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许多地方纷纷出台新的治理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像治理醉驾一样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治标治本,许多专家学者还提出,借鉴国外做法,把违章过马路行为计入个人征信档案。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规则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中国式过马路者呢?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成为顽疾,有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有治理力度不够,管理手段滞后等多种原因。中国式过马路者的都是什么心态呢,专家认为大致有三种:一是习惯,二是侥幸,三是从众。抱有习惯心理的人认为,我天天这样过马路都没有出过事,看惯了,过惯了,也没人管没人问,这样过就对了;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认为,闯一次红灯就出事,哪有那么巧的事;从众心理的人认为,别人能过我也能过,这是中国式过马路最大的群体。
由此,笔者想到了一些铁路职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习惯性违章。调车员不挂安全带、机车检修工不戴安全帽、机床工该戴手套的时候不戴,不该戴手套的时候戴着……这些习惯性违章者认为,该谁出事跑都跑不掉,不该出事怎么违章都没事,别人这么干咱也这么干。习惯性违章一般都会使原工序变得省时、省劲、简便、效率高,有些违章者被查处时,还振振有词反驳:要都是按规矩来,这活就没法干了。这些都是习惯、侥幸、从众心理的结果。
治理习惯性违章,一是要加强规章制度和事故案例宣传,管理者少用死记硬背的手段,多用血淋淋的教训来举案说法,让大家在震撼中牢固树立生命第一、安全第一、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意识。二是借鉴各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经验,加大处罚力度,加大违章成本,使其不敢违章。三是建立职工个人违章档案,像处罚违章司机一样,一次违章扣多少分,全年扣满多少分,年内不得从事本岗位。把个人违章与工资、评先、提干挂钩,设立红线,规定习惯性违章多少次以上不能涨工资、不能评先、不能提干,违章信息不会因调动工作而清零,并且在全路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