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9|回复: 8

蓝箭 先锋 CRH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3 09:42:01 | |阅读模式
想请教一下各位车迷蓝箭 先锋 CRH这三种车到底有什么区别?
发表于 2009-9-3 10:06:42 |

蓝剑号动车组

蓝箭号动车组是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是为了实现中短距离大城市间的快速铁路旅客运输而设计制造的,该车采用CW-200转向架,构造速度200公里/小时。该动车组分VIP豪华空调软座车和一等空调软座两个车种。全列车由动车+5辆拖车+动车组成。

  空调软座车采用CW-200转向架,构造速度200公里/小时。客室宽敞明亮,采用玻璃隔断,并采用了自动拉门。座椅为豪华可倾式座椅,2+2布置。

  VIP豪华空调软座车采用CW-200转向架,构造速度200公里/小时。客室宽敞明亮,采用玻璃隔断,并采用了自动拉门。座椅为豪华可倾式座椅,2+2布置。车内还设有6人豪华空调包间,包间内采用折叠式茶桌、板式行李架。车内设施齐全,客室中部设书报架。客室内还设有简易厨房、垃圾箱、卫生间及广告橱窗等设施。

  性能参数: 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技术参数

  轨距(mm):1435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m):145

  车辆限界:GB146.1-83车限1A,1B

  编组型式:M+6T

  定员(人):451

  轴重(ton):≤15.5t

  设计速度(km/h):200km/h

  转向架类型:CW-200

  制动阀型式:电空104+F8

  在平直线路上紧急制动距离:

  初速度为160km/h≤1400m

  初速度为 200km/h≤2000m

  车钩型号:密接式车钩

  缓卫器型号:G1型

  采暖型式:电热

  空调机组型式:单元式空调机组380V 50Hz

  空调软座车技术参数

  轨距(mm):1435

  车辆限界:GB146.1-83车限1A,1B

  构造速度(km/h):160

  定员:78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m):145

  转向架型式:CW-200

  制动阀型式:电空104

  车钩型号:密接式车钩

  缓卫器型号:G1型

  风挡型式:折叠风挡

  采暖型式:电热

  空调机组型式:单元式空调机组

  VIP豪华空调软座车技术参数

  轨距(mm):1435

  车辆限界:GB146.1-83车限1A,1B

  构造速度(km/h):200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m):145

  转向架型式:CW-200

  制动阀型式:电空104

  车钩型号:密接式车钩

  缓卫器型号:G1型

  风挡型式:折叠风挡

  采暖型式:电热

  空调机组型式:单元式空调机组
blue arrow.jpg
发表于 2009-9-3 10:08:34 |

先锋号动车组

“先锋”号交流传动电动车组,是南京浦镇车辆厂负责总体研制的我国第一列交流传动动力分散电动车组,首列电动车组命名为“先锋”号。列车运营速度200km/h,最高试验速度250km/h,总定员424人。

  2007年4月18 提速后成渝城际线上开行的“先锋号”动车组。 国内研发的首列先锋号动车组,正式配属成都铁路局运营,该车四动两拖,设计最高值200公里,在成遂渝线上按160公里运行,全列编组六节,一等软座车1辆,二等软座车5辆人,定员424人,车次为T字头管内特快列车。

  先锋号动车组是我国第一列时速200公里的电动列车车组,由南京浦镇车辆厂制造。先锋号是我国首列动力分散型交流传动电动车组,也是目前国内速度最高的电动车组。它由两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三节车厢,其中两节车自带动力,另一节车为拖车。先锋号采用了目前国内数十项最先进设计,整体设计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电动车组设有一等软座车一辆,二等软座车五辆,总定员为424人,车内设有电话间。“先锋号”交流传动电动车组,是被国家计委列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我国首列交流传动动力分散电动车组。列车运营速度200Km/h,最高试验速度250Km/h。

  该电动车组由两个单元计6辆车组成,每3辆车组成一个单元,其中包含2辆动车和1辆拖车。电动车组设有一等软座1辆,二等软座车5辆,总定员424人。该电动车组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交-直-交传动系统、微机控制直通电空模拟式制动系统和微机网络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装有新型牵引变压器,IPM变流机组,异步牵引电机,无摇枕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并采用电动气控塞拉门、感应内端门、真空集便等装置。

  车内设有司机室、乘务员室、配电室、播音室、洗面室、厕所、洁具室以及小卖部和电话间。车体钢结构为整体承载全钢焊接无中梁筒型结构。首、尾两节动车的头部采用流线型结构,各车下部采用铝合金制作的裙板装置。全年设空调装置,并具有空调集中监控功能。

  该电动车组在有关科研院所和铁路工厂等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由南京浦镇车辆厂负责总体研制。首列电动车组命名为“先锋”号。

  先锋号的特点与构造

  先锋号电动车组采用交—直—交传动系统,装用牵引变压器、IPM变流机组和异步牵引电机,辅助电路采用600V供电系统,采用微机网络控制系统,采用国内首套微机控制直通电空模拟式制动系统,采用轴式为Bo—Bo架悬式动力转向架和无摇枕非动力转向架、首尾两节动车的头部采用流线型结构,各车下部装有铝合金制作的裙板装置。

  先锋号在研制过程中,为了保证研制产品性能、质量和运用可靠性,对三大电路、转向架和制动系统等各主要部件都做了大量的工艺试验、性能试验和地面综合试验。整列车组成后,研制单位又进行了大量的单元和整列车调试工作。出厂后在铁科院环形线、广深线及秦沈客运专线进行了综合性能试验和试运行。2004年02月20日到2004年10月19日,“先锋号”电动车组在秦沈线完成50万公里线路运行考核试验。

  先锋号动车组组成方式:每3辆车组成一个动力单元(包括两辆动车和一辆拖车)。本车组由两个动力单元组成。按带司机室动车(Mc1车)+拖车(Tp车)+2辆动车(M车)+ 拖车(Tp车)+ 带司机室动车(Mc2车)的方式固定编组成列。 Mc1车:头部设配电室、司机室,另一端设通过台,两个厕所(一个设蹲式便器,一个设座式便器),一个洗脸间、茶炉室、配电室和洁具室,中部为客室。Mc2车:头部设配电室、司机室,另一端设通过台、播音室、电话间、茶炉室、配电室和小卖部。Tp车:二位端设通过台,两个厕所(一个设蹲式便器,一个设座式便器),一个洗脸间;一位端设通过台、乘务员室、茶炉室和配电室,中部为客室。(受电弓所在车) M车:M车平面布置与Tp车相同。

  先锋号车体钢结构:车体尽量采用平滑外形,司机室端车头采用流线型结构。Mc车头部采用板梁钢结构。在前端车钩处采用可拆卸盖板(盖板采用复合材料制作),以便调车时与普通机、客车连挂。 车体钢结构为全钢焊接薄壁筒形整体承载结构,6mm及6mm以下钢板及型材采用高强度耐候钢或不锈钢板。车体底架钢结构应设有四个架车位。车体2、3位端设上车顶扶手。 动车组应具有符合200km/h运行空气动力学性能要求的外部造型。带司机室动车车头采用流线型结构,下部设排障器。本车设计寿命为20年。

  先锋号的转向架采用Bo-Bo轴式,轮对由交流异步感应牵引电动机驱动,牵引电机架悬于构架横梁上,电机输出的扭矩通过齿形联轴节传递给齿轮箱驱动轮对。采用H型焊接构架,空心车轴和直幅板车轮,轴箱悬挂部分采用螺旋钢弹簧和转臂式定位装置,中央悬挂部分为无摇枕结构的全空气弹簧支重,牵引装置采用低位单拉杆牵引结构,基础制动采用轮盘式制动单元和防滑器的组合系统。

  构架采用无端梁焊接结构, 由左右两根对称布置的侧梁和中间两根横梁组成。侧架内腔用作空气弹簧附加气室。 横梁采用Φ203无缝钢管加工制作,与侧梁之间为贯穿连接。为了提高构架的扭转刚度和安装横向减振器、横向止挡的需要,在两横梁之间对称设置两根连接梁。 构架上还焊有电机吊座、齿轮箱吊座、制动单元吊座、转臂定位座、牵引拉杆座和减振器座等.

  主要运用条件

  环境温度 -25℃~40℃

  最大相对湿度 90%

  海拔高度 ≤1200m

  轨距 1435mm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在5km/h速度下):

  车辆连挂 145m

  单车调行 125m

  轨道中心线距站台边缘距离 1750mm

  站台高度 800~1100mm。
pioneer.jpg
发表于 2009-9-3 10:13:28 |
CRH动车组的资料比较多,这里暂时不详细介绍了,可以参看论坛中的相关内容

http://bbs.ourail.com/forum-26-1.html

要获得更多动车组知识可以参考这里
发表于 2009-9-3 11:27:45 |

回复 #4 苍岩 的帖子

长知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2:38:59 |
其实CRH我都知道,就是不太清楚蓝箭和先锋
发表于 2009-9-3 12:49:12 |
先锋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日本300系列车,不过性能差远了
发表于 2009-9-3 14:59:41 |

回复 #7 wheremylove 的帖子

现在蓝箭,先锋,和谐号三种动车都在重庆北动车所聚齐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3 16:35:01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8-2 15: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