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站“淬火重生” 泰扬两站“横空出世”
读者们说,火车站是城市窗口,当然算“地标”
在给本报寄来的推举信件中,读者们喜欢用一些形容词去描述心中的江苏地标。长江大桥的厚重,紫峰大厦的大气,苏州博物馆的现代……而与本期推荐地标南京火车站相匹配的词则是“惊艳”,“很少有一个地方的火车站能建出这种令人惊艳的美感,如果可以,我想在推举南京站时附带上玄武湖,因为在我看来,从新站建成一刻起,它们已融为一体。”读者罗先生如是说。
南京站“淬火重生”成城市名片
类似罗先生的感慨在纷至沓来的推举信中还能找到不少,得益于“城市窗口”和江苏交通枢纽的身份,南京站的众多“拥趸”中有不少外地人,比如常州市民李先生,他随信留下了一段游记般的文字:“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去到南京新站,一下子被那个修得像机场一样的家伙震着了,站前是湖,湖连着远处高楼大厦。”他说,没有一个城市像南京对来往过路的人们这么好,给了这样一个风水宝地去款待他们。“火车站成了南京一张妙至毫巅的名片,把大气的城市形象和给人的第一印象发挥到了极致。”
习惯了中央门东侧那片“湖水共卧龙一色”的胜境,或许已少有人记得南京火车站的前世——南京火车站原站房是1968年10月与南京长江大桥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十年间逐渐发展成我国铁路线上的主客站,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和集散地,素有江苏省和南京市陆上大门之称。1999年11月12日凌晨,一场大火将南京火车站候车站房化作灰烬,不得不承认,正是这场意外的灾祸将南京站加速推向了重生之路。
南京市政设计院的一位专家至今还记得当年参与南京站设计时的情形。“设计规格一早就定位为高标准,要兼顾功能性、标志性和文化性。”广西百色地区南昆火车站临山,其如时钟的外形切合当地却不适合南京文化;贵阳火车站有山但不临水,广州站、郑州站站前广场大面积的硬化铺装气派可又不适合古城风貌,杭州站的高架桥设计新颖便捷可以借用,苏州古典园林式的建筑和吉林站白雪覆盖下的站前广场让考察人员印象深刻……仅仅是一个设计方案,据说至少有上百位设计人员为之殚精竭虑了一年多时间。
设计、施工、装修……南京站在万众瞩目下整整进行了3年重建改造后,终于在2005年9月1日投入试运行。惊艳——这是“淬火重生”的南京站揭开神秘面纱后收获最多的赞叹;创下南京“6个第一”——展望未来的陆上第一门户,上下重叠的车站第一广场,亮点云集的第一高架台桥,山水城林的场站第一景观,擎天独柱的南京第一喷泉,火车站立体交通第一枢纽——这是来自业界的由衷肯定和生动评判。
■链接
南京火车站位于金陵古城北,地处浩浩长江畔,巍巍紫金山下,前临玄武湖,后枕小红山,地理位置绝佳,景观环境优美。经3年改建,新站房于2005年9月1日作为十运会重点工程项目投入试运行。
扬泰火车站盘活江苏南北中
与南京站淬炼般的重生不同,扬州、泰州两站共同走过的是一条从无到有之路。“徜徉在站前广场,谛听火车发出的铿锵节奏,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鼓乐喧天、万众欢腾的场面。2004年4月18日,随着首发列车的一声汽笛,宁启铁路扬州火车站正式投入运营。”读者陈先生在给本报发来的邮件里回忆家乡火车站通车时的情景,他记得,扬州的首发火车是开往北京的。
如果说一开始,人们从扬、泰火车站建成的新闻中感受到的,多是当地市民百年梦圆的激动之情。那随着两站建成通车,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发现,它们所承载的,已远超一座城市发展的厚重,苏南、苏北、苏中,这道铁路链条上长期缺失的环节一朝得补,江苏虎跃龙腾的线轨从此昭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非省会城市的火车站,扬、泰两站的建筑技艺丝毫不亚于一些省级大站。记者了解到,在现已建成的火车站中,泰州站在铁道部内的评价是最高的,特别是造型独特的站台无柱雨篷,已成为泰州的标志性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