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9|回复: 0

高铁接触线 助跑列车高速安全行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2 22: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磨削机器人系统
  
现在从北京到武汉,乘坐高速铁路只需5小时,这里面就有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线技术的功劳。
  
据项目完成人之一、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副部长李学斌介绍,高性能铜镁合金接触线是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网中直接影响运行安全的最关键装备之一,高速列车必须依靠受电弓与接触线的摩擦才能获得稳定电流,张力越大,列车才能越快。作为一种特殊的异型电缆,接触线无备用,工作条件恶劣,安全标准严格。2010年以前用于高铁的铜镁合金接触线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国外产品还存在诸多不足,急需提高安全性,因此自主研发更高性能产品成为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
  
科研人员用了5年时间突破诸多技术难点,最终采用铜镁合金上引连铸高温连续挤压新方法,提升了高速接触线材料强度及导电率,实现了安全、节能、实用及连续四大要求,填补了我国高端接触线技术空白。经鉴定该项技术成果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外产品相比,抗拉强度提升10%以上,导电率提升5%以上,韧性提升25%,不仅增加列车运行安全系数,还将接触网能耗降低5%。
  
由于打破了国外高价垄断,国家对同类产品的采购成本直接降低了22%以上,已为国家节约5000万元,预计未来还可节约6亿元。目前产品已推广应用于京石武、西宝等高铁干线,并出口至韩国等国家,创产值7亿余元。 智能机器人 擅长感知学习和高精度操作
  
在机器人智能领域,研究界一直有三个梦想:类似动物的仿生机器人、能够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与人像朋友一样合作的机器人。目前,关于前两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如美国的Big Dog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地形上像狗一样行动自如,而美国的Cubes机器人能够通过不断地相互组合形成更为复杂的机器人。但截至目前,能够模仿人类思考并进行推理,进而采取选择性行动的机器人仍然少见。机器人与人的深层交互与合作需要机器人有一颗人类的“心”,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在于信息科学与认知科学的深度交叉,这也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中科院自动化科研人员研制的智能机器人则基于人的感知―推理―行为模式,使得机器人更灵活、更友好、更具学习能力,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据了解,此次获奖项目的一大特色是首次提出了“高维环境吸引域”理论,解决了利用低精度机器人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抓取和装配等关键问题,这一理论由项目第一完成人、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乔红首次提出,因此在国际上也被称为“乔的概念”。此外该技术还形成了机器人新的复杂环境感知算法,实现可学习的智能化。
  
目前乔红的团队已将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变,智能车载交互系统、汽车零部件高精度装配机器人系统正在投入开发。
  
铁轨“弹簧垫”减少地铁噪音和震动
  
地铁已成为市民重要的出行工具,如果地铁通过时有噪音和震动,将会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一种轨道交通阻尼弹簧浮置道床即可解决轨道交通建设中这一重大技术难题。
  
据介绍,以往地铁线路上采用的减震设施全都从国外进口,不仅价格高、供货周期长,还受到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而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则为铁轨铺上了一层高科技“弹簧床垫”,当列车经过时,铺有“弹簧床垫”路段会随列车的重量而下沉,从而吸收一部分力,以减少传递到洞壁和地面的震动和噪声。
  
目前该成果已在北京、哈尔滨、武汉、西安、郑州等地轨道交通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37%。填补了国产浮置道床从设计到产业化的多项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十余年的独家垄断,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透析”河湖水净化城市景观水质
  
此次获奖的“景观河湖水质保障关键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项目第一完成人、全军环保中心主任张统介绍,该技术采用“磁分离”的方法,在设备中放入一定量的磁粉,把河湖的水用水泵引入设备中再加以少量的絮凝剂,形成以磁粉为核心,污染物包围在四周的絮体,当絮体进入磁场中迅速被吸附到磁盘表面,这个过程就如同人体血液透析,能够把水中的磷、藻类迅速分离,达到水体净化目的,从水进入设备到得到净化流出,整个过程只需4分钟,而传统的净化技术至少要30分钟到一个小时,一个蓄水几十万吨的河湖只需一个很小的设备就能完成净化。
  
目前该成果已在北京北环水系、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41家单位推广应用。
  
国家科技奖 北京获奖数最多
  
2002年至2012年 北京科技奖
  
北京一直是国家科技奖的得奖大户,多年来,北京地区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数量始终是全国最高的,“十一五”以来,北京地区共有539个通用项目分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占全国总数的28.4%;共产生8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牵头完成5项;产生5个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北京牵头完成3项。
  
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共产生22位获奖者,其中17位来自北京地区。

(来源:北京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7 0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