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原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因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市二中院表示,该院正在对检方移送的材料进行依法审查,尚未立案。(4月11日《京华时报》)
作为曾经的“铁老大”,也是历经磨砺的“国企老大”,刘志军从落马到提起公诉的点滴事件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刘志军一案将成为新一届政府反腐的标杆,“打老虎也打苍蝇”,刘志军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大老虎”,这体现了中央铁腕反腐的决心,也振奋人心,大快人心。
随着新闻媒体纷纷抖露出刘志军违纪违法的种种新闻,煽起了公众对腐败的憎恨,这就倒逼法检两院愈加小心谨慎,不敢出现丝毫纰漏。因此当检察院提起公诉之后,舆论就极度关注案件何时开庭审理,而法院却发话,他们正在依法审查,尚未立案,为啥迟迟不能立案?一方面说明案件本身重要,同时这说明法院感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压力。
不仅法院感受到了压力,公诉机关也倍感压力。因为刘志军及家属曾经联系的一位律师道出,刘志军希望“保他不死”。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刘志军在提早动用社会资源,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公关;二是说明律师具有一定的隐性力量。这就倒逼公诉机关必须做实做细相关公诉工作,牢固筑起一道“防火墙”!案件未开庭,“保命”行动已开始,公诉机关尤其要快准狠打出重拳,以此震慑那些怀着侥幸心理的犯罪分子,让社会公众看到法制的威力!
如何卸掉刘志军一案的各种压力?关键还在于依法依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管案件的主角是谁,不管社会舆论如何,依法严惩,绝不手软,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迈上依法治国之道。
[来源:华声在线][作者:张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