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转引6月7日锦州日报《小站薛家》作者:邓学敏
薛家,锦承线上锦州北去承德的第一个小站。我对车站的等级不甚了了,估计薛家是四五等站吧。因为我上班的铁路工厂在那,也就有了些许对薛家小站的感情。
在东北类似薛家的小站很多,它们点缀在密如蛛网的铁道线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薛家的站舍简单,有一间货运办公室,为邻近的几家工厂办理整车、零担业务;还有一间客运办公室,接发一天来往的几趟客车。一个大候车室里能容三四十人,还有那种苏式的壁炉,只是从不见炉火红红。站舍是黄白色彩的平房,它默默地迎着时光的风雨,守着面前的几股铁道线。
认识小站薛家,是在1970年我刚上班的时候,我们工厂在离车站只有百十余米的地方,职工每天必在小站上下车。那时的小站简陋,小红砖房,有几名铁路职工。长长的站台是沙土的,夏天偶有野草绊脚,冬天又是尘土飞扬。因为常常等晚点的火车,站台成了工人们的娱乐场,讲故事、打扑克、练绝技。火车来了上车,不来就无限期地玩下去。晴天还好说,雨天里等车望雨幕中的远方望到眼睛发直,浇个透心凉时,火车才姗姗来迟;雪天里,风雪拉严了天地间的界限,只有好眼力才能捕捉到列车进站的灯光。那灯光是暖暖的,它把我们引入城市带回温暖的家。
时光递进,铁路发展。小站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装修,面貌渐渐靓丽。先感觉是亮亮堂堂的办公室,墙壁洁白,桌椅光鲜,连休息室也旅馆化了。再是站台植入了桃李树、灌木墙,修建花圃、铺水泥方砖,过去泥泞难行得以改观。我们天天进出小站薛家,它变化的点点滴滴映入我们的眼帘,闪现在我们的心中。
小站的新鲜,是铁路飞速发展的缩影。先是停靠的客车蒸汽机车被换掉,全由内燃机车牵引。绿的车头,绿的车厢,一条条绿的长龙。我们乘坐这样的通勤车上下班,感觉是坐上了时代的列车,耳畔时时传来列车提速的尖利风笛声。后来货车渐少,只能有零星车皮卸给邻近的工厂,且卸后又飞入铁路运输的大动脉中。
告别小站薛家是2006年的6月,全路列车第6次大提速。小站薛家没有一列来往的客车停靠,我们厂的工人只得由铁路通勤变成公路通勤,或个人骑自行车、摩托车解决。小站淡出我们的视野,它的站舍还在,每天只能办几列货物整车给邻近的几家工厂。客车从它的身边飞速而过未曾看它一眼,不是它丑也不是它老,只是它与铁路发展拉开了距离,它慢慢存入我们通勤职工的记忆里了。
听老工人说,小站薛家从解放初期就有客货车的业务,且几十年担负着临近多家工厂的职工通勤。直到那次经由客车的全部取消,附近的职工及乘客才淡淡地远离了它。不是它不再有承载乘客的愿望,而是铁路的布局调整、火车的提速、日月的更新,小站薛家确实是帮不了这个忙,它实在是有些拖累了列车的速度。
小站薛家的站舍还在,我们通勤职工还会经常谈起它的前天、昨天,更会说起它的今天。当我们不再坐火车通勤的时候,它是我们眼中的风景、静物,它又是我们心里的记忆、怀想,它使我们常常回望我们曾走过的路、曾坐过的车。
小站薛家的记忆,我们人人都有。谁能够说清对它的感情是喜是忧?是盼还是什么?全国又有多少个“小站薛家”,它们是我们铁路发展的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