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为七一前夕, “井冈山号”列车工作人员在旅途中与旅客共唱红歌庆祝党的生日。陈南辉 摄
岭上开遍映山红,火车朝着岭上跑。——井冈山新民谣
有一座大山,巍峨挺拔,绵延五百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这里点燃火种,星星之火,燎原中国,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这座大山就是——井冈山。
有一趟列车,奔驰在京九千里铁道线上,它从首都北京出发,开往红色摇篮井冈山。车上活跃着一群年轻的乘务员,他们是全路同行中的佼佼者。这趟列车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井冈山号”。
七一前夕,记者一行从北京起程,往返于Z133/134次 “井冈山号”列车上采访。车上的所见所闻,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这趟开往中国革命精神源头的列车,用心传承着红色精神,着力践行着时代精神,铸魂育人,服务旅客,永当先锋。
魂聚 “红色”,以 “井冈山精神”建车育人
7年前,伴随着井冈山铁路的开通,北京至吉安的K133/134次列车延伸到了井冈山,由快车改为了直达列车,车次也变为Z133/134次,南昌铁路局正式命名这趟列车为 “井冈山号”。于是,这趟列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传承井冈山红色精神,让列车成为流动的 “红土地”。唱红色歌曲、忆红军历史、讲光荣传统、品红色餐饮, “井冈山号”列车从开行的那天起,便与井冈山红色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南昌客运段党委认识到,传承红色精神,必须将红色精神 “建车育人”放在首位。针对车队 “90后”乘务员多,对红色文化比较陌生的情况,段党委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 “边学边讲边唱边演”等方法,把学好井冈山精神作为列车乘务人员岗前教育必修的 “第一课”。
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是党中央充分运用革命圣地教育资源,兴建的一所新型的干部管理学院,拥有一大批专门从事井冈山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安排有红色精神传统教育课程和体验式教学等丰富内容。
南昌客运段党委积极与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联系,将 “井冈山号”列车的乘务员分期分批送上井冈山,接受正规的传统教育培训。 “在井冈山上,我们的乘务员学习红色精神,体验红军当年的艰苦环境,继承了传统,磨炼了意志。”段党委书记周光辉介绍道。
乘务员罗丹告诉我们: “我上小学时就读过 《朱德的扁担》,以前总觉得井冈山精神很遥远。现在在 ‘井冈山号’列车上工作,又去过井冈山学院学习,感觉井冈山精神就在身边,我们就是井冈山人。”
江满凤,井冈山上一位中年女清洁工,她爷爷是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词作者,电视连续剧 《井冈山》插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是由她原唱的。多年来,江满凤以传播红色精神而声名远播。 “井冈山号”列车特地邀请江满凤为列车政治辅导员,经常请她上车讲红色精神,与列车员座谈红色传统。
“满凤大姐的每一次讲解,对我们理解井冈山红色精神都是一次升华,培养了我们浓厚的红色情结。”来自甘肃陇南的列车员祁夏云说。列车员彭李琦自豪地说: “我们 ‘井冈山号’的每一位列车乘务人员,都能够生动地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故事,都能唱十多首红歌。”
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称为“老阿姨”的龚全珍老人,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离休后,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井冈山精神的积极践行者和传播者。2013年以来,她先后赴北京参加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表彰大会和央视春晚等活动,多次乘坐“井冈山号”列车。“老阿姨”每次乘车,车队都要请老人给列车乘务员讲革命传统。老人高度评价列车上弘扬红色精神的系列活动,称赞道:“很受教育,很有意义。”她勉励列车员更好地在岗位上弘扬井冈山精神。
与此同时,南昌客运段职工培训班专门开设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井冈山旅游等课程,组织列车工作人员熟悉井冈山红色景点、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学唱红歌。
来自陕西的列车员刘娜告诉记者:“作为一个 ‘90后’,在家是娇娇宝贝,以前更关注个性和潮流。当上了 ‘井冈山号’列车员后,我突然之间长大了。以前总跟妈妈要钱,现在每月给妈妈寄钱。”她拿出手机给我们看,手机里下载的都是红色歌曲。
车队每年还组织列车员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拜谒烈士,听专业讲解员介绍井冈山精神和红色典故,学习他们的讲解技巧。
采访中,我们在位于井冈山茨坪北岩峰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见到了“井冈山号”列车车队党总支书记张伟。张伟告诉我们,每年七一前夕,车队干部和休班党员都要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凭吊先烈。这天,他带着休班的19名党员,又一次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井冈 “红色基因”的熏陶和传承,让 “井冈山号”列车乘务员队伍茁壮成长。精神丰富了,境界就高了,行动就自觉了。这些年轻的列车员自觉以红军为榜样,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成长很快。这里涌现出了原铁道部标杆班组长和学习型标兵、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党员列车长胡聪,南昌局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红旗党支部书记陈静,全路新长征突击手、党员技术能手徐璐。这几年,这个车队还为兄弟车队输送45名党员列车长,成为全段的人才基地。
“井冈山号”列车乘务员队伍以“形象美、语言美、礼仪美”的整体形象,得到了全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江西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 “井冈山号”列车列车员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旅客的先进事迹,称赞 “井冈山号”列车是 “传承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列车”。
融情入景,营造列车强大 “精神磁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井冈山号”列车上有一位特殊旅客,他是井冈山某学校的美国籍教师,名叫汤姆。他不仅因工作需要经常乘坐这趟列车,而且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唱红歌追随这趟列车。接连3个除夕夜,他都是在 “井冈山号”列车上度过的。2014年除夕,“井冈山号”列车举办了以 “中国梦·井冈情”为主题的列车春晚。汤姆即兴演唱了几首红军歌,其中 《江西是个好地方》把列车春晚推向了高潮。
一位外国友人何以如此热爱中国红歌?采访后的答案是,得益于他对中国的热爱,得益于列车员教他唱红歌,得益于 “井冈山号”列车浓厚的红歌氛围,当然也有西方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为了开好传承红色精神的时代列车,南昌客运段对 “井冈山号”列车进行了全面策划和精心设计。他们在精心挖掘井冈山精神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几大红色宣传板块——
红色文化广播板块:唱红歌、讲红军故事、红色传统系列广播等。
列车红色壁画板块:车厢挂有红色精神、红色人物、红色景点、红色事件、红色诗歌等展板,一个车厢一个主题,一个主题讲述一段革命故事。在讲解红色精神时,还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雷锋精神串在一起,让红色精神的传承更加系统、完整。
红色环境板块:列车窗纱是井冈山五指峰、井冈翠竹等图案。列车乘务员的制服,冬装全部采用大红色并绣上金色的映山红,既象征着烈士炽热的鲜血,又象征着年轻乘务员蓬勃的朝气与热情。夏装的衣领上系上一条细细的红飘带,意为红火的精神。
红色餐车板块:餐车隔板上是井冈山杜鹃图,烂漫的映山红笑迎着八方来客。通道的弧形墙体上,点缀了雅致风韵的井冈翠竹林,体现井冈山绿色生态。餐车师傅精心研究井冈山传统风俗,创造性地将饮食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推出了 “红军套餐”:红米饭、红军菜、南瓜汤、秋茄子。走进餐车,一道道红色菜肴让旅客如同回到了那段红色的岁月。
不仅如此, “井冈山号”列车还积极创新红色旅游产品结构,让更多人了解井冈山,列车员在各个车厢推出了走一段井冈山布景小路、听一堂传统讲解课、吟一首脍炙人口的伟人诗词、学唱一曲红军歌曲、看一场红色歌舞等列车体验式旅游,领唱红歌,讲井冈山故事。
采访中,记者在Z134次列车的3号车厢,目睹了令人激动的一幕:列车刚刚从井冈山站启动,列车长彭淑娇带领列车员来到旅客中间,与旅客们激情放歌。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歌声在列车上久久回荡。这些刚刚感受井冈山精神的旅客,唱起红歌来格外心情澎湃,激动万分。
列车上,记者认识了列车员闵刚。他与妻子刘瑞同在 “井冈山号”列车上打对班。他们都爱唱红歌,在唱红歌中建立起了感情。刚上车时,他很不习惯唱红歌。看到许多旅客被红歌所感染,很兴奋很激动,他就有了成就感,劲头就足了。
2014年除夕夜,在南昌客运段列车春晚上,段党委书记周光辉专为这对新人设计了一个节目:以红歌对唱形式,举办了一个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吸引了许多旅客的参与。
没有婚纱,没有酒宴,身上只穿着值乘的铁路制服,这对新人却感到分外幸福和浪漫!他们激动地说: “我们要继续为传承红色文化而努力工作。”
列车长徐琴说: “我们车班的列车员每个人都能唱3首以上的红歌,还学会了跳红歌舞。”一位旅客留言道:我多次乘坐 “井冈山号”列车,每次踏上这趟列车,就能听到红色歌曲在车厢里回荡,令人兴奋不已。
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宋香庆在乘坐这趟列车后感言: “井冈山号”列车积极宣传井冈山精神,彰显革命传统红色文化,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列车 “精神磁场”。
路地共建,让列车成为流动的红色课堂
今年4月25日,解放军报等多家部队媒体记者共40多人乘坐 “井冈山号”列车,前往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车上,他们被列车上的红色文化展板和红色歌曲所熏陶,也被列车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所感动。部队首长提出,要与 “井冈山号”列车结成对子,共同传承井冈山红色文化。
其实,早在2009年, “井冈山号”已经开始了路地共建列车 “流动红色课堂”的探索。中国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在培训第一批 “井冈山号”列车列车员时,双方就形成一种默契:要把 “井冈山号”列车建设成为流动的红色课堂。
随着 “井冈山号”列车 “红色元素”的不断增多,这座流动的红色课堂内容日渐丰富。如今,只要你踏上 “井冈山号”列车,就会被车厢里浓厚的红色环境所感染,激扬的红歌让你涌动激情和向往。
2011年4月的一天,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一行35人,乘坐 “井冈山号”列车前往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学习培训。车厢里挂着的 “红色精神” “红色事件” “红色人物” “红色诗词”等展板,一下就把他们吸引住了。除了那些激动人心的内容外,展板上标有的“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的字样,也令他们备感意外和亲切。
列车工作人员热情地给他们讲起了“红色井冈,革命摇篮”的故事。随后深情唱起了 《映山红》,跳起了 《十送红军》的舞蹈,朗诵起毛泽东诗词 《西江月·井冈山》。这一行人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一位学员在留言簿上写道:“我们还没有上井冈山,就已经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强大磁场的吸引力,这是一趟闪耀着红色精神的时代列车。”
车队党总支书记张伟介绍道,几乎从井冈山通火车的那一年开始,来自全国各地前往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进行学习培训的人员每年都有100多批次,每批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这些学员还没进入学院,就在 “井冈山号”列车上先上了第一课, “井冈山号”列车成了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的 “预科班”。
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一批将军级学员乘坐Z133次列车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列车工作人员与部队首长座谈交流,从支部建在连上到红色文化传播,从苏区干部作风到江西中部崛起,列车乘务员的学识与见解令部队首长惊叹不已。一位将军感慨地说: “还没上井冈山,你们就给我们上了第一课。”事后,将军们向 “井冈山号”列车赠送了一面锦旗,上写:井冈山精神的传人,当代服务的楷模。
随着 “井冈山号”列车作为 “流动红色课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越来越感到这趟列车已成为学院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学院情景教学的延伸,越来越受到学员的喜爱。
今年3月,天津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15名海归专家教授乘坐 “井冈山号”列车前往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学习。车上浓浓的红色氛围,特别是列车员的情景教学让专家教授深受感动。著名老中医张大千主动提出为列车员传授心脏、中暑等急救知识,让列车员受益多多。
采访中,记者一行从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了解到,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是培训党的中高级干部的学院,当初听说“井冈山号”列车要打造成传承井冈山精神的流动 “史馆”,院领导当即表示要全力支持。学院每年都要为 “井冈山号”列车举办一期新员工脱产培训班,培训内容十分专业,采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和激情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学院常务副院长梅黎明感慨地说:“学习是相互的。我们也会让学院的员工上车学习列车员精细服务旅客的品质,让他们感受到平凡的工作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互动。井冈山红色文化,把年轻的列车员与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教职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
创新模式,以红色精神滋润特色服务
谈起列车的特色服务,老列车长胡聪,向记者讲述了一次印象极深的亲身经历。
4年前, “井冈山号”列车5号车厢有一位孕妇突然临产。现场没有医生,孩子出生了,脐带却迟迟没法剪断,不懂接生的胡聪束手无策。如果长时间不剪断脐带,母子都会有危险。孩子的爸爸急得跪在地上向胡聪求救。胡聪通过电话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终于把脐带剪断了。
胡聪刚松一口气,一旁有位大妈旅客说: “快给产妇服些红糖水,补充体力。”然而,列车上没有红糖。大妈批评胡聪: “这么简单的东西车上都没有,搞什么服务呀?”胡聪感到了一肚子的委屈,她的心像被打翻的五味瓶,不是滋味。
恰恰是这种不是滋味的 “五味瓶”点醒了胡聪:旅客批评是对的,一点红糖虽事小,对产妇作用却很大,说明我们的服务还有缺陷,我们应该想得更深一些,做得更细一些。很快,胡聪在列车上准备了一些瓶瓶罐罐,分别装有红糖、白糖、盐、生姜等物品,遇旅客有需求,提前做好应对。
“白糖对于低血糖的病人,食盐对于脱水的患者,都是急救的良药。”胡聪解释说。
“这件事也给了整个车队很大的触动。没有一流的服务作支撑,传承红色精神就会流于形式。”车队党总支书记张伟补充道。
很快, “四个一”成为了车队的常态培训内容,即每班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赛。他们创造性地推出了情景再现培训法,采取班组与班组挑战赛的模式,鼓励大家将服务中的事例 “表演”出来。出题的班组绞尽脑汁设想那些服务中最棘手的问题,应答的班组想方设法用甜美的微笑、得体的语言、细腻的服务来 “接招”。
用红色文化的要求,追求服务上的高标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针对旅客流向、乘车特点,因地制宜地开设多项个性化服务。
增设 “爱心标记法”。在换票时对重点旅客车票粘贴心型标志,途中对他们进行安全宣传、重点照顾。列车到站前,乘务员提前到他们的铺位,帮他们搬运行李,让重点旅客体会到 “最后一公里”的真心服务。
精心设计定制温馨提示卡。卡片详细记录列车所停大站的高铁、公交线路,并配以温馨的提示语言,放置在车厢书报栏中,为中转换乘旅客提供快捷、便利服务。
进行列车天气预报。出乘当天,根据不同线路,公布当趟天气情况,并结合列车广播,及时提醒旅客注意到站的实时温度、及时加减衣物,做好雨季防淋、冬季防寒、夏季防晒等。
“我们的服务水平好不好,就看能不能留给旅客美好的回忆。”围绕这一目标,车队根据客运岗位特点、旅客乘车需求,倡导提出了 “四多”服务法,即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说一句、多帮一把,主动当好旅客的 “贴心朋友”、老年旅客的 “放心拐杖”、儿童旅客的 “知心阿姨”、病人旅客的 “全程护士”,让旅客在旅途中不仅熏陶列车红色文化,还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浓浓亲情。
一年夏天,一场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将 “井冈山号”列车滞留在区间。由于滞留时间长,车上所有的食物都用完了,列车员甚至把自己携带的零食都奉献给了旅客。为了不让旅客挨饿,列车员冒着雨后毒辣的阳光,行走近5公里,到村庄里买粮背水。当一群列车员小丫头扛着粮食和水汗流浃背回到列车上时,许多旅客流泪了,他们报以长时间的掌声。不少旅客感叹,从列车员身上,仿佛看到当年红军又回来了!
就在半个月前的一个深夜,Z133次列车16号车厢传出婴儿的哭声。列车长李莉连忙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一个只有六6个月大的女婴由外婆和妈妈带着从北京回江西新建县。上车前小孩就已发烧,此时越发严重,才会哭闹不止。李莉拿来温度计给她量体温:39.3摄氏度。这么高的体温,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孩如何能够承受?此时已近凌晨,旅客已经熟睡,不能开广播机。李莉只好发动乘务员一个一个车厢找医生。幸运的是,在8号车厢连接处,他们遇上了北京中医院门诊部的一位医生。医生给小孩内服退烧药后,小孩的病情得到缓解,停止哭闹入睡了。李莉长长松了一口气。一位多次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在列车留言簿上留言道: “列车行走千里路,好事做了一火车!”
航天英雄聂海胜曾乘这趟车回北京,亲身体验列车工作人员对每一处细节的把握。这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心细如发的军人道出了心声:你们的服务的确让人没话说。
优质服务赢得了旅客赞许,也赢得了旅客支持。在 “井冈山号”列车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身影:她一袭白衣,时而为旅客测量血压,时而教授保健常识,她是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护士、南丁格尔奖章的获得者邹德凤。多年前,邹德凤就与 “井冈山号”列车的列车员结下了不解之缘,深为列车员的服务态度所感动。她利用工作的便利,经常登上列车,为旅客送医送药,传授自创的 “七步洗手法”保健操。久而久之,不少列车员都学会了,旅途中有旅客突觉不适的,列车员都可以教授保健操为旅客缓解疲劳。耳闻目睹,邹德凤还学会了唱红歌。
结束采访时,记者遇上了添乘列车指导工作的南昌局党委副书记万军。他感慨地说道: “几年来, ‘井冈山号’列车的广大乘务员通过传播井冈山精神,坚定了信念和意志,也收获了优质服务的丰硕果实。从全局旅客列车的情况来看,这趟列车的治安秩序是最好的,旅客素质也是最高的。”
7年来, “井冈山号”列车建车育人,传承红色精神,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这趟列车先后被授予红旗列车、江西省文明列车、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杯。
我们目送远去的列车。青山不老,红色永存,承载着井冈山精神的列车,沿着红色的轨迹,一路向前!
来源:人民铁道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