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太原3月7日电 题:春寒料峭铁轨易“感冒”:巡冷工深夜守铁路“健康”
作者 任丽娜 张金祺
随着春季气温徘徊,铁路线上受到热胀冷缩的钢轨开始“蠢蠢欲动”,而每日凌晨4时至12时是山区铁路线钢轨最易“感冒”发生脆断的时段,也被负责巡视检查太岚线铁路安全的巡冷职工们称之钢轨健康的“分水岭”。
3月7日凌晨3:50分,中新网记者跟随太原铁路局太原工务段扫石线路工区巡冷工小李和防护员张师傅一同踏上夜巡钢轨“健康”路途,感受基层铁路工作者的艰辛。
坐落在吕梁山中的太岚线铁路扫石火车站四面受风,巡冷师傅们居住的平房玻璃上挂满了一层白霜,“一鼓作气”的劲风将他们宿舍的木头门吹地吱呀呀的作响。
3:55分巡冷工小李穿好棉衣、裤,到工具房取了三套螺栓和五个弹条,清点了一下自己巡检背包里的工具和防护备品后走上铁路线。
“今天我们要从K27+500m处一直巡检至古东站的交界点K34+000公里处,再往回向柳林河站的交界点巡检,来回近14公里,其实要是细算起来,按15分钟避让一趟火车,有些个地段都是山坡,要反复上下20多次,这个距离算不清楚。”行进的同时,年长的张师傅开口说。
“踏上线路,眼睛就得睁大,这么冷的天气,6组道岔、12处小半径曲线、430对钢轨接头、7座隧道的进出口、4座桥梁上的钢轨、夹板、螺栓容易断裂。”巡冷工小李一边念叨着防断检查部位,眼睛一边在钢轨上搜寻着……
4:35分,走到周家山隧道口的一处钢轨接头处,发现轨缝似乎比前天大了一些的他俯下身去,认真观察,发现没有裂纹,随后从包里取出手锤,把每一个接头螺栓敲打了一遍,当敲到第6个时,露在外边的半截螺栓应声掉下,他拿出尺子,量了量前后轨缝,7毫米没有大碍,用扳手换了根新螺栓装好。
5:12分,汉道岩隧道内开来火车,防护员张师傅吹响了喇叭,我们匆匆下道避车,间隙,小李摸出备好的火腿肠分给记者垫肚子,却发现冻得梆硬,咬不动,咽不下,不好意思地随手又放进兜里。
出了隧道,又进入下一个隧道,仍没有发现钢轨异常,在冷风的肆虐下,记者已冻得嘴唇发硬说不出话来,每一次呼吸全靠鼻子完成,稍一张嘴,一股冰冷强劲的气流涌入,呛得窒息。而小李依然紧盯钢轨,敲打检查着钢轨,张师傅直愣着耳朵,分辨着风的声音、火车的声音,不停地查看着两个方向是否有火车开来,确保一旦来车,通知我们安全避车。
6时27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气温也开始渐暖,巡冷师傅们走到K34公里处,看到不远处迎面走来另两位巡检其它区段线路的巡冷师傅,他们顺手交换着巡冷牌,叮嘱了几句“注意检查、注意安全”,便掉头返程。
7:45分,巡检任务过半,大伙回到扫石车站迎接完太原开往镇城底方向的6801次旅客列车,开始向太原方向的柳林河站交界点巡检。
整个巡冷检查一直持续到12时21分,小李和张师傅回到工区在巡冷记录本上填记好:2013年3月7日巡冷检查,更换了6根折断的螺栓,其它设备正常。(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