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世纪20年代的照片相比 站里的旅客天桥一直没变
3月5日,记者与葛士林一起到访老车站。车站的大门上了锁――葛士林显然早就知道,他根本没往正门的方向走,直接走到侧门。推开两扇铁皮大门,天桥、月台、铁轨、电铃,一一展现在眼前。
首先出现的是天桥。葛士林说,他对这座天桥很有感情,这源于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上有10个大人和4个孩子,穿着时尚而华贵,据考证,他们都来自英国,拍摄时间为上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是,照片中的背景正是这座天桥,而天桥至今没有改变。
在葛士林的记事本里,清楚写着这样的数据:老车站旅客天桥,钢结构,铺木板,建于1922年,灰色。经实地测量,桥高6米,总跨度49米,其中西跨21.6米,东跨17.4米,三个连接台阶的平台总长10米。桥顶通道净宽3.3米,跨越6股铁道,连接三个站台。其中一号站台54级台阶,2号站台52级台阶。类似的数据在天桥下的雨棚那儿再次出现:雨棚共分为15跨,第一跨和最后一跨跨距各为3.6米,中间13跨均为4米……
这些数据,是葛士林拿着尺子一点点测量出来的。他自信这样的数据比记载更准确,也自信这些数字具备打动更多人的力量。
不过,他也清楚,目前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认真与执着。他知道,这些数据最大的价值就是,一旦老车站没了,它们将向人们讲述老车站昔日的容颜。
时代改变了原有的一切 老车站会不会也这么消失?
从天桥上走下来,葛士林看了雨棚,又跳下来,走上铁轨。一列火车正要驶来,信号灯已经开始一明一暗,车还未驶入视野,不过它独有的鸣笛声已隐隐传来。这声音听上去很远,不过,足够触碰到他心底的最深处。
葛士林说,他第一次坐火车时19岁,是从家乡邯郸坐车到外地上学,目的地就是唐山。他也是像这样站在车站里,当时母亲带着几个兄弟姐妹在站台外为他送行。几年前,他曾回到家乡,发现印象中的“乡下”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时代改变了原有的一切,而且太快,快到可以将记忆彻底摧毁,再也无法重新构建。
每每想到这里,葛士林就想到这个老车站,会不会很快,它也就这么消失了……
来源:河北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