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是郑州局的,这段看乡村名流学了不少东北话,想跟你们来唠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6 20:48:38 |
东北话是一门方言,语调说起来很幽默。但是好像有些人恶意丑化东北话。就拿湖南卫视说一说东北人就故意拿腔作势的说那种音调及其不标准的东北话!
发表于 2009-10-6 20:51:06 |
削:修理,殴打的意思

得瑟:专指做事为人过分张扬表现欲望过度的人,是个贬义词语.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21:17:01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21:26:33 |
原帖由 天马座的幻想 于 2009-10-6 20:43 发表
黑龙江人普通话狠标准,电视里东北话的音一般都是沈阳抚顺 铁岭鞍山这些城市说,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口音跟纯东北话有很大差别。

你说得对,黑龙江,吉林等地相对来说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
所谓的东北话,里面有很多是满语演变过来的。你说的沈阳抚顺,铁岭鞍山等地,这个地点也对,因为这些地方满族人比较多。
大连,丹东发音接近山东,但又有所区别,锦州葫芦岛发音接近河北,哈哈,辽宁语音五花八门。。。。。。
发表于 2009-10-6 21:28:48 |

回复 #23 callmechen 的帖子

哈尔滨和北京像。
发表于 2009-10-6 21:30:13 |

回复 #24 铁路之星. 的帖子

辽宁省方言很不一样。铁沈辽鞍抚这几个说话都差不多。辽阳和鞍山说话最像,但是辽阳市内隔一条街口音兴许都不一样。
发表于 2009-10-6 21:32:45 |
原帖由 天马座的幻想 于 2009-10-6 21:28 发表
哈尔滨和北京像。


哈尔滨人说话语音多好听!
文革前,各地找播音员都来哈尔滨和吉林永吉县选人。:lol :lol
发表于 2009-10-6 21:32:51 |
欢迎来唠,先上炕。东北话中哈尔滨地区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越往南口音越重,沈阳就比较重。但大连、锦州那边的方言严格来讲的话,貌似不属于东北话了。
发表于 2009-10-6 21:41:20 |
原帖由 天马座的幻想 于 2009-10-6 21:30 发表
辽宁省方言很不一样。铁沈辽鞍抚这几个说话都差不多。辽阳和鞍山说话最像,但是辽阳市内隔一条街口音兴许都不一样。

他们这几个地方也都不一样!有区别的,铁岭,沈阳市区,辽阳鞍山,抚顺都不一样。市内这几个区都有区别,过了浑河苏家屯和市区都不一样,沈阳市内沈河区与和平区发音比较接近。
发表于 2009-10-6 21:44:54 |

回复 #29 铁路之星. 的帖子

铁岭和沈阳最像了,真的,两地人口交流也可能是全辽宁最大的了,不少沈阳工薪阶级在凡和新区买的房子呢,但是铁岭比沈阳说话好听点。沈阳苏家屯说话没听过,市内五区没多大差别。本人居住沈河区。
发表于 2009-10-6 21:53:50 |
我居住过于洪,铁西,皇姑,和平。我住皇姑区时与沈河搭接,住和平区还是与沈河搭接,总是在边上。还有我带过复退军人学员,他们来自沈局管内,对各地学员的发音比较清楚。
发表于 2009-10-6 21:54:31 |
分享]北京话和东北话里的满语
  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

埋汰(脏)
嘎哒/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恩那(是、对、好)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
抹擦(mā sa):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磨蹭(mò ceng),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
咋呼(zhà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胳肢(gé zh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邋遢(北京话发音为lē te):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
哨叨(shào dao):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
挺(tǐ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剋(kē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敞开儿(chǎng kāir):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块儿亮(kuàir lià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
摘歪(zāi 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
该漏(gái 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的瑟(dè 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磨即: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moji,moduo
个色(gé shǎ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élu,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额吝 (è lìn): 北京方言, 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

  
发表于 2009-10-6 21:58:47 |
东北话大全
挨排儿 :按顺序
扒拉: 拨弄
扒瞎: 说谎
冰嘎(一些地方叫冰猴):冰面上玩的陀螺,和南方的陀螺不同,冰嘎多用金属制成。
半拉儿: ban-4 lar-3 一半儿
掰扯: 分析,计算
白唬:bai-2 hu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备不住: 有可能,也许
包源儿: 全部,全包了
冰流子: 冰柱
不靠谱(不靠盘儿):不符实际
扯蛋:胡说八道
撮子:装垃圾的容器
刺挠: 痒
藏猫儿乎: 捉迷藏
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
打八刀: 离婚,分手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打狼:最后一名
打奔儿: da-3 ber-1 1,接吻 2,停顿,卡壳
打出溜滑(或:打滑呲溜):先在非冰面上助跑一段,然后在冰面上滑过。
叨菜: 夹菜
点儿正(背) :运气好(坏)
点儿高(低):运气好(坏)
挡害:碍事
得瑟:de-4 se  得瑟是这样一个动作或状态,在别人看来一个人做这个动作或状态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实际上那个人做动作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真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耳残: er-3 chan-2 耳屎
二虎八鸡: 傻乎乎
二椅子:不男不女
嗯呢:是
疙瘩(简称疙):地方
姑娘:1女孩 2女儿
格路:形容一个人不好相处,性格有些孤僻或古怪的意思.
旮旯儿:ga-3 la-2 角落
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
呱叽:象声词,比如说:他呱叽一下子摔了个大屁蹲。
呱叽呱叽:指表扬表扬。
归拢:教训人或整理东西
嘎:ga-3 :1,小气,吝啬 2,蛮不讲理
嘎:ga-4 超过,比下去
嘎拉:ga-3 la 贝壳
高:放,搁
果:吸,吮
刚刚的:形容程度大,(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
嘎拉哈:ga-3 la ha-4 一种用动物关节做的儿童玩具(有失传的危险哟)
干仗(才知道这也是东北话,一直当普通话用呢,呵呵):打架
咯应: 讨厌(这么重要的词居然忘了,该打啊)
含拉子:ha-2 la-2 zi 口水
虎了吧叽:同二虎八叽
忽悠: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不会的来打我
划开拐: 想通了
急眼:ji-1 yan-3 发火
迹哥:闹别扭
嗑尘:ke-1 chen 1,难看 2,丢人
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一般是由于紧张或受辖制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ka1 chi4 ka1 chi:  1,一种解释是削(铅笔等)2,教训人
老鼻子:很多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
老嘎瘩:兄弟姐妹里最小的那位
老天扒地:形容一个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唠嗑:聊天
溜哒:散步
勒特:le-3 te 不利索
妈灵:ma-1 ling 蜻蜓(在一些地方读作ma-1 leng)
埋汰:脏
毛楞三光:做事情不加思考,很着急的去做。
末了儿:最后了
磨叽:me-4 ji 罗嗦
卖呆儿:1,看热闹 2,发呆
尿性(东部方言):有骨气,真汉子
闹听:心烦,心里不舒服。
闹心:同上。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
蔫吧:没精神,枯萎
pia-4迹:一种硬纸片做的游戏工具
屁蹲儿:跟头,摔跤(一般指屁股先着地)
七吃喀嚓: 麻利,干净利落
欠儿蹬:应该是好出头,多事的意思气管子
曲咕:小声说
戚儿:qier-3 客人
qiu-3:取,拿
日日的:ri-2 ri-2 de 速度快
如作: ru-1 zuo 舒服(在一些地方读作:yu-1 zuo,或yu-1 zhuo,或yu-1 zhao)
赛脸:明知不对,故意那样做
啥:什么
水勒巴察:水性大
秃噜:失败,放开
土包子:土生土长地没见过大世面的人
图毕:费力不讨好.
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
妥了;行了,好了
屋脊六兽:是形容一个人像古代建筑屋脊房檐儿上雕刻的兽一样,那兽立着一动不动,人就像它一样闲的没事不知道干什么好。
舞马长枪:张牙舞瓜
武武玄玄:同上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稀里马哈: 马虎
邪乎: 1,厉害 2,十分古怪
向着:偏袒
兴许:可能,也许
寻思:xin-2 si 思考,想
稀罕:喜欢
一整(就):总是,动不动(就)……
有一嗑:you-3 yi-4 ke-2 有一拼,能比一下
杨了二正: 是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 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
眼力价:形容一个人看人准不准,多指会不会来事儿。
咋整: 怎么办
作死:zuo-2 si-3 寻死
张程:办法,能力
抓瞎:毫无办法,无法解决
准保:保证,一定
贼:非常,很

  
发表于 2009-10-7 00:27:27 |
二虎八鸡:也指为人处事莽撞没头脑,与虎了吧叽涵义类似.

得瑟:为人处事过分张扬,表现欲望过分强烈,为人轻浮.

铁子:也指男女之间有暧昧关系者.

个色:也称格塞,指性格古怪特立独行的人,是贬义词语.
发表于 2009-10-7 06:20:54 |
老哥儿   你说这是为什呢!?
发表于 2009-10-7 08:32:58 |
原帖由 铁路之星. 于 2009-10-6 21:26 发表

你说得对,黑龙江,吉林等地相对来说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
所谓的东北话,里面有很多是满语演变过来的。你说的沈阳抚顺,铁岭鞍山等地,这个地点也对,因为这些地方满族人比较多。
大连,丹东发音接近山东, ...

锦葫的口音自成一路,和河北没啥关系吧~~怎么说也是东北话的一种~~
发表于 2009-10-7 08:34:58 |
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

埋汰(脏)  
嘎哒/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恩那(是、对、好)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磨蹭(mò cuo),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  
咋呼(zhà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胳肢(gé zh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邋遢(lā tā, 北京话发音为lē te):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  
哨叨(shào dao):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  
挺(tǐ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克(kē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敞开儿(chǎng kār):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块儿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  
摘歪(zhāi 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  
该漏(gái 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的瑟(dè 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磨即(mò ji):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moji,moduo  
个色(gé shǎ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élu,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额吝 (é lìn): 北京方言;和勒,满洲方言, 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
发表于 2009-10-7 08:40:43 |
原帖由 我爱星星 于 2009-10-7 08:32 发表

锦葫的口音自成一路,和河北没啥关系吧~~怎么说也是东北话的一种~~

锦葫有点往上挑,确实有点像唐山,秦皇岛的话
发表于 2009-10-7 08:46:28 |
楼上的正好说反了。秦皇岛话特别象东北话~~
发表于 2009-10-7 09:11:28 |

回复 #38 天狼哥 的帖子

是是和唐山像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