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3-11 12: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weiran_9822a4 于 2013-3-11 12:53 编辑
激愤起烈焰 悲伤溢泪光
1979年10月20日
郑州铁路工人文化宫。庄严肃穆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杨庄事故案件。由于杨庄事故影响极大,社会各界极为关注,上千人闻讯云集而至,翘首以待法律将如何评判共和国的铁道在线最惨痛的灾难。这一天,郑州铁路局开通了铁路沿线电话会议室的电话,3万多名铁路职工、在庭外旁听审理情况。
事故发生之时,已羞于活在人世的马相臣、阎景发和王西安作为检察院公诉物件,被带上了法庭。他们头颅低重,极力摆脱上千人的眼睛向他们投出的谴责之网。
上午8时30分,审判长宣布开庭。刹时间,法庭的空气如同被凝固了一般,众人也象失去了呼吸似的一般,现场超乎寻常的寂静。
郑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员作为公诉人向法庭提起公诉。他们严肃地指出,1978年12月15日,郑州机务南段机车司机马相臣、副司机阎景发驾驶东风3型0194号内燃机车,在郑州站牵引368次旅客列车前往徐州,按铁路运行图规定,于16日3时11分在杨庄车站须停车6分钟,等待87次旅客列车驶过后再开动。但马、阎二人在进入杨庄站后打盹睡觉,没有按要求在规定地点停车,继续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前运行,与正在以65公里/小时的速度进站的87次列车侧面相撞,造成旅客重大伤亡,是建国以来罕见的列车相撞特大事故。郑州列车段运转车长王西安,值乘中精神涣散,不监视列车运行,不按规定立岗,当列车越过停车点也未采取紧急停车措施。这次事故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司机、副司机和运转车长违章、违犯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的惨痛让公诉人陈述的语气渐显激愤,那种自然流露的感情感染着在场所有聆听的耳朵。许多人额头积聚起了愤怒的眉峰,而眼眶溢出了伤感的泪水。
公诉人称,市检察院对此案进行了大量调查取证工作,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鉴于受害的旅客和遇难旅客家属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请法庭对杨庄事故主要责任人马相臣、阎景发和王西安给予惩处!公诉人话音一落,整个法庭掌声四起。一些人从旁听席上站起,高喊:“严惩罪大恶极的火车司机”和“向他们讨回血债!”面对群情激愤的场面,审判长和陪审员都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几经要求,现场的情绪才稳定下来。随后,审判长及陪审员向被告分别讯问了事故发生的全部经过,鉴定人员宣读了有关技术鉴定的结论和记录。!T*Q
旁听群众的呼喊像一条条鞭子一样抽打在被告三人的心上,他们已不再害怕,只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一次偶然的事件,竟然置他们于千夫所指之地!在接下来的法庭辩论中,他们倒显得很平静。被告阎景发和王西安分别陈述答辩。他们承认了自己应负的责任。被告马相臣在辩护陈述中,也承认自己不该在值乘中打盹,自己应承担法律责任。此外,他又出人意料地提出造成事故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1、单线行车的中间站在没有隔开时,不能同时接发列车;2、机车质量不良有“途停”。
马相臣声音微弱。然而,他还是一字一顿地解释说,自己不会推脱罪责。但是这次重大的灾难所带来的损失太触目惊心了,他必须把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一并提出,希望铁路和机车所存在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尤其是一些领导的重视。如果隐患不除,以后会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故,将很难说
针对马相臣陈述的两个“另外”主要原因。公诉人指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230条规定,杨庄车站没有6‰的下坡道,是可以同时接发列车的。公诉人还指出,事故发生后,郑州铁路局组织技术鉴定小组,对东风3型0194号机车相关制动部件作了机能试验,一切正常。符合技术规定。在事故发生前,马相臣等在库内接班时,经过检查并没发现和报告机车制动系统有异常现象,运转过程中也无不良情况出现。
郑州机务南段值班员、杨庄车站值班员,以及当日值乘368次列车的乘务员和87次列车的司机都出庭作证。郑州铁路Pol.ice分处技术科也当场公布了勘察结果,并出示了事故造成恶果的资料和照片。看到这些照片,参加庭审的人群骚动了,人们义愤填膺。一百余条无辜的生命,血淋淋的惨痛教训,面对这些数据和图片,旁听者们再也坐不住了。再加上公诉人的慷慨陈辞,法庭的气氛沸腾了。
老百姓有句口头禅,叫做“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然而法律需要摒弃更多人为的情绪,客观公正地审视违法犯罪事实,作出最后的判决。面对汹汹民议,如何保持法律的刚性和理性,使判决令人信服,成为审判人员和群众共同关注的焦点。
律师据理雄辩 法庭公正宣判
律师,在国外电影里擅于唇枪舌剑争辩的人物,在人们的意识里距离自己很远。然而,在杨庄事故的审判法庭上,大家发现他们就坐在现场,虽然他们不着法袍,但大家还是感到了一种陌生乃至不适应。
从1979年开始,也就是在杨庄事故发生后,我国恢复中断了20多年的律师制度。这是我省实施律师制度的第一起公开辩护案。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颁布,杨庄事故案件的审理恰好被郑州市定为贯彻这部法律的试点。这起案件的审理和辩护过程本身,就十分吸引公众的“眼球”。
为被告辩护的两位律师王润屋和梅养正同样成了焦点人物。
本案中两个司机的辩护律师王润屋,当年才48岁。1979年刚刚重返律师岗位,此前他曾在郑州市房管局工作。整整一个夏天,他和梅养正顶着烈日和暴雨,骑自行车四处奔波,作着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
王润屋在调查中发现,马相臣的住所紧挨一家工厂,工厂噪音很大,白天根本无法休息。而阎景发家境很不好,上要解决父母的户口问题,下要解决三个孩子的上学问题,爱人平时工作又忙,晚上跑车白天无法正常休息。两个司机身上,实际反映出了当时铁路系统对职工,尤其是夜间跑车的职工生活关心不够的事实。
王润屋又仔细翻阅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结合杨庄事故,他认为:一、杨庄车站只是一个四等小站,只有正线、侧线两股线路,没有隔开安全设备。《规程》规定:应禁止同时接发列车和同方向同时接发列车。事故发生当夜,即1978年12月16日,该站却同时接发了两对列车,这实际是违反《规程》规定的。事实上也正是此举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二、被告人马相臣、阎景发是蒸气机车司机和副司机,根据《规程》中“未经技术训练和考核,没有取得内燃机车司机驾驶证,应禁止承担内燃机车驾驶”的规定,马阎二人此次出乘,本身就是其单位的错误安排。因此,其单位对事故的发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庭审中王润屋将这两条主要原因和两人的家庭情况做为辩护理由进行陈述,得到了合议庭的高度重视。
后来成为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的梅养正,适年50岁,他是郑州市的第一个专业律师。由于具有深厚的法学造诣,加之平常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冷静与胆识,被指定为王西安的辩护律师。该他出具辩词了。只见这位目光炯炯,一身儒雅之气的律师从容站起,镇定地扫视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现场顿时陷入了平静。大家想知道,这个律师怎样为被告开脱。他认为,对于本案来说,只有把责任者绳之以法,才能告慰死者亡灵。3个一向普普通通、平静生活的人,怎能因一次疏忽而独咽下这天大的苦果?他们推不掉各自应担负的责任,但他们的失误如果没有客观因素,杨庄事故也不会发生。如果把全部罪责都推向3人,同样不符合法律的精神。作为一名律师,自己有责任澄清事故事实,明确责任,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
梅养正语言简洁,只为王西安提出了两条辩护理由:一是作为运转车长,在行车过程中应该在列车最后的守车值乘,而368次列车当日运行时并未加挂守车,王西安只好坐在列车后面的行李车值乘,有列车长和行车员出庭作证,撞车前王西安是在谈工作而非聊天;二是王认罪态度较好,事故发生后及时下车抢救伤员,有立功表现,这与二司机事发后订立攻守同盟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梅养正建议予以从轻处罚。
两位律师的辩护无疑是成功的。他们恳切的话语,扎实细致的调查,有理有据、合情合法的陈述,打动了人们的心。辩护结束后,法庭再一次陷入宁静,所有的人都凝神沈思。可是片刻之后,法庭气氛急转直下----两位律师的辩护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基于案情事实,法庭当庭宣判:
马相臣,杨庄事故直接责任者,判处有期徒刑10年;
阎景发,杨庄事故直接责任者,判处有期徒刑5年;
王西安,杨庄事故直接责任者,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听到宣判结果,被告席上的3人又一次被推到了情绪的另一个边缘。生死之事怎能如此出人意料。一个极偶然的事故让三人命运经受了世间最大的颠簸。不知是悔恨还是喜悦的泪水顺着脸颊慢慢流了下来。
这起案件因此成为恢复律师辩护制度以来首场由律师辩护的经典案例而载入史册。虽然经过24年的岁月,许多参加庭审的人还能清晰地记得辩护人精彩的辩护,还觉得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
事故烙下深印 石碑悼念亡魂
在对这起恶性事故的处理中,一系列“负责同志”为其在工作中负的责任进行了另一种形式的“兑现”:廖诗权,铁道部副部长兼郑州铁路局局长,被国务院给予行政记过处分;李银昌,郑州铁路机务南段党委书记,被铁道部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孙建洲,郑州铁路机务南段段长,被铁道部行政记大过处分。
这起罕见特大事故的影响,震撼中原、波及全国。斑驳的血痕和闪烁的泪光冲洗出铁路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种种深层问题。比如领导工作不扎实、不深入,对安全生产抓得不严,不细,对运输生产着急工种和要害部门抓得不狠,要求不严。此外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生活缺乏关心,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都十分醒目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为了吸取血的教训,1978年12月19日,郑州铁路局召开全局广播电话会议,局长廖诗权亲自动员,分析事故原因,号召全局职工及家属行动起来消除安全隐患。铁路局还组织全局中层以上干部1140人深入基层抓安全生产工作。
郑州机务段在事故发生后,加大科研力度,在机车上装备了无线列车调度电话机车自动信号系统和机车自动停车装置。这些安全技术措施后来推广到郑州铁路局乃至全国铁路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上下的铁路安全运营。
为了保障值乘人员得到良好休息,郑州铁路局普遍建立了待乘室,值乘人员出车前至少要在此休息4个小时,待乘室管理极为严格,这一措施延续至今。
杨庄事故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郑州铁路机务南段所有内燃机车驾驶室内都有一行醒目的红字----“牢记杨庄事故血的教训!”在提示每一位司机行车安全。
1979年8月,一个阴雨霏霏的日子郑州铁路机务南段一行人来到杨庄车站事故现场。200多天的日出日落,使事故现场几经雨雪洗刷和烈日曝晒,已与他处无异。然而,面对眼前冰凉的道轨,听着一趟趟列车疾驰而过的声响,众人仿佛看到了悬浮空中不愿离去的百余冤魂。连绵不绝的雨水像他们永不干涸的泪在众人心头滋洇开来。死者长已矣!惟一堵石碑长立于斯,年年凭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