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铁路吐库二线施工纪实
2012-10-29 11:38:42 来源:中华铁道网 作者:李庆安 宋剑 巴国焱 发表评论
鏖战天山——中铁隧道集团南疆铁路吐库二线施工纪实 占祖国版图1/6的新疆是一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常常与荒漠、酷热、严寒、人迹罕至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只有在这里奋战过,你才会感受到这里施工条件的艰苦。
在距离吐鲁番市托克逊县80公里的中天山隧道,活跃着一支隧道建设生力军。5年多来,这支生力军在极其恶劣的生活、工作条件下,迎高温、斗涌水、战塌方、破硬岩,面对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世界性难题,用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隧道建设奇迹。“干最难的,交最好的。”这便是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南疆铁路吐(吐鲁番)库 (库尔勒)二线SK2标全体参建员工的庄严承诺。
万众一心战涌水
2011年10月6日,中天山隧道出口工区现场工人正在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探孔,突然间一股水柱从施钻孔眼中喷出,水压高达6.4兆帕,射程达30多米,现场工人均无法靠近。
当时,日均5000立方米的涌水量大大超出了既有排水设施的能力,隧道内瞬间变成了河流,掌子面最大被淹距离近千米,部分机械设备无法及时撤离,施工现场损失十分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涌水,出口工区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上千万元增设排水设施,并迅速组建抢险突击队紧急投入抢险工作。
由于隧道坡度达到10‰,反坡排水增大了排水难度。当时恰逢隆冬时节,洞内外温差达到50摄氏度,抢险队员在齐腰深的水中奋战近10小时后走到洞口,湿透的裤子瞬间便被冻硬,在暖气片旁烤了很长时间才能艰难地脱下来。
正是有了这些可敬、可爱的抢险队员,积水抽排工作终于在2011年12月初取得阶段性胜利。然而,胜利只是暂时的,根据设计资料,隧道前方将面临更大困难。
探测显示,掌子面前方100多米为高压富水地层,且其中大部分围岩强度低、密度变化幅度大,岩体比较容易破碎。2012年3月22日至8月8日,出口工区按照涌水处理及施工方案在摸索中前行,积极对高压富水段进行试验注浆。
虽然在高压富水段第一循环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参建员工仅仅掘进了13米,远远小于正常掘进速度,但这短短的13米却给了参建员工战胜困难的信心。困扰施工将近一年的涌水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停工10个月的出口工区又再度繁忙起来。
截至目前,中天山隧道进口工区独头掘进超过12公里,出口工区独头掘进超过9公里。
“现在隧道施工已到了极限,每延伸一米,付出的艰辛将呈几何倍数增长,但我们有信心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项目部经理魏文杰坚定地说。
虽然前进步履维艰、路途崎岖艰险,但是中铁隧道人不惧怕任何挑战,将继续用行动践行 “干最难的,交最好的”承诺。
中天山隧道是南疆铁路吐库二线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22.467公里,是全国第三长在建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728米,存在高地应力、突泥、岩暴和隧道涌水等不良地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隧道牞分别由中铁隧道局和中铁十八局采用不同方式从南北两头向中部掘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