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元旦假期的第二天,这也是江城地铁开通后迎来的第一个假期,江汉路的一家商铺老板小陈做好了大赚一笔的准备。然而,让小陈预想不到的是,地铁带来的高涨人流,却并没有转换成同等上升的销售额,反而还时常怄气。小陈说,这都是地铁两边商圈的人流消费观念不同,产生了不适应的感觉,
老板每天“盼下班”
小陈在江汉路佳丽广场地下一楼开了一家手机饰品的小店,自从地铁2号线开通以来,客流是一拨接着一拨。元旦假期到来之后,更是人流不断,每天到店里逛街的客户成倍增加。可是,最初的兴奋期待很快就变成了厌烦。
“坐地铁来逛街的大学生很多,对于光谷一带的消费价格已经熟悉,不能承受我们这边的价格。”小陈介绍,由于针对学生消费者,光谷地区的商品以便宜为主,看上去几乎一样的商品,价格要比他店里的便宜许多。其实,他店里的商品价格高是因为质量更好。“外行人看不出来,其实绝对不是一种货。”小陈说,他现在已经没有热情,天天盼着下班,生意不好,还比往常累得多。
另外,记者也发现,其他店里情况与小陈差不多,都被光谷虎泉的消费习惯弄得哭笑不得。另一家售卖雪地靴的老板表示,他店里上百的鞋子都是真皮全毛,但学生顾客们一口咬定虎泉七、八十块钱就能买到,让他无话可说。
多进“水货”适应消费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商家都又累又不赚钱。记者发现,一些平民的餐饮消费借地铁之势,生意火爆。“别的可买可不买,但人一定要吃饭。”江汉路一位售卖饮料的摊主表示,地铁2号线开通加上元旦假日,生意好了两三成。一到中午、晚上吃饭的点,商圈周边的餐饮店几乎都会开始排队。
于是,这些餐饮消费的成功给其他类型的店主带来了一些启示。不少店铺老板表示,在原本货源的基础上,再进一些“水”一点的货,适应这些大学生消费人群。“我准备去把货源弄便宜些,慢慢适应消费人群。”小陈告诉记者,地铁开通带来的消费格局改变有利有弊,不能让消费者适应店家,就只能靠店家自己调整来适应人群了。
来源:长江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