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福厦高铁

粤东之旅(龙岩、梅州、汕头、漳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7: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是中国人,传统还没有丢。。。
ALIM4219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7: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建设完毕,大小房间超过70间,不会比南华又庐小多少。。。
ALIM4221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7: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面标准照。。。
ALIM4207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7: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座简易的杠式围龙屋,俺称之为杠楼。。。

假如主人有钱了,发达了,可以在旁边再加两道杠,中间的堂屋可以再加一堂,最后面来一个围龙,修一座花阶(化胎),前边修禾坪,再弄个半池,就成了一座标准的两堂四横一围龙。。。

福建土楼和江西龙南围屋一般要一次性修成,或者至少土围要一次性修成,然后在修内部,而梅州围龙屋不需要如此,可以慢慢来不断扩展,甚至有修双围龙,或者三围的。。。
ALIM4224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7: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田野中央著名的德华楼,貌似已废弃。。。
ALIM4232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7: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田村荷树下未建好的围龙屋,已被废弃。。。
ALIM4233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7: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土豪更中意于此类洋楼,各种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正如同广大车友无限怀念绿皮车,但是无法抑制动车时代的召唤。。。
ALIM4236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华庐。。。
ALIM4241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华侨遵循落叶归根的传统,事业成功后纷纷返乡买田做大屋,建起一座座的客家民房,从而在小小的侨乡村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客家建筑群落,如今田地间大量废弃的围龙屋,不知祖先们地下有知,该作何感想?
ALIM4245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堂两横一围龙的小围龙屋。。。
ALIM4248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民初,许多村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谋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了知名华侨,该村也成为著名的侨乡,并因此得名侨乡村。。。
ALIM4249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侨乡村比例最多的还是这种造型普通的围龙屋。。。
ALIM4250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建造的围龙屋虽然体量庞大,但是祖堂窄小,房屋低矮,住着非常不舒服,比如老祖屋、兰馨堂,后期的建筑路以南华又庐为代表,属于南洋华侨发家致富之后买地置宅,多为高大上建筑,往往起名为xx庐,本地人称之华侨屋。。。

中间过渡时期修建的叫上新屋。。。
ALIM4253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座两横两杠一围龙。。。
ALIM4255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国堂,为濮姓人家,住着三四户人家。。。

楹联上书:鲁国世泽,乡相家声“,按楹联解读应该祖籍山东,虽说客家根在河洛,但是迁徙范围包括黄河流域的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等地。。。
ALIM4256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旁边的南华庐。。。
ALIM4257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华庐是潘祥初的哥哥建造的围龙屋,因为先建叫南华庐,后来潘祥初建的楼只好叫南华又庐,可以理解成又一座南华庐。。。
ALIM4258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南口镇走出的华侨中,最有名的当算是潘立斋,他曾经是印尼的著名侨领。潘立斋是南口潘氏的第十四世传人,幼年时曾住在围龙屋里,他在21岁时独自去了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算是族人中赴海外经商的先行者。后来,潘立斋先是在印尼开办了“增兴公司”,随后又在香港创立了“万通安记”。。。

如今,南口镇上还有座“毅成学校”,它就是当年由潘立斋出资修建的义学。。。
ALIM4263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毅成公家塾正是由修建“德馨堂”的潘立斋和修建“南华又庐”的潘祥初这叔侄俩联手创办的——2000两白银购地,4000两白银建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动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就建成了,而有意思的是,那时这叔侄俩还都没修建自家的豪宅呢——有钱回乡先办学堂,正是潘立斋的祖父潘毅成“兴学造就后进之基”的夙愿,所以学堂建好后也便用“毅成公”为这所学堂命了名。。。
ALIM4259_缩小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是侨乡村委会。。。

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就是在这所老校读到四年级才去台湾的。。。
ALIM4261_缩小大小.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5-1-9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