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至丹东干线铁路。从沈阳南的苏家屯站3公里起,向东南行,经石桥子、本溪、桥头、南芬、祁家堡、草河口、凤凰城直到东北边境城市丹东。全长255.7公里,北与长大线、苏抚线在苏家屯接轨,沿线有辽(辽阳)溪(本溪)、溪田(田师府)、凤(凤凰城)上(上河口)等支线与之联线,纵贯辽宁省东南部。全线共有隧道40座,17539延长米,大小桥梁363座,13407延长米。沈丹线名随着沈阳与丹东的名称变化而变化,始称安奉线,后称安沈线或沈安线。1965年2月,安东市改名丹东市后,于同年4月改称沈丹线。
安奉铁路是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为了运输军用物资分段艳修的轻便、窄轨军用铁路。轨距762毫米,轨重为每米8.7公斤和12.4公斤两种。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由日小时铁道大队和临时军用铁道监理部施工。1904年8月10目,从安东开始动工,同印川3日铺轨到凤凰城。翌年2月11日铺轨到下马塘。原计划从下马塘修到辽阳,后因战争的发展而改修到奉天,1905年12月2日个线竣工。全长303.7公里,通车后,移交日本野战提理部铁道班管理。日俄战争结束后,1905年9月,日本侵晰者强行同清政府订立《日清满洲善后协约及附属条约》,决定将临时轻便窄轨军用铁道,改建成永久的标准轨商业铁路。1907年4月,由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 “满铁”)经营并承担改建任务,改建工程于1909年8月7日开始,1911年10月31日完成,经抚安信号所在浑河站同南满铁道接轨,同年11月1日正式通车营业。全线长261.8公里,共有铁桥205座,6995延长米;拱桥13座,483.4延长米;临时木桥98座,2106蜒长米;隧道24座,8010延长米。 全线设25个停车站,其中:安东站为甲等站;凤凰城、鸡冠山、桥头、本溪站为乙等站;另设丙等站4个,丁等站6个,戊等站9个,信号场1个。建筑旅客站台和货物站台总长28700米及住宅1 60栋652户。标准轨改建投资2470万日元,使用劳力1300万个工日,平均每日出工15000人,其中80%以上是中国人。在标准轨建成时,鸭绿江铁路大桥也建成通车。这就使安奉铁路不仅是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掠夺东北资源的主要运输线,而且成为纵贯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连接欧亚两洲的运输中枢。据《南满洲铁道安奉线纪要》载:改建后的安奉铁路,1912年客运量为527350人次,货运量为784713吨,日均收入3003日元。
为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侵略者在标准轨建成后,又对安奉线路进行了多次改造。民国7年(1918年)11月28日,“满铁,投资62.2万日元,动工铺设苏家屯至陈相屯间铁路17公里700米,1919年12月1日建成使用。同时废弃抚安信号所至陈相屯间旧线31。3公里,安奉线改在苏家屯站与南满铁道干线接轨。民国10年(1921年)6月20日,苏家屯到吴家屯间铺设复线9公里,用以增加苏家屯站的接发列车能力。民国12年9月11日建成。10月投入使用。南芬至桥头间173公里300米处的一段线路,穿行于半堤半堑地带,左临细河,右靠高山陡壁,春融夏汛,常有塌方落石灾害。民国19年6月,在原线左侧(细河右岸)另修15公里线。1931年完成,同时废弃旧线。
日本侵略者为了大量掠夺中国东北资源,从1940年4月,又分段开工修建安东站到吴家屯站间的复线,复线穿行位置有并行和绕行。其中:安东站至凤凰城站、刘家河站至宫原站(今本溪站)、石桥子站至吴家屯站问为并行线。新旧两线距离较近,路基分单线或双线共用。凤凰城站至刘家河站、宫原站至石桥子站间为绕行线。因为山峦所阻,两线分行,构成甲乙线。新线合长246公里,较同区段单线缩短6公里,复线桥梁11000延长米,隧道12000延长米,投资17700刀元(伪满币)。1944年8月末,复线通车。新建复线增设定弦、中兴(原名虎沟)、岭道、薛礼、刘南、威宁、高台、新岭、东沟10个越行站。同时将卓白、岳南、金家、富家越行站作废,将白砬子、棒棰岭、道扎、金坑、福金、田水越行站改名为会让站。
随着安奉线运量的不断增长,从1909年至1945年的36年间,全线的线路、站场、通信信号、机车车辆检修设备等曾进行多次改造。1937年对宫原站进行扩建。历时两年,建成具有机车车辆整备、检修、列车编解作业能力的枢纽区。同年,安东站也进行扩建,增加站线19股、专用线11股、货物仓库35730平方米、货场951000平方米,使安东站成为安奉线上的主要编组站。1941年,在老古沟站至蛤蟆塘站间大沙河修建编组场,到1944年末铺设到发线5股、编组线11股、牵出线4股、机车出入库线2股、其他线4股、完成全部工程的70%,因材料不足被迫停建。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安东站至吴家屯站间复线钢轨被苏联红军拆走,剩下的单线在解放战争时期又遭到破坏,通车区段时断时续。1947年6月,安东二次解放后,安东站到下马塘站间修复通车,对支援解放战争,输送军用物资起到重要作用。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全线经抢修后,恢复单线通车。抗美援朝期间,全线运输畅通无阻,成沈阳至丹东干线铁路。从沈阳南的苏家屯站3公里起,向东南行,经石桥子、本溪、桥头、南芬、祁家堡、草河口、凤凰城直到东北边境城市丹东。全长255.7公里,北与长大线、苏抚线在苏家屯接轨,沿线有辽(辽阳)溪(本溪)、溪田(田师府)、凤(凤凰城)上(上河口)等支线与之联线,纵贯辽宁省东南部。全线共有隧道40座,17539延长米,大小桥梁363座,13407延长米。
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客货运量逐渐上升,1953年6月至1954年6月,铁道部投资1266万元,修复石桥子至本溪、祁家堡至草河口、刘家河至凤凰城之间的3段复线,总长71.1公里,使运输能力提高1.7倍。1958年,货运量突增,本溪至南芬段运输能力紧张,铁道部计划投资200万元修复该段复线。1959年开工。因劳力、材料不足,工程时断时续。到1960年6月,仅完成部分路基垫土及一座隧道的扩限砌衬,使用投资61.7万元。1960年冬,因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工程随即停工。1979年,本溪枢纽区进行改造,同事动工修复本溪至南芬复线,新建本溪至吴家屯间复线,并在桥头至孙家堡间新建新桥头站,铺站线6股,1985年末,南芬站场和新桥头站场线,站舍、客货运输设备等基本建成,1986年,桥头至南芬复线完工投入使用。
沈丹线为二级线路,铺设50公斤铁轨,钢筋混凝土轨枕,每公里轨枕为1800根,轨枕下部厚度为250毫米碎石的道床。全线列车运行速度每小时10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