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22|回复: 5

由湖南发现的侵华日军作战图引出的蚌埠与凤阳铁路跨淮河的旧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7 03: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yw123456 于 2015-5-27 04:04 编辑

       先介绍下凤阳
明朝  凤阳是明中都,与明南都(今南京)明北都(今北京),并称明三都。为明朝三大政治中心之一。为明朝风水宝地龙脉地气所在。
清朝  清初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和凤庐。凤庐就是凤阳和庐州(今合肥)的首字。
安徽辖皖南道皖北道,凤阳府是皖北道治所,辖江北诸州府(除安庆府之外),凤阳府是皖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中心。和安庆、徽州(今歙县)并称安徽三大城市。
       民国初
  中华民国废凤阳府,置淮泗道于凤阳县,后废道直属安徽省,后凤阳县政府迁至凤阳县蚌埠镇同时凤阳县为安徽省会。

  1947年蚌埠脱离凤阳县设市凤阳县政府更名为蚌埠市政府, 在府城镇组建新凤阳县政府。
       凤阳作为地级市及超地级市的时间由洪武七年至民国元年(1374——1912)共计539年。以及作为淮泗道驻地(1912-1947)计36年。
按说修津浦铁路的时候凤阳作为皖北的一个重要城市为什么不从凤阳城北的临淮关过淮河而选定从蚌埠过淮河呢,还又一段历史可说。
       京沪铁路过淮河之地原计划定在凤阳府凤阳县临淮关(今临淮关镇),却遭到凤阳知府和皖北道台的强烈反对,以破坏风水为由拒绝铁路靠近凤阳府城。当时的凤阳府怀远县知县看重铁路的好处,几番要求已经争取到铁路走怀远县城,但工程队到怀远县城考察发县荆涂二山实难架桥工程浩大,所以放弃怀远县城(对现在来说也不是小工程)。无奈之下只有慢慢寻找,随之选中了凤阳府凤阳县蚌埠镇(今蚌埠市,清代曾是凤阳县主簿衙门驻地),所以铁路最终选择了蚌埠。
    不过如今的京沪高铁蚌埠站距离凤阳县城7公里也弥补了凤阳站(临淮关)停办客运的遗憾。凤阳和蚌埠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多年,如今却分属二个地级市,而凤阳作为以前安徽老牌的大城市现在沦落到安徽排名靠后的小县城,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蚌埠作为20世纪初的小渔港越升到多年的安徽第二大城市,铁路的枢纽城市。
      




QQ图片20150527034347.jpg
发表于 2015-5-27 07: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临淮关,无论蚌埠集,都是凤阳的一本分。没有厚此薄彼的道理,楼主观点不成立。应该是临淮关地势低洼,只好向西选着蚌埠过淮河!~
发表于 2015-5-27 08:5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怎么是公路符号呢
发表于 2015-5-27 08: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津浦铁路淮河大桥是从五河开始选择桥址的,因五河一带是水乡泽国,故沿着淮河往上游继续勘测拟在临淮关建桥,又因临淮关淮河河床系流沙地质,当时的技术条件是无法建桥的,遂选择到蚌埠,因蚌埠淮河河床下由南山余脉的岩石构成,非常适合建设桥梁,因此决定在蚌埠建津浦铁路淮河大桥,蚌埠也由一个小渔村逐步取代临淮关变成一个中等城市。津浦铁路是南北干线,如果你看地图,从浦口到临淮关是南北方向,到了临淮关淮河南岸被迫改为东西方向由蚌埠过淮河北上徐州。。
发表于 2015-5-27 11: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涨姿势了。
发表于 2015-5-27 1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第二大城市不是芜湖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2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