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勇珠左手拿着手电筒,右手提着小锤猫着腰在列车下查看着,不时还对车下的各种零件敲敲打打,认真仔细地听着因敲打而发出的各种声音,不放过一处隐患。(吉和网 东亚经贸新闻)

正如每个人都会生病一样,每天飞速行驶的列车也不例外。为了更多人的安全,列车更要定时严格地检查,于是一批有着列车“私人医生”称号的检车员们便诞生了。

1月30日下午,在长春车辆段长春运用车间检车库,这里停靠着数列列车,很多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43岁的李勇珠是快速班组的一名成员,工作26年的他从没出现过一次工作事故,可以说是“零漏检”。

在检查中他们还要配合好步伐做下蹲、贴地的探身动作,以便通过光线角度,敲击声响来检查判断故障,作业时,列车“医生”要绕列车作业数圈。

“我们需要仔细查看列车车下的所有配件,寻找异常,查看是否有故障,所以手电筒是人手一个的,必须查看到位不能马虎。”李勇珠说。

检车员经常要弯腰在车下作业,而且像车轮上的一些部位,光用看和听是无法确定是否有问题。所以这时候就要动手触摸,寻找那些细微的裂痕。

因为检车员属于基地的工作人员,所以有时列车在行进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他们还得去咨询车上的乘务员。“我们工种不同分工不同,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列车安全服务的。”李勇珠说。

“我们检车员的耳力都是过硬的,像这种清脆的声音就证明零件没问题,无裂痕。可是一旦出现‘空空’的声音,或者什么异样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出来,也就证明零件有问题。”李勇珠说。

“不要小看这些细微的裂痕,因为哪怕只有几毫米,只要超出了规定限度,那可能会造成无法想象的事故,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查看每一处。”李勇珠说。

春运期间增加了很多临客,工作量加大,他们要拿着这些工具在列车下弯腰工作,来回检查,行进的总路程可达五千米,而锤起锤落的次数也可达到数千下。

像李勇珠一样,有些员工都不住在本地,经常要“通勤”工作,甚至在除夕过年的时候,很多人也需要在岗位上工作。

他们会把每一个“疑难杂症”都记录下来,再努力去“攻克”。

“我从小就喜欢火车,愿望就是能天天和火车在一起,如今真的实现了。”车间的赵师傅说。“工作确实挺苦挺累的,但是它让我拥有了一份责任心和荣誉感。每当我看到列车飞快地行驶在轨道上的时候,我就感到十分骄傲,因为那也有我的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