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4端午节的临近步伐,忙碌的人们又开始计划起3天不长不短的假期来。如果有心想乘坐火车出行的朋友们,只要选择任意门户网站在搜索栏键入“2014端午节铁路”的字样,大到全国铁路端午节运输方案,小到某个铁路局,某个站端午节增开多少临时客车信息,就会立刻会印入眼帘。
也许大多数人会让为这只是铁路为了占据更多的节日运输市场份额,而出台的营销手法。但如果稍许,了解铁路的人,这些林林总总的端午节运输方案,却是铁路部门践行“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承诺的另类“铁老大”情怀。
众所周知,铁路客运从来不缺乏市场,或者换句话说,因为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地域性格局,春节、清明、端午这样的传统佳节,对于火车来讲,是从来不愁没有人坐的。然而,铁路部门恰恰每逢人满为患时,出台这种类似于出行指南式的运输方案。
为何,难道仅仅只为了市场收益。如果仅是如此,铁路部门完全只需在客运市场相比清淡时出台像前期高铁票价打折销营信息即可。何必一到节假日就如临大考似的纷纷出台运输方案公布于众。
“供大于求,需要拉客增收益。供小于求时,坐等上门客”这是无可厚非的市场规律。但是,铁路企业却把更多的社会责任揽于己身。例如每年的春运铁路部门,用不足全国春运十分之一的运能承担着整个运输市场的责任(全国2014年春运客运人数36.2亿,铁路完成客运人数2.58亿)。
可以说,每到节假日只要有人回不了家,出不了门。铁路便会成为万夫所指。真有点像,一家人犯错受罚挨骂的总是老大。当然,面对运能不及、舆论压力,铁路却在不亢不卑中也当仁不让承担起了“老大”的责任。
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从旅客购票、乘车到出站,从实名制购票到实名制接站,从员工服务理念到硬件设施配备等,这一系列便民举措和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方便、温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便利条件,每逢佳节必有“案”更是彰显铁路部门的另类“老大”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