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发车前,乘务人员在车厢门口等候旅客。长城网 张天虎 摄 长城网12月22日讯(张天虎)22日,铁路部门组织中外媒体记者乘坐京广高铁石郑段运行试验列车,使大家提前感受到了高铁“加速度”。据介绍,在工程技术方面,京广高铁成功突破了跨越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桥梁 技术难题,主跨504米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在同类型桥梁中具有“跨度、速度、荷载、宽度”四个世界第一。 京广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北起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南至广州,全长2298公里,是目前中国线路最长的高铁,将于12月26日正式全线开通。 京广高铁设计标准高,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巨大,为了解决建设和运营面临的各项技术难题,铁道部专题安排了43项科研课题,系统开展了技术创新工作。研究解决了 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技术难题,全长4.98公里的石家庄地下六线隧道,是我国目前隧道断面最大、结构断面型式最多的铁路隧道。 在运营技术方面,为了满足京广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开通运营时速300公里的要求,全线研究采用了无砟轨道结构,采用了时速300~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接触网大张力悬挂技术和中国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 在运营安全方面,加强固定设备维护和检测。研究采用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可以300~350公里时速对固定设备进行综合动态检测;构建了轨道结构、路基沉降、复杂桥梁、特长隧道、接触网、列控系统等关键设备的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多方位、全覆盖的实时检测监测。及时掌握轨道线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设备变化规律,加强高铁固定设备机械化、专业化、精细化养护维修,确保设备质量动态达标,处于稳定状态。 此外,铁路部门加强移动设备运用和维护。构建了动车组运用维护管理体系,通过列车网络控制、监视与诊断系统,实现动车组关键信息实时监控,故障信息及时报警。同时,对列车的各种运行状态信息按不同级别和重要性分别传输到动车维修基地、动车制造工厂和运用管理部门,指导动车组的保养、维护、检修,确保动车组运营安全。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控制。研究采用了安全防灾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风、雨、雪、异物侵限等自然灾害和突发灾害的监测预警。建立了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