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早晨,繁忙的广州南站综合指挥中心。
正前方两块硕大的显示屏正时实传输着南站大厅的图像,调度员头顶上几块功能各异的系统显示屏即候乘计划编制系统、客运乘降流程监控系统、列车运行状态跟踪系统、客运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有客运风险管理系统等,也在不停地变换着信息。
技术员钟朝兵手持一部手机,全神贯注地盯着各显示屏,在指挥中心内来回穿梭,并不停地用手机发着信息。春运这么紧张,难道她还有闲心发短信?
也许是发现了记者的疑惑,钟朝兵笑着告诉记者,这部手机俗称PDA“手机”,通过WIFI网络和上述各种电子显示系统,共同构成一套全新的指挥中心系统,而且是目前全国铁路最新最先进的集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车站管理新模式。
所有信息均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广州南站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高铁枢纽站,管辖武广高铁、广珠城际、广深港高铁三线24个沿线站,未来还将开通贵广、南广铁路。日常开行动车组134.5对,节假日开行172对,日均发送旅客10.41万人,到达旅客10.3万人。
广州南站原来的综控室设备有广播系统、引导揭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求助系统、自动查询系统、自动检售系统等6个系统。但功能单一,信息集成、共享应用和自动化程度低。
如何能提升效率,使各系统资源得到共享,从而提高自动化?
综合指挥中心集合了路内外信息专家,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接入行车、客票、乘务派班、车底运用、人员作业,设备状态等信息,自主研发了电梯空调照明设备监控、行车、消防和公安高清视频、候乘计划编制监控、客运乘降流程监控、列车运行状态跟踪、客运应急智能决策、客运风险管理、车站综合视频等8个子系统,全面整合了行车组织、乘降组织、售票情况、设备状态、岗位人员等各方面信息资源,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成。
同时,研发人员还将这些系统自动采集的列车正晚点情况、售票信息等,通过平台和无线WIFI网络,实时、准确地发送到客运员PDA手机上,不仅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且还避免了利用对讲机、铁路电话传达信息的低效率和低信息量的缺陷,从源头上消除信息梗阻、决策迟缓风险。
20个车站的综控室集中至4个车站
广州南站负责管辖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和广珠城际铁路24个营业站,点多线长,安全管理和运输组织指挥体系分散,安全风险控制难度较大。此外,管理结合部多达20多家单位和部门,工作协调存在较大困难。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成为新型指挥中心成败的关键。
一方面,该站在指挥中心设置信息台、生产台和客服综合台,建立合署办公制度,将物业、房建、信息所、公安、保洁、地方管委会等部门分散值守人员集中到综合指挥中心进行联合值守,分工定责,提高问题处置效率。
另一方面,针对列车大面积晚点、设备故障、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通过系统将应急指令发至各岗位人员的PDA手机上,实现快速联动。
在建站之初,该站及沿线19个站均设置了综控室,存在人员利用率不高、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综合指挥中心是对生产组织模式的一次创新。目前该站原20个车站的综控室现已集中到了4个车站,其中广珠城际铁路珠17个站由中山站、小榄站和珠海站综控室远程控制;武广、广深港高铁7个站由广州南站综控员远程控制,减少劳动用工51人,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优化。
关键岗位人员采用高清视频互相对话
广州南站作业区域大,人员分散,列车密集,状态监控难,原有的人工呼唤应答的模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新型的指挥中心按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原则,科学设计系统功能,实现作业监控由人控转变为人机互控。
南站综合指挥中心新建立的电梯、空调、照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对车站电梯、空调、照明、给排水等机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照明、空调进行远程控制,达到节能目的。
行车、消防和公安高清视频对讲系统,实时与行车室、消防控制室、公安等关键岗位进行高清视频对话。
候乘计划编制监控系统,按照调度计划将每日开行车次作为作业任务结合当日人员安排分配到检票口、站台、到达口等岗位,通过PDA与客运员实行信息共享。当发生晚点、变更股道时,系统自动调整岗位人员安排,并将变更的作业任务自动下发到客运员的PDA,通知客运员作业。
作业时,客运员只需按照PDA的作业任务提醒,提前几分钟到岗位扫描条形码,指挥中心系统就将通过颜色更改显示人员到岗情况。如绿色代表该区域正在作业,蓝色代表将要进行的作业,红色代表人员未按时到岗。客运员还能使用PDA上报设备故障等问题,提高人员和设备利用率。
在综合指挥中心,通过系统还可实时监控列车运行情况,掌握列车正晚点情况。
该站综合指挥中心自2012年5月20日运行以来,系统功能稳定,数据准确,运作高效,基本满足了现场安全生产需要,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
新闻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