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peterpu

借春运品和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2243是承佛光紫气而幽静的植物园林.jpg 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色,刻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 乾隆做诗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之语。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2244花溪蓄卢园.jpg 花港观鱼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题,其中的"渔"字,繁体写法是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2245花港前依接山势葱茏的南屏山.jpg 还有种说法:“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他孙子乾隆爷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2246西靠层峦叠翠的西山.jpg 清末以后,景色衰败,到建国前夕,由于年久失修,仅剩下一池&一碑&三亩荒芜的园地。现在花港观鱼东大门右侧的方池,就是当年历史的陈迹。1952年,在原来“花港观鱼”的基础上,向西发展,利用该处优越的环境条件和高低起伏的地形,以及原有的几座私人庄园,疏通港道,开辟了金鱼池&牡丹园&大草坪,并整修蒋庄&藏山阁,新建茶室&休息亭廊,至1955年,初步建成了以“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1963年至1964年又进行了第二期扩建工程,形成了占地20公顷,比旧园大一百倍的新型公园。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2247平静如镜的小南湖和西里湖.jpg 花港观鱼的艺术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条件,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 主题和特点。大草坪,雪松挺拔,宽阔开朗;红鱼池,凭栏投饵,鱼乐人欢;牡丹园,花木簇拥,处处有景;新花港,浓荫夹道,分外幽深。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倚山临水,高低错落,渗透着诗情画意。在空间构图上,开合收放,层次丰富,景观节奏清晰,跌宕有致,既曲折变化,又整体连贯,一气呵成。它的最大特色还在于把中国园林的艺术布局和欧洲造园艺术手法巧妙统一,中西合璧,而又不露斧凿痕迹,使景观清雅幽深,开朗旷达,和谐一致。特别是运用大面积的草坪和以植物为主体的造景组合空间,在发展具有民族特色而又有新时代特点的中国园林中,具有开拓性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2248如青玉分列左右.jpg 鱼乐园是全园的主景。鱼乐园中放养着数万尾金鳞红鲤,游人在观鱼池的曲桥上投入食饵或鼓掌相呼,群鱼就会从四面八方游来,争夺食饵,纷纷跃起,染红半个湖面,蔚为壮观。在这里纵情鱼趣,人知鱼之乐,鱼知人之情,人鱼相悦,其乐融融。 红鲤,也叫火鲤,鲤科 , 分布广泛,可在各类水域生活。是养殖的主要对象,全年均有生产,以春秋两季产量较高。体延长,侧扁,背部隆起。口下位,有吻须和颌须各l对。鳃耙短。腹部圆。鳞片大而圆。侧线明显,微弯。尾鳍深叉形。体色红。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249而公园就在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半岛上面.jpg 藏山阁 ,这是一座建在假山上的玲珑剔透的建筑。与其相对的是蒋庄,原名小万柳堂,蒋庄是杭州保留比较完整的私 家庭院之一,著名学者马一浮曾在此居住。现主楼辟为马一浮纪念馆。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2250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jpg 红鱼池西首是颇有造园匠心的牡丹园,丘阜隆起,最高处建牡丹亭,绕亭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本,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年年谷雨前后,尽显花中王者风范,国色天香,名不虚传。 红鱼池往前是牡丹园,全园面积约1万平方米,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小路把全园分割成18个小区。园内栽培 了数百株色泽鲜艳,奇香异常的名贵牡丹 ,如魏紫&姚黄&绿玉&胭脂点玉和娇容三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来 自安徽宁国县的“玉楼春”。此外,还配置山石和苍松&翠柏&芍药&红枫&紫薇&海棠&杜鹃&梅树等花木 ,高低错落,疏密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2251三面临水.jpg 牡丹园最高处是重檐八角攒尖顶的牡丹亭,匾额由当代文学家茅盾题写。东南侧坡有 一平台,平台上有用黑白卵石仿梅树姿态铺砌而成的图案,平台旁植古梅一株。取宋代诗人林和靖<<山园小梅 >>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牡丹亭畔小径一侧,植古梅一株,梅树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图案于路面,现代大儒马一浮题笔称之为“梅影坡”。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群芳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是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2252一面倚山.jpg 长庆年间,开元寺僧惠澄自长安获得一枝牡丹携回寺里栽种,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现在,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观鱼的牡丹园最为繁盛了,有“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品种,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牡丹割成十几个各具形态的小区。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2253是一个占地300余亩的大型公园.jpg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 花港观鱼的牡丹园区里面,栽种着数百株色泽艳丽的牡丹,从高处俯视,但见大大小小的花坛间红夹绿,那灿若云锦的牡丹花千姿百态,斗奇竞态妍,令人流连忘返。园内植物配置精致,四季有应时之花,八节有长青之树,发展了“花”&“港”&“鱼”这一名胜的特色。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这里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2254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jpg 蒋庄原名小万柳堂,原为无锡廉惠卿别业,蒋国榜购得后改建,俗称蒋庄.庄园与苏堤之间,有一雕栏虹桥一架相通.庄园内,亭台楼阁隐现于竹木花草之间,倒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谓尽得西湖风流。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2255杨公堤.jpg 杨公堤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故名杨公堤。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2256杨公堤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jpg 杨堤(Yang Gong causeway)西湖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与西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杨公堤 附近还有黄蔑楼&环湖碧舍&兰苑&景行古桥&赵公堤等23处历史文化景观也,堤上由北向南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六座石拱桥端庄秀丽.其中隐秀桥&景行桥可供游船通行。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GMG_6469.jpg 堤上六桥(20张)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杨公堤 附近还有黄蔑楼&环湖碧舍&兰苑&景行古桥&赵公堤等23处历史文化景观也,堤上由北向南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六座石拱桥端庄秀丽.其中隐秀桥&景行桥可供游船通行。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257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jpg 由来  杨公堤
   “杨公”指杨孟瑛,宇温甫,重庆丰都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任杭州知州。其时西湖淤塞,杨孟瑛实施疏浚,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荡近3500亩 ,并以疏浚产生的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北起仁寿山&马岭山脚,南至赤山埠&钱粮司岭东麓,连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长堤,堤上建六桥。后人为纪念杨孟瑛 ,称此堤为“杨公堤”,堤上六桥为“里六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2258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jpg 历史发展据了解,元灭南宋后,人们把南宋的覆灭归罪与西湖,从此官府对西湖不但废而不治,且任豪门占湖为田。此风一直到明朝中期,当时西湖已处于泯灭的危境。1503年,杨梦瑛出任杭州郡守。他不顾一切,力排众议,经朝廷批准后,于1508年2月2日开始疏浚西湖,耗时152天。当时拆毁田亩3481亩,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大部分的淤泥筑起一条与苏堤相对,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西湖始复唐宋之旧,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人们为了纪念他,称此堤为“杨公堤”。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GMG_6472.jpg 清代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2259堤上有六桥.jpg 由于里湖淤浅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2260自北向南名为.jpg 杨公堤以西多为居民田桑之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9-22 1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