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面临怎样的难点?交通运输如何谋划好未来的发展?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于两会期间就此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的独家专访。 交通仍属短板 2013年综合交通体系完成了超过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吞吐量分别居世界第一。经过20多年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中国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是不是修够了,修多了,交通还要不要大发展?社会上对这个话题的争议持续不断。 杨传堂的结论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首先是路少,根据国家高速铁路网、公路网规划,到2030年,中国高速公路仍需建设6万公里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影响路网整体效益的省际“断头路”。高速铁路仍需建设1万公里以上;其次是路的分布密度差。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到2030年,连接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而欧美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已经连接10万甚至5万人口的城市;铁路货运、内河航道更是短板,导致公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79%,承担低附加值的大宗散货比例过高;民航是发达国家公众长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中国乘坐飞机出行的人还是少数。 从装备水平提升看,也有差距。杨传堂举例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内河船型标准化率为40%;栏板货车约占营运载货汽车78%,而欧美国家90%道路货运通过厢式半挂车等专用运输实现;节能减排水平偏低,营运车辆、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仍需下降。 杨传堂特别强调,“服务”仍是中国目前交通运输最大的短板。在客运方面,公共交通分担率偏低,北京市、上海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仅为46%、37%,致使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亟待加强;在货运方面,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多年来一直偏高,高于现代化水平较高国家的平均水平。全国751.6万户运输企业中,个体户占91%,户均仅拥有1.7辆车,而欧美国家户均拥有车辆20辆左右;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全国性的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网络尚未建立;交通运输安全基础相对薄弱,事故总量、伤亡人数仍在高位运行。 给交通生产力松绑 杨传堂介绍,交通运输部2014年2月24日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交通运输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由他担任组长。 为了给交通生产力松绑,释放活力,必须理顺交通行业存在多年的难点、热点问题。杨传堂说,交通运输部已明晰了五项改革重点: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二是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包括围绕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深化交通运输行业财税体制配套改革,研究构建支撑普通公路建管养的投融资体制,研究建立交通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三是深化公路水路管理体制改革,其中包括加快建立事权与财力相匹配、建管养相协调的公路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水运管理、航道管理、海事管理、救助打捞、交通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四是深化交通公共服务改革,其中包括加强相关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研究制定,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购买交通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体制改革;五是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包括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积极参与和促进交通运输价格改革,深化道路货运管理改革,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完善统一市场准入制度。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支持保障科学有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干线铁路和民用机场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国道干线公路覆盖所有县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杨传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