委书记汤晓光坐镇局调度指挥大厅,科学安排列车采取迂回、绕行、停运等措施,全力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有的在局调度指挥大厅指挥抢险,有的在现场组织复救,有的指挥非常时期的运输工作。坚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使抗洪抢险和救援工作迅速而有效地展开。 而此时,被围困在洪水中的旅客因恐惧和焦虑而逐渐变得激动起来。 张东林迅速召开列车党支部支委会。支委会上,包括乘警长、餐车主任、检车长等在内的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宿营车内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狂风暴雨拍打车厢的声音,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党支部书记张东林。张东林知道,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洪水面前,作为列车长的他就是大家的主心骨,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他就是877名旅客的守护者。 他沉着地向大家通报了列车受困情况,要求乘务人员加强巡视和管控,安抚好旅客,并叮嘱餐车做好饮食供应,协调司机控制油量并保证车厢温度,配合乘警维护车厢秩序…… 然而,旅客的情绪随着水势的漫延而进一步恶化,有的要求马上开车返程,有的要求下车步行回家,有的要求铁路给予赔偿,还有的甚至对乘务人员进行谩骂和指责……面对这种情况,列车长张东林对旅客承诺:“大家不要慌,现在外面都是洪水,只有待在车厢里才是最安全的。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路局和市里的领导已经组织车辆前来营救我们。我们会一直在这里,全力保证每名旅客的安全……”随后,他又忍着委屈,带领工作人员逐车厢逐人地耐心解释和安抚。 爱满车厢,忙碌中的不眠之夜 夜深了,车上旅客的情绪刚刚平复,意外的事情再次发生。上车前,3号车厢98号座位的旅客周玉文右手中指在家中不慎被风扇击中导致骨折,她原本想尽快由梅河口中转回通辽进行手术。就在她准备穿上外套就寝的时候,一个没留神,伤口撞到了列车座位的边缘上。此时,心中的委屈和伤口的剧痛使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放声大哭起来。乘务员王志伟见状,把她搀扶到餐车,拿来碘伏为其换药,还特别拿来两根冰棍隔着纱布为伤口冰敷。 这一晚,对列车乘务人员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张东林巡视至15号车厢15号下铺时,突然发现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小男孩独自落泪,便上前询问情况。老人告诉他,她叫尚远凤,是怀中2岁男孩石韩墨的姥姥,现在孩子高烧38.9摄氏度,哭闹不止,她又没有携带退烧药物,一时间没了主意。张东林立即找来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上,并取来酒精为其擦拭手脚心和后背,进行物理降温。经过处理,孩子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在姥姥怀里沉沉睡去。 在相对密封的车厢里待久了,2号车厢的孕妇旅客张翠翠感到胸闷气短,几次起身都险些晕倒。细心的列车员王强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搀扶她到餐车休息。随后,王强又根据她的需求把保胎药放在餐车冷柜里保存,并按照服药时间设置闹钟,提前温热,让她能够按时服药。 然而,车上最焦虑的还是珲春实验第二小学的老师郭红。她此行带着103名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学生,准备前往杭州参加夏令营。面对洪水,孩子们丝毫没有感到危险在逼近,反而上蹿下跳、嬉笑打闹。为了保证这些孩子的安全,张东林一边向相关部门和站段说明情况,一边指派权海林等3名列车员做这些孩子的“临时保姆”。“临时保姆”为这些好动的孩子操碎了心,生怕有什么闪失,就连他们上厕所也都陪着去。 14日0时,旅客相继进入梦乡,K216次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却拖着疲惫的身躯和餐车长李霞开始用车上仅存的餐料为旅客准备早餐。6时许,33名一口饭没吃的工作人员把600份粥首先分发给了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 分发过程中,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端着粥,看着满眼血丝又满头大汗的副车长梁国辉问道:“孩子,忙活这么久了,饿了吧?来,我这碗粥给你吃吧,你吃完才能有力气照顾我们。”梁国辉听后笑着说:“大娘,我们是铁路人,都是‘铁’打的,少吃一顿没事。您快趁热喝吧,有啥事叫我们!”大娘听后,眼中泛起了泪花。 全力以赴,打通生命救援通道 车上的人在忙碌,车下的人也在紧张地为旅客探索转运道路。整个晚上,吉林车务段的办公大楼灯火通明。从水害发生伊始,60多名干部就在第一时间到了水害现场组织抢险救援。 “只要有路能进去,不管想什么办法,必须给我弄到20辆大客车!”主管客运的副段长狄庆伟喊哑了嗓子,从得知K216次列车被困,他就一直在联系足够数量的大客车转移受困旅客。 松畔运输公司停运!九强运输公司停运!顺达运输公司停运! 时间每过一分钟,K216次列车上的旅客就多一分危险,狄庆伟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急了:“派人去运输公司!上门找!” 吉林车务段20多名干部职工顶着暴雨,一家家地敲开运输公司的大门,可得到的回答都是停运! 求援的消息传到吉林市相关部门,吉林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齐了22辆大客车,配合铁路单位的救援行动。 洪水冲毁了国道,高速公路部分区段封闭,导致救援车辆无法通过常规路线抵达列车受困地点。 为了让大客车安全到达距离列车最近的位置,14日1时,马相屯站副站长李铁多方打听后,找到了一条绕行20多公里的不知名村路。这条路不仅是一条连接灾区与后方的路,而且是一条关乎877名旅客安危的生命通道。李铁丝毫不敢大意。一路上,遇到路况不好的地段他都要踩一踩,看看道路硬度。遇到积水,他都要蹚过去,试试水深,确保客车可以通过。雨天路滑,李铁一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跤。 6时,李铁探完了全程撤离路线,马上向狄庆伟汇报:“道路没有问题,可以放心通过。” 7时13分,大客车车队抵达村口,对道路状况烂熟于心的李铁早已在此等候。他迅速登上头车,指挥车队跟上。 “快看!铁路人来救我们啦!”当旅客们看到浩浩荡荡的车队驶近列车时,兴奋地奔走相告。 然而,列车长张东林还不敢放松,马上用对讲机作出部署:“请各车厢负责人迅速组织旅客,准备撤离。9、11、12号车厢请注意,优先组织重点旅客下车!” 13时30分,直到确认没有一名旅客滞留后,张东林才最后撤离。 在大客车车队开车前,吉林车务段还组织4名女职工分别到每辆车上向滞留旅客说明情况,真诚致歉。深深感受到铁路人热情和温暖的旅客,早已没有了指责和抱怨,而是一起为这些辛勤付出的铁路职工鼓起了掌。 15个小时的坚守、15个小时的付出、15个小时的救援,沈阳局的干部职工用责任和担当守护了877名旅客的旅途平安,精彩地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短评 灾害中更显责任与担当 韩庆潇 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结束了,但一幕幕展现铁路人良好精神风貌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了广大旅客的心中。 灾害,考验着铁路干部职工的责任与担当。在旅客列车停运、晚点甚至被洪水围困的情况下,沈阳局以没有一趟旅客列车断水断炊、没有一名旅客伤亡、没有一名旅客投诉的佳绩,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灾害,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危机处理能力、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正是因为他们临危不乱、科学指挥,救援行动才会在短短15小时内便以“零代价”的成绩宣告结束。 灾害,也考验着铁路干部职工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在滔滔洪水面前,他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这支钢铁之师的风采。 灾害中更显责任与担当。58年前,12次英雄列车曾闻名全国;58年后,英雄列车的旗帜再次在洪水中高高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