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轨道交通16号线(罗山路站~滴水湖站区段)已顺利通过试运营基本条件专家评审,即将于年底开通试运营。 轨道交通16号线是连接临港新城与市中心的一条市域快速线,线路起点为龙阳路站,终点为临港新城滴水湖边的滴水湖站。线路全长58.962km,其中地下线路长13.694km,高架线路长45.268km,共设站13座,其中地下站3座,高架站10座,最大站间距10.625km,最小站间距2.558km。全线设3座主变电站,设川杨河定修段(与11号线、13号线共址)及治北停车场,控制中心纳入隆德路控制中心(与11号线、13号线共址)。 此次开通试运营范围为:罗山路站至滴水湖站,线路长52.850km,其中高架线29.156km,地下线13.694km。设11座车站,其中高架站8座,地下站3座。罗山主变、惠南主变、临港北主变、治北停车场及隆德路控制中心同期开通。 16号线开通试运营后,将进一步加强临港地区与市中心的联系,方便周边市民、乘客出行。 【相关链接】 16号线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充分考虑工程特点、运营需求和为乘客服务的目的,经过科学论证,将诸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建设成本,减少了线路对周边的影响,使得16号线在工程技术上呈现诸多特色。 亮点1:地下区间采用“单洞双线” 地下段隧道采用直径11.58米的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并设置中隔墙将圆隧道分隔为上、下行两个方向。采用大直径隧道,可以有效改善隧道通风环境,有利于控制隧道风压,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同时,结合中隔墙设置逃生通道并每隔300m设置一组旁通门,增强了系统安全性。 亮点2:新颖U型梁 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领域,首次采用了大吨位预应力先张法预制U梁,采用工厂化、标准化预制,既提高了功效,又极大地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控制,同时,采用集中预制的方式可以节约用地和有效地控制环境,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亮点3:矮塔斜拉桥 大治河矮塔斜拉桥是上海轨道交通首次应用矮塔斜拉桥桥型,该桥型具有桥型轻巧、结构轻盈、塔形美观的特点,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建筑物。 亮点4:转体法施工减少对城市快速路通行影响 随着在S2高速公路两侧两段现浇梁体在空中成功“牵手”。轨道交通16号线跨越S2(沪芦)高速公路成功实施转体法施工,该工艺是在上海轨道交通施工中首次采用。 亮点5:V型墩连续钢构桥型 轨道交通16号线泐马河大桥采用V型墩连续钢构桥型,工程创造了国内轨道交通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最大的记录,采用145m主跨一跨跨越大治河,该桥型有利于提高小断面大跨度桥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列车在高速通过时的舒适性。 亮点6:“三轨”技术运用 考虑到16号线位于东海之滨,具有沿线地势平坦,台风多、雷电多、蔬菜大棚多、线路应急抢险布点不可能太密集等特点,在充分考虑降低维护保养成本、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和景观融合的基础上,16号线在上海轨道交通线路中首次采用了第三轨技术,三轨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检修、故障率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亮点7:引进高铁施工技术 在轨道铺设施工上,采用了高铁CPⅢ测量技术、引进了进口固定焊轨机、150米长轨换铺等高铁工艺技术。采用CPⅢ和150m长轨换铺相结合的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轨道铺设精度,极大地提高列车在高速运营情况下的舒适性。 亮点8:采用新型地铁列车 选择了时速超过100公里的A型列车,首创采用了横排座位的方式,增加乘客列车行驶时的舒适度。 亮点9:车站设计呈现江南元素 16号线车站遵循“功能为主、风格统一、一线一景、突出重点”的理念,并充分融入地铁人文精神,体现了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形式“廊桥”的建筑风格,体现对江南古镇文化的传承。结构上充分考虑车站的位置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车站结构,方便乘客的乘降和换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