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挂牌成立标志着铁路政企分开之路开始迈开步伐,针对这次改革,公众的关注点普遍放在票价是否会成为“石油第二”,只涨不跌?
笔者认为:铁路票价在旺淡季节会有小幅度涨跌。铁路市场化不是票价与市场接轨,而是让票价更加合理。铁路运输作为运输行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亦是公共服务行业,铁路运价既关系铁路正常运营发展,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这种运价管理方式没改变,因此,铁路票价不会出现大幅度涨跌。
从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出铁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铁路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和公众亦得到更好的服务的一种双赢局面。只要建立合理、充分的竞争机制,市场必然会由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亦会让定价更加合理,购票更加便利。民航、电信等领域的改革也证明,市场化改革将是一场双赢。
其实,我们不应该围绕着票价是否会上涨来看待铁路此次改革。票价下跌对于公众来说并非是好事,从“春运不涨价”的政策来看,票价过低导致大部分旅客囤票的现象非常严重,一部分买不到票的人群不得不寻求“黄牛”,从而支付了比票面价格更高的经济。
就在铁路政企分开后不久,郑州铁路局等多地铁路票价也出现了打折优惠的情况。尽管优惠幅度有限,却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市场化的票价是具有弹性,更能反应市场的变化和波动的。事实上,铁路价格有变动很正常,单完全按照市场化来进行定价也是不现实的,铁路票价的制定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应该给他一定的空间。
(作者系中华铁道网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