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98|回复: 58

我是典型的民工纳税人,我希望高铁高票价,不希望高铁亏损,你们说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9 00:47:06 | |阅读模式
我是典型的民工纳税人,我希望高铁高票价,不希望高铁亏损,

因为,我只在
每年春运期间,自费乘坐两次火车。

如果由我纳税建立起来的高铁亏损了,意味着我将来还要继续把每个月纳的税的一部分,用来填补高铁亏损的黑洞,而我一年却只有2次乘坐高铁的机会。对于我而言,这太不公平了。


因此,我要求由我等纳税人投资修建的公共工程,不说大幅盈利增值,必须至少能够自负盈亏,实现保值。

否则若干年后破产,纳税人之前的血汗税款付之东流。

或为了避免若干年后破产,纳税人今后时刻都要用税款补贴这个钱窟窿,把有限的税款花在和纳税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次的高铁上!



[ 本帖最后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09-12-19 00: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00:53:28 |
对于紧密关系我个人日常生活的公共工程,我是希望税款可以用于补贴这些工程。但对于与我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公共工程,我不希望用我有限的税款去补贴它!

铁路就是这样的工程——无论普铁还是高铁,绿皮还是动车,我一年到头也自费用不了几次,没必要花我宝贵的税款去补贴!

反倒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居住用房、通勤公共交通(公交、地铁),这些才是需要花我的税款去补贴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09-12-19 01: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01:02:41 |
虽然我是民工,但也经常为工作出差,一年因公出差而乘坐火车的次数,不下10次,比我个人自费出行的次数多多了。

可见,非节假日时期,铁路的主流乘客是因公出差的人士!我们出差是为了给老板挣钱,乘坐火车是老板做生意必须支付的成本。

我就在想,凭啥我纳税建设的铁路,要实行低票价,补贴这些黑心的老板们?如果实行低价票,只会让他们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多出的利润却不会返还给我,并且低价票造成铁路的亏损还要继续用我今后纳的税去补贴。这,太不合理了吧???


[ 本帖最后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09-12-19 01:06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9 01:35:20 |

回复 #3 老百姓动车 的帖子

为啥你这么认定武广客专是你纳税修建的?

武广客专现在只是借用了纳税人的钱修建开通,如果像铁道部预计的那样可以12年还本付息,那就不是用纳税人的钱,而是自己独立核算。就像你买国债一样,只要国家到时候连本付息给你,那么你买国债的钱就不是交税了。后者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至少现在铁道部和客专公司努力实现还本付息的目标。等到时候目标没有实现再来说武广客专是纳税人掏的钱不迟。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02:17:57 |
原帖由 tyning 于 2009-12-19 01:35 发表
为啥你这么认定武广客专是你纳税修建的?

武广客专现在只是借用了纳税人的钱修建开通,如果像铁道部预计的那样可以12年还本付息,那就不是用纳税人的钱,而是自己独立核算。就像你买国债一样,只要国家到时候 ...

即使不是用我纳税的钱修建的,运营期我也不希望高铁公司像航空公司那样,经营亏损了,国家财政出钱(财政收入包含纳税人所缴的税款)去补贴经营亏损的缺口。

所以,我主张高铁公司自负盈亏,自行定价,不必不计成本的实行低价策略。
发表于 2009-12-19 05:31:55 |
但是如果没有补贴,初期经营不利的话,以后可能就很难翻身了。那样基建开通借纳税人的钱就彻底打了水漂回不来了。

现在的情况就好比张三找你借了十万块开了一家公司,开张了告诉你十万块已经用光了,现在初期经营还要借3万培养客户。你要是借,一共出去13万,有可能到时候能连本带息回来,也有可能张三还是经营不善,明年又要找你借2万。你要是不借,前面十万迟早玩完。你借吧,弄不好越陷越深最后越赔越多。

你是借还是不借?:lol:lol:lol

这个就跟美国去年的金融危机一样,绑架全体纳税人,你不帮我过关你前面投进去的全部水漂,你帮我过了这一关也不见得就能有啥高额回报。




原帖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09-12-19 02:17 发表

即使不是用我纳税的钱修建的,运营期我也不希望高铁公司像航空公司那样,经营亏损了,国家财政出钱(财政收入包含纳税人所缴的税款)去补贴经营亏损的缺口。

所以,我主张高铁公司自负盈亏,自行定价,不必 ...

[ 本帖最后由 tyning 于 2009-12-19 05:33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9 08:39:48 |
楼主不知道一个简单的经济规律: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降低票价会增加收入,特别是铁路这种边际成本低的行业,降低票价能增加利润。
发表于 2009-12-19 08:43:31 |
关键高铁收入的钱是怎么花的,你喜欢他们用纳税人2亿的钱办其他国家只要1亿就能办到的事?
铁道部是政府?是企业?
说政府,却在执行着企业的制度,发着企业的奖金。
说企业?却花巨大无比的钱养着世界上最大的官僚群。
如咸朗平说的:中国的公务员,是世界是最无耻的(转述的,各大媒体均有发布,版主莫和谐)

我不反对高铁赢利,但必须是高效基础上的赢利,而不是一个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所谓成绩。规则我定,比赛进程我控制,最后成绩我来说。换对高铁的话来讲就是赢利不赢利,纯粹是他们说了算,因为制度是铁道部定的,客流量是他们算的,赢利与否也是他说的,他可以一边养一堆的官僚一边说,我亏损。

所以楼主你所说的前提就是站不住脚的。
发表于 2009-12-19 09:31:49 |

回复 #1 老百姓动车 的帖子

  请问你是“典型的民工”吗?我觉得你可能是个农民工,但不是“典型”的农民工。典型是应该能代表大多数的。可从你的叙述中看,你经常出差,经常与老板接触,应该是民工中的白领,是比普通民工挣钱多的民工,不是那种长年在一线流汗却挣钱很少的典型民工,所以你不是民工中的典型,代表不了全国大多数的农民工说话。
  交流看法,不是人身攻击,请原谅我的直率。
发表于 2009-12-19 10:03:43 |
楼主是一个最大错误,在于高价=赚钱,低价=亏损
事实上票价订在一个合理区域是盈利最大化的
这个数字是多少也许铁道部算得很准,也许算得很错
发表于 2009-12-19 10:06:50 |
这个肯定是一个假民工,不要在这里装,
发表于 2009-12-19 10:11:46 |
原则上同意楼主的意见
就好像找老婆一样,你没有本事找不到漂亮的,那是你的问题,不能怨社会!:victory: :victory: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2-19 10:32:17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9 10:39:38 |
真二!国家缺钱吗?月底突击花2万亿呢!不把钱投到亏损的高铁上去,就会花到你这个所谓的纳税人身上吗?想想除了坐坐低价车,你还能享受到国家的什么好处
发表于 2009-12-19 10:48:31 |

回复 #10 liner_99 的帖子

  同意你的看法,事实上票价与上座率之间有个最佳契合点,也是利润最大化之点。按这个最佳点定价一定会得到最大利润。正如你说的那样,铁道部是有人知道这个最佳点的,只是他们现在还有顾虑,不愿意做这件事而已。
发表于 2009-12-19 11:24:24 |
民工纳税,你交了个人所得税,还是什么,厉害啊!
发表于 2009-12-19 11:32:56 |
原帖由 wysgtlm 于 2009-12-19 10:48 发表
  同意你的看法,事实上票价与上座率之间有个最佳契合点,也是利润最大化之点。按这个最佳点定价一定会得到最大利润。正如你说的那样,铁道部是有人知道这个最佳点的,只是他们现在还有顾虑,不愿意做这件事而已。

严重同意,显然不是票价越高总利润越高的。
发表于 2009-12-19 11:45:26 |
原帖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09-12-19 00:47 发表
我是典型的民工纳税人,我希望高铁高票价,不希望高铁亏损,

因为,我只在每年春运期间,自费乘坐两次火车。

如果由我纳税建立起来的高铁亏损了,意味着我将来还要继续把每个月纳的税的一部分,用来填补高 ...


莫名其妙的逻辑, 荒唐!!!
发表于 2009-12-19 11:51:20 |
原帖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09-12-19 00:47 发表
我是典型的民工纳税人,我希望高铁高票价,不希望高铁亏损,

因为,我只在每年春运期间,自费乘坐两次火车。

如果由我纳税建立起来的高铁亏损了,意味着我将来还要继续把每个月纳的税的一部分,用来填补高 ...


大家请看看

http://bbs.hasea.com/thread-417766-1-1.html
发表于 2009-12-19 12:17:29 |
高铁修成就要确定是走欧洲的高端模式,还是日本的大众模式。但无论什么模式,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品牌。票价高也没什么,只要能做好方便,豪华,舒适。比飞机贵也没有什么问题。我国这种经营方式不正确,导致了铁路只能打廉价牌。如果廉价牌也打不了,怎么竞争。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23 17: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