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日铁路最新建设情况:拉萨南车站已现雏形
“加快拉日铁路沿线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拉日铁路建成通车、拉林铁路开工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昌都段前期工作。”——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摘要
300多名工人目前已经恢复施工
在建设中的拉萨南车站旁,有一排厂房,经过了解,我们发现这里就是拉日铁路的制梁厂,主要承担着生产桥梁和轨枕的工作。
与拉萨南车站的施工现场不同,这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忙碌的工人。“3月2日,我们这边的300多名工人已经恢复施工了。”赖师傅铿锵有力地说,他面前的机器名叫“高频振动器”,主要用于灌桥。
赖师傅说完后,随即启动了高频振动器。“呜呜……”震耳欲聋的声音突然响起,把我们吓了一跳。几分钟后,高频振动器停了,但脑袋仍在嗡嗡作响。直到这时我们才明白,工人们为什么说话时的声音那么大。
“我们属于灌造班组,为了工作,很多时候我们一天要开五六个小时的高频振动器。”对于这样的工作,一旁的李师傅笑着说,“习惯了”。
环顾四周,附近的工人都在各忙各的。在一个大型建筑上面,几个工人正在修补模型;另一旁,一些工人正专心地做着轨枕;不远处,还有一些工人正在探测梁体强度。“制好的桥梁和轨枕通过车辆运输到拉日铁路沿线各个标段,也就是说,只有我们这边的工作完成了,其他班组的工作才能开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前开工的原因。”工作的间隙,赖师傅用很朴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道。
施工困难多
峡谷地带风力突变常见
据了解,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拉日铁路线路东起青藏铁路终点拉萨站,出站后向南沿拉萨河而下,途经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后,折向西溯雅鲁藏布江而上,穿越长度近90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途经尼木县、仁布县后抵达藏西南重镇日喀则。
拉日铁路建设工期为4年,线路全长253公里,其中桥隧总长115.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5.7%,其中全线最长隧道为盆因拉隧道,是目前中国高原在建铁路最长的单线隧道,长10.41公里。在如此高的海拔修建高比例桥隧的铁路,工程难度世界罕见。
然而,修建拉日铁路的难度不仅仅是高海拔。一位施工方的负责人表示,首先,拉日铁路沿线属于高原气候,空气密度低、缺氧、昼夜温差较大,风大,很难发挥设备的最大作业效率,特别是冬季夜间施工困难。而根据拉日线工期目标安排,冬季12月、1月、2月需要安排两个月的架梁施工,架梁作业为高危作业,安全风险较大。其次,峡谷地带风力突变常见,施工中需要非常小心。另外,气温低于0摄氏度时,不宜进行长钢轨的工地焊接,由此也影响了焊接工期。
就是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下,我们了解到,经过数万名建设者的紧张施工,拉日铁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12年底,拉日铁路已累计铺轨82.3公里,完成总量的27.83%。
人物采访
建完拉日铁路 他还要去建拉林铁路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拉日铁路的一个施工现场。很远就能看见,一排排的铁路枕木排成了一条条长龙。走近了,一台台巨型机器正在施工人员的指挥下,不停地运转。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有一个忙绿的身影,他就是刘正。
刘正介绍,他在中铁八局已经5年了,目前在灌造班组工作。“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机器发出的声音特别大,让我根本听不见别人说话。”刘正说,为了能够干好工作,慢慢的,就这么习惯了。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小小的施工人员,成长为灌造组的一名负责人,这是我最高兴的。”刘正笑着说,2013年春节,中铁八局在冬季停止施工,刘正拿着自己挣的钱返回老家,和妻子孩子过了一个团圆年。前不久回到拉萨后,他随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施工现场,一台大型起吊机把混凝土罐吊了起来,40多岁的刘正立即爬到一台机器上,和另外几个工人一起忙了起来。“等拉日铁路竣工后,我还要参加拉林铁路的建设。”刘正笑着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当一条铁路建设完成后,看到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他觉得非常自豪。
来源:西藏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