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0|回复: 3

铁路改革:风物长宜放眼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5 07: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关于铁路改革的后续报道又引起了不少公众的关注。譬如铁路总公司改革后部门反增、铁路总公司又发债、铁路建设放缓等话题屡见不鲜。从上述报道整体情况看,内容倒是基本客观和理性的,从此也可以看出媒体对铁路改革发展的关心与关切。但是,笔者透过几篇似乎挑不出毛病的报道,总是隐隐地感觉到一种局促和狭隘的视角和掰着脚指头算小账的小家子气。同时更想到了“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老话。

  首先,铁路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的骨干交通行业,看待铁路改革,一是不能“近视眼”,二是不能钻“牛角尖”,三是要学会算大账。简单举个例子。30年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5万多公里,从业人数400多万。现在营业里程9.8万公里——增长了近一倍,人员不到200万——减少了一多半。而运输效率更是增长了数倍,抛却那些枯燥的数字罗列,简而言之,中国铁路以地球上7%左右的铁路,运着25%的货物和18%的旅客,综合运输效率稳居世界第一。这些铁的事实,这些世人皆知的大事实摆在这里,还有什么理由怀疑铁路人的效率、素质和能力呢?

  即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仍然可以印证上述道理。

  第一,从铁路总公司机构设置看,一个政企分开后的特大型央企的机构设置与一个老牌的国务院部委——铁道部,虽有共同的行业特征,但在机构设置上并无必然联系。假如非要往一块儿扯,笔者不禁要问: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的高管部门和人员超过了原来石油部的多少倍?全国各大冶金钢铁大企业的高管部门和人员超过了原来冶金部的多少倍?全国各大电力电网公司的高管部门和人员超过了原来电力部的多少倍?……此外,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和加强管理不可偏废。中编办副主任王峰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曾言:“简政放权和加强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简政放权是改革,加强管理也是改革,不可偏废。”、“看准的要改,看不准的先放一放”、“总之,机构改革这个问题急不得,必须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况且,随着铁路全面走向市场,网络电子商务等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管理职能和管理任务普遍加大。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以“小脚侦缉队”的观念和做法对铁路改革指手画脚和念“紧箍咒”,一不小心,就会以“好心”给铁路改革发展帮了倒忙。

  第二,关于建设放缓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三个主要问题。首先是征地拆迁问题。无论铁路、公路还是航空机场、港口建设,征地拆迁都是首要难题,特别是在当下,必须尊重民众意愿,禁止强拆,这在倡导和谐的同时,无形给工程征地拆迁带来极大困难。在很多城市,楼群中和道路中的钉子户旧房屡见不鲜。其次是建设审批程序比较复杂。铁路建设涉及面广,有很多必须和必要的程序必须要走。譬如环保评审、文物保护评审、根据城市发展布局优化修改设计等等,铁路建设涉及国计民生,百年大计,那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这个过程既要科学高效,也是一个“文火慢炖”的过程,火候不到,就可能是一锅夹生饭,最终吃亏的还是国家和民众。第三是资金问题。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建设资金需求大,国家和铁路企业任何一家都很难承受,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需要国家投资、铁路企业投资、地方政府投资、社会企业投资、民间投资,以及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多方共同给力。这也如同一个链条,哪个环节、那个点出现问题或跟不上节拍,都会影响到整体进度。所以,投资方多了,必须有一个多方共同努力和反复协商、协调的过程。这一点,也是铁路建设投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别最明显的地方。

  第三,正确看待铁路债务。我们不妨举个简单的例子:两户人家,都是搞运输的营生,一家用的是手推车,效率低,家底没有几个钱,但也没有债务;另一家想发展,便拿出挣来的10万元,又贷款10万元,买了一辆汽车。此时,全村人愕然并哗然:一户人家居然有10万元的负债,哎呀,这怎么得了啊?这个时候,人们看到全是10万元的债务,而没有看到这辆汽车,更没有看到这辆汽车可能带来的长期效益。还有一点必须告诉大家,中国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铁,那时候的水泥、钢材、石料都比今天便宜很多——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的高铁,作为国家的优良固定资产已经像绩优股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升值了很多很多,更不用说它现在乃至今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说起来很奇怪,很多人一边坐着高铁、享受着高铁,一边煞有介事、故作高深、“忧国忧民”地质疑着高铁,更多地只是渲染着铁路的债务,就是对已经升值的国家优良资产视而不见。其实,这已经不仅是简单的“近视”问题了。其实对“债务”这个词,真的不要过于敏感,更不能视为瘟疫。由此,我们不禁想到改革开放初期“姓资姓社”的大讨论,当公司、股票、经理、董事会这些今天早已司空见惯、大多数人趋之若鹜的词语刚刚出现的时候,又曾有多少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甚至呼天抢地认为资本主义卷土重来……其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大型企业,如何科学高效运用好各方面的社会资金,已经是企业经营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而铁路企业作为计划经济烙印严重的行业,在科学、高效运用社会资金乃至发放债务等方面,做的还很不够。至于有人总是说,铁路的两万多亿债务都是十几亿纳税人的钱云云,那么笔者要问:那么多正在发挥效率的新线铁路不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吗?铁路企业只是在负责经营和管理这些国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总不能把铁路线揣在兜里当钱花了吧!

  总而言之,铁路改革发展和国家的改革发展一样,真正地进入了深水区,这也如同在一片荒野的荆棘中闯出一条路,不可能提前把每一条荆棘都剪除掉,然后再大踏步唱着歌“妹妹你大胆地朝前走”,看准的道路,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朝前走、朝前闯。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候,媒体和公众要多多地为铁路改革发展加油、鼓劲、给力乃至理解与宽容,而尽量少当“智叟”和“风凉话专家”,以及扮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道理先生”和“明白女士”。


发表于 2013-5-25 21: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hdflt 于 2013-5-25 21:11 编辑

比较客观理想的文章,视角宽广,理论深刻。
发表于 2013-5-25 23: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客观的文章。
发表于 2013-5-26 12: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尽量理性,为人民利益而改革,不要把改革当做自己谋求利益的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7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