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红网的:
1988年以前,京廣鐵路衡阳以南是單線,衡阳以北是复線,個中主要原因是衡阳以南地質條件复雜,1978年以前,廣州及珠三角經濟總量并不大, 廣州始發車并不多,可能每天也就20多對,所以京廣鐵路衡廣段是單線.京廣鐵路在宜章境內有3個車站,分別是折岭站(只有2條路軌,)、太平里站(有3條路軌)、白石渡站(文革時為紅岩站,汝城、臨武、宜章人的大車站,相當熱鬧,當年远超過坪石).折岭和太平里站每天早晚各有一對列車北上和南下,坪石、樂昌、白石渡、良田、許家洞等,都有人坐火車來太平里赶鬧子(赶集),那年代太平里也算宜章一個重要鄉镇,地位远比現在高,主要優勢就在于有一個火車站.
1978年開始動工修建京廣鐵路衡廣复線,除了大瑤山隧道,基本是老路,主要把單線改成复線.當年在宜章太平里修鐵路的是鐵五局,他們的職工中,大部分是貴州人,主要干體力活,少部分是福建人,干技術活.那時机械化程度不高,完全靠工人雙手開山放炮,勞動強度极大.工人分兩班,軍事化管理,每天早上8:00,高音喇叭吹軍號上班,他們大部分住在半山腰的簡易工棚,比現在大部分的民工條件还差.
1978年,正是改革開放的元年.對于當地村民來講,鐵路建設大軍的到來,思想意識和生產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沖擊.首先是鐵五局帶來了一台電視机,放在職工食堂,每天晚上,當地村民,以小孩為主,擠滿了整個食堂,在那里觀看外面的世界.直到1985年,村里開始有人買電視机,其中一個原因是自己家小孩每天跑到鐵五局去看電視,延誤了家務事,有家長“狠下心來”,花錢自己買台電視,當時主要是14吋黑白電視机.特別是1979年,我們每天去鐵五局,看中越自衛戰,埸面相當熱鬧,大家一起起哄.鐵五局每月一次電影,也是農村的節日,那時都是露天電影,銀幕正面反面都是人.鐵五局的高音喇叭,也是我們的宣傳站.1980年,首先鐵五局的高音喇叭,播出給劉少奇平反的消息,當年年少無知,想不通怎么一個“判徒、內奸、工賊”會被平反昭雪?
那個年代,鐵五局職工工資并不高,大約100-200元,不過也很令村民羡慕的.大部分人是單職工,家屬留在家鄉,只有少部分人帶家屬,他們的子女就讀當地農村中小學.有一個福建人,有香港親戚,買了一台双咭錄音机,在村民中很受歡迎,經常到村民家演示,可以撈歺飯吃.鐵五局職工在村里呆久了,自然和部分村民混得比較熟.那時候,他們常用几斤全國粮票、布票、肥皂票等,就可和村民稱兄道弟.也不是說咱們村民貪小便宜,這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鐵五局的到來,村民的小菜自然好賣多了.每到他們發工資,供銷社的生意明顯上升.
鐵五局到我們那里修鐵路,主流是好的,但也發生了一些小摩擦.由于修隧道,把村民原本從山上引下的自來水給中斷了,村民只好去鐵五局飯堂挑水,他們是用抽水机從河里抽上來的.有次發生了打架事件.但總體而言,宜章太平里村民,給了鐵五局大力支持,無論直接还是間接的.有的村民女孩,还嫁給了鐵路職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