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建”与“不建”争论18年 京沪高铁是中国首条实现盈利的高铁,这条当今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从1990年提出构想到2008年正式动工,经历了18年“建”与“不建”的争吵。 “建设派”的代表人物是当时的铁道部总工程师沈之介,“反建派”旗手是原上海铁路局总工程师华允璋和铁道部设计院原副院长姚佐周。 无论铁道部撤销与否,高铁都迅猛发展 两派的斗争相当激烈。在一次会议上,姚佐周复述了朱镕基的原话:“这个线路大家都说要快修,唯有姚佐周说要缓修,这个精神就很好。要有不同的意见。我在上海的时候,没有不同意见,我不敢拍板。有了不同意见,做了对照之后,我才知道哪个对、哪个不对,我才敢拍板。” “建设派”与“反建派”充分利用1996年的“两会”展开了公关对决,姚佐周以个人名义给人大、政协每个代表团送去了一份关于缓建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议。而铁道部高速办主任沈之介也以政协文员的身份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书面建议。 京沪高铁的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朱镕基总理在第九次院士大会上提出,京沪高铁是否可以采用磁悬浮技术。这一次,“建设派”声音成为了主流,但是“建设派”有分化成“磁悬浮派”和“轨道派”。 2003年上海磁悬浮铁路项目这条试验线路建设后,发生了大额亏损和两次烧毁事故,基本意味着“磁悬浮”争论的结束。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京沪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这场漫长的争论才算正式结束。 高铁怎样撑下来?
http://www.51crh.com/thread-14221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