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asonwood 于 2013-1-5 18:12 编辑
票务模式以及出行思路对春运出行的影响 这篇文章实际是有感而发的一个成果。这几年针对春运购票难的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版本被人无故膜拜的指南,那些大神如wangbigbird,汪晨,某知名教授,快乐哈尔滨加上现在火的一塌糊涂的PJY大神所写的春运攻略都成为了自身成名的利器,同时也成为了严肃如央视这样的媒体寻找新闻热点的重要工具。对于这样的指南,抱着学习加客观评判的心态进行了评估,同时结合实际自身经历形成的阅历,才形成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解读票务制式是解决春运出行难题的核心关键步骤。票务制式解读成功,自然才能按照这个制式综合某些地方春运的实际特点最终做出出行购票方案,才能制定出完美的出行计划,才能最大希望的满足购买车票的需要解决出行难题。 春运这个东西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招人讨厌的一点就是单向客流,如果春运是双向客流,我相信国家会大力投资修建新铁路满足老百姓出行的需要,但是一旦成为单向客流,列车开行的越多,对于铁路部门的损失就会越大,当现在人所说的北上广过去人俗称京沪穗这种地方因为经济发展的因素,必然年前成为热点地区,中国人传统的那种“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观念自然造就了春运,年前客流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年后恰恰相反,年前运出去的人还得需要年后再运回去。 2007年中国铁路售票系统更换为了5.0版本同时实行了席位复用制度,虽然2000年中国铁路开始了全路联网售票的功能,但是到了春运期间这个功能几乎被废止,各个路局几乎很难把票放放到路网,但是指出一点,北京局年后不卡全路联网票额,也算是能解决相当一部分的人的出行难题,毕竟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都有直达车,可以解决一些特定人群尤其是返校的学生出行的需要。在2007之前春运难题核心就是去售票处排队拼人品,而且即便是你拼人品也未必有用,最好也就是有些路局,例如沈阳铁路局,曾经可以在指定车站指定窗口排队够买热门线路卧铺,控制代售点去搞热门线路的车票,给老百姓一次公正排队买票机会,有些路局就不一样了,例如北京局,到了预售期放票时间,上千个窗口一起抢那为数不多的几张被衙门口克扣干净下所剩无几的那点资源,这样一来普通旅客即便是窗口排到第一也未必有机会去拼这个人品,而且涉及中转的话就根本没啥指望了。在这种票务制式下,年前京沪穗出行难度从实质上看广州还是要难于北京上海两地,因为广州那边人口出行基数大,列车提供的运能远不能满足出行需要,北京的难度还要高于上海,因为北京的衙门口多,被控制的资源稍微多了些。对于出行很多人也有自己的习惯,多数人都喜欢选择直达车,可是现在有多少人能直达到位呢,弄不好就得在临客硬座车厢成为江苏卫视一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的最终的赢家去成为站神,或是在火车前哭鼻子,等待记者同志来解救。有人说过一句话:图定车是给图定出行的人准备的,过年临时回家不坐临客坐什么。 2007年席位复用后,票务制式发生了些许改变,从那时起动车组和直特以及复用卧铺理论上是上路网的,能够解决很多扎手的问题,至少给了很多人拼人品的机会,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那种懂业务的售票员能够帮你打到你想要的车票,即使遇到了,也得考虑售票员自身需要,曾几何时有人在某站看到了售票员大妈敲到了他需要的王牌车票,可是大妈就是睁着眼撒谎,这票就是没有普通旅客又能如何,投诉大妈有啥证据?同样我也见识过某些技术完美的售票员利用熟练的技术敲出来了王牌车的卧铺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出行问题,这都属于地区差异,显然属于无法调和的矛盾。有些东西人比人得死,手比手得剁,对于全路通售直达特快和动车组以及复用卧铺这钟资源,某些时期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在这种资源下某些人可以在年前一般人认为近乎绝望的时候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全程下铺躺到了新疆的乌鲁木齐。之后直到2010年这种模式依旧在持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很多,但是对于有铁路出行意识的人来说能利用这种模式买到车票就是一种成功,2009年暑期铁道部修改了一段时期的票务制式,结果某些站例如北京联合站,哈尔滨局几个著名的大站惨遭某些票霸路局票务高手的血洗其效果堪比南京大屠杀。按照这钟模式下广州的春运难度要大于上海,上海的难度要大于北京,即便是北京很多车次被扣了不少票,但是有些资源是漏出来了,毕竟北京边上还有个天津,俩地联合作大盘机遇还是多多的。以北京为例,按照这种制式,年前去乌鲁木齐的难度要明显小于去大西南或者东南的一些城市,例如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算上南宁,福州,厦门。比照这种模式东北方向难度就少了N多,至少让人看到了希望。 2011年春运,很多路局开始了电话订票,有的路局电话要比窗口预售期有优势,有的路局是和窗口同步,不同的路局模式也是不一样,想解读这些东西,需要的阅历和经历就太多太难了。同样是电话订票,广铁电话几乎拨不进去,但是沈阳铁路局还是要是好很多,不过一定时期,沈阳局电话订票让人等待的时候给你Hold一段完美的Music,听着让人心惊肉跳,但是这都属于地区差异,都是无法克服的矛盾,遇到了就平常心看待平常心面对。 2012年起春运电话订票和互联网订票预售期全路统一并且同步早于窗口2天,经过测试电话订票的成功概率要更高于互联网订票,但是电话订票存在一个物流的问题,因为不能跨局取票,因而也成就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山海关,北戴河,扶余这些已经在票务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车站又一次被众人所不齿。而且对于车票的走势意味着更加的难判断,什么车票能听到售票窗口发售那就是神一级的计算能力了。 2013年,参考某大神的攻略,电话订票还是最为稳妥的,另外补充一点,电话订票系统在升级,到2013年春运已经可以电话订票全路通取,其实在2012年春运的时候,电话订票技术上已经做到了全路通取,但是却没有实施,2013系统升级后,这将意味着运能资源的分配范围进一步扩大,任何一名旅客都可以分享到铁道部提供的所有运输资源,但是得到这个资源夺取过的过程需要精确计算才能得到。但是机遇已经在每个人手里,平常心领悟用好的心态去计算,成功计算了自然就有希望更多的解决出行难题。 对于出行思路,2007-2011年的票务制式下是最难的,因为需要计算的因素太多了,而且一旦具体实施起来羁绊多多,能够运用得了甚至运用得好都是相当困难的,对于这钟铁路意识没个3-5年的经历是未必能有所成的。现在按照2013年的票务制式,形势要比以前好太多,随着国内几条高铁开通运行,铁道部提供的有效运能明显增加,即便是不能直达,中转的难度大幅减少,合理计算合理运作才能战胜春运这个所谓的麻烦。技巧这个东西需要结合自身的需要去选择,是主动选择拼直达车的人品还是选择合理中转进行规避,这都在于人的习惯和意识,如果拼人品失败的话是否应急预案,那就看出行人自己的选择了,是需要价格因素还是需要稳定的购票难度,如何拼搏票,怎么搏票,搏什么票都是博弈论的经典演绎,是全程拼还是拼后程还是前后程都得拼在于权衡和分析,怎么做利益才能最大,最终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好,自己有颗平常心去考量,无论成功失败都是经历和阅历。很多东西最难的是做概念,做思路不难,但是做概念很难,一旦概念做成了,按照概念去找思路,必然会大有收获。 到这里,这篇文章就要告一段落了,相对本文开始所谈及的各种使一些人赖以成名的春运指南,公告类、直观信息类的内容的确不多,因为我认为那些信息在网络数字鸿沟不断缩小的今天已经不再成为人们获取的障碍。如果您能从这篇文章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那将是决定性的,如果您完全不知所云,那我只能对您春运购票之路衷心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