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0|回复: 1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14 09:35:05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phnix1在 2004/04/14 09:36am 第 1 次编辑]

相关链接
里面有这样一句:
由于采用复合接触轨,增加了牵引供电距离,提高了走行轨对地电压,建议协调相关专业,采取措施降低走行轨对地电压;
什么是“复合接触轨”?优缺点在哪里?供电电压是多少?为什么走行轨对地电压会增加?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09:37:30 |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

全文转贴:
首页>> 公众参与 >> 规划方案征集>>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
  [2004-3-26]
2004 年2月4日至7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邀请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地的地铁专家(专家名单附后)以及市规划委员会、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交通委员会、市建设委员会及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代表,在香山饭店对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除苏州街站、知春路站、工体北路站、呼家楼站、光华路站、国贸站、劲松站、黄庄站、北土城东路站和万柳车辆段外)进行了综合评审。会议听取了设计的总体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及各系统设计单位的汇报。
通过充分的讨论,并与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认真交换了意见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全面,基础资料和数据基本翔实,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符合规范和初步设计技术要求,设计依据充分,工程的总体规模、设备系统的选择及设备配置满足本线客流的需要,总体上是合适的。线路、站位、出入口和风亭位置基本落实稳定,车站建筑总体布局、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基本合理,文件在设计内容和深度上基本上达到了初步设计的要求。其中除万柳站、安定路站(或熊猫环岛站)需要进行调整外,其他方案总体可行,经过修改完善后,可以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依据。
具体评审意见如下:
一、 总体组
1. 由于熊猫环岛站、安定路站的车站形式、规模与奥运支线的运营模式关系很大,因此首先应确定奥运支线的运行方式。目前线路、行车组与土建组的专家意见存在不同(1)线路和行车组的专家意见是熊猫环岛站的配线应满足奥运支线独立运营折返的需要,十号线与奥运支线形成换乘;安定路站是奥运支线混合运行的衔接站,其车站配线应为奥运支线与十号线混合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建议安定路站采用双岛四线形式。(2)土建组专家意见是建议十号线与奥运支线在熊猫环岛站换乘,两线采用独立运行的方式,同时在熊猫环岛站将联络线移至南面;安定路站按独立运营方式设计为简单的岛式或侧式车站。总体组认为首先应尽快确定奥运期间的安检方案,其后才能确定奥运支线的运行方式;如奥运期间安检设在熊猫环岛站,可考虑采纳土建组意见,为了提高奥运支线运营效益,建议尽快修建8号线。如安检可放在安定路站或奥体中心站,则参考线路行车组意见,但目前可暂不建设奥运支线熊猫环岛站及其相应的区间隧道,但应预留远期8号线区间和奥运支线换乘站实施的条件。建议奥运支线的运行方式进行专题研究。
2. 关于线位和站位问题,线路走向与车站站位基本稳定及符合,专家建议对麦子店西路站~亮马河站区间的“S”曲线进行优化设计,能否加大曲线半径在高层建筑区下穿过。
3. 车站规模应按土建组意见优化布局进行压缩。
二、 线路、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1. 万柳车站与车辆段南出入线设计方案应结合其纵断面及车站埋深调整作进一步优化。
2. 根据奥运期间西段交路运营的需要,停车线的主要功能是向东临时补发列车,建议将花园东路站端配线移至本区间八达岭高速站端,预留的联络线岔位不变。
3. 本设计道岔距站端较远,为提高运输效率,便于管理,建议按规范规定执行。
三、 轨道、限界
根据十号线的工程特点,补充控制地段曲线和特殊结构地段的限界。
四、 土建结构
(一)车站部分
1. 初步设计总图中需注明站中心、站两端的坐标和里程,车站两端头应注结构内壁面的里程和轨顶标高。
2. 建议取消自动扶梯检修通道,当上下行均设扶梯时,与其平行设置的人行楼梯最小宽度可采用1.2m。
3. 建议站台宽为10.8m的双跨结构设计方法与四号线的10m宽站台统一。
4. 十号线应统一规定垂直电梯设置在付费区。
5. 十号线车站残疾人厕所设置应统一,并只留残疾人坑位,不单独设置;
6. 对将来可能实施的换乘车站,应在初步设计中提出合理、方便、有效、将来便于实施的换乘方案,尽可能不采用或少采用通道换乘方案;
7. 十号线规模偏大的车站应优化压缩。
8. 有人值守的管理用房应尽量集中一端布置,以取消一条消防专用通道。
(二)区间隧道
1. 覆土厚度过大(例如超过6~8m)的明挖区间隧道(包括渡线段等)建议进行回填土方和两层结构的技术经济比较。
2. 断面过大或结构复杂的区间隧道,尽量采用竖井明挖以避免施工风险;
(三) 对于桥桩保护方案应进行专题研究。
五、 降水
1. 适当加密观测孔,加强对降水效果的观测,排定降水工程的施工次序,减少无效的降水时间,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降低工程造价;
2.要求再复核降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数值,并提供给结构设计、施工单位,及早做好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加固措施;
3.适当减少造价较高的“辐射井降水”的应用,在地面条件准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管井、自渗井降水,由整体设计上压缩降水工程及运行成本,应尽可能采用最新的结构设计方案,最新的勘察资料,及考虑周边基坑降水施工的影响;
六、 供电系统
1. 下部授流安全性优于上部授流方式,为保证安全,建议接触轨的授流方式进一步协调解决;
2. 由于采用复合接触轨,增加了牵引供电距离,提高了走行轨对地电压,建议协调相关专业,采取措施降低走行轨对地电压;
3. 电分段区的长度与车辆再生制动不协调,对安全和继电保护不利,应协调解决;
4. 变电所的土建设计应该满足供电设备的安装要求;
5. 低压开关柜的出线回路偏多,建议与动力照明专业协调,优化配置;
6. 岔区走行轨的断开处,连接电缆的截面应满足回流要求。
七、 通信系统
1. 传输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双环于控制中心相切的方案,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及带宽利用率。鉴于目前地铁项目尚无RPR + SDH方案应用实例,建议对该方案进一步论证,传输系统设备制式在设备招投标过程中确定。
2. 考虑到目前程控交换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建议公务电话系统只在控制中心一处新设程控交换设备,各车站及车辆段设置具有交换功能的远端模块,设备容量待进一步核算。
3. 建议在施工设计中综合考虑公安、消防及公网引入的基础设施预留。
4. 公用移动通信引入机房不应含在通信用房内,需单独设置机房。
八、 信号系统
1. 为方便行车组织,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建议优化安定路站线路配置;
2. ATS系统设备应能在“通信通道故障”以及中心设备产生对行车有重大影响的故障时自动降级为车站自动控制;
3. 有关信号机的设置及显示方式应进一步研究;
九、 自动售检票系统
1. 初步设计中未提供分向客流数据,系统内关键设备的配置是否合理如中心计算机系统、自动售票机、闸机等难以判定,该配置数量与客流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在设计文件中说明。
2. 设计文件对于单程票的应用和管理与实际运营应用有相当差距,应进一步明确单程票的应用管理要求、技术规格等。
3. 10号线AFC系统在有的换乘站不设AFC车站计算机及终端设备欠妥。
十、 机电设备系统
机电设备系统涉及的专业多,同时还与土建结构、其它相关专业、市政配合等关系密切,应加强总体设计及各专业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十一、概算
1. 个别车站及区间项目的喷射砼数量,注浆数量、临时钢支撑等偏大,应进一步核实、调整。
2. 地铁十号线降水费用3.66亿,投资偏高,概算组建议:降水费用的计算主要涉及降水方案、主体结构施工工期及降水工期,故应组织技术组专家进一步共同充分论证,优化降水方案及尽可能压缩工期,以降低工程投资。
3. 人防工程的设备应进一步由设计院与供应商询价,同时对工程数量进行核实,以便降低投资。
十二、综合组
1.请设计单位对提出的各车站及区间涉及到的市政管线保护措施与各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特别是对车站上方现状保留管线要有加固措施,确保运行安全。
2.对全线需新建配套市政管线及永久改移的现状管线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一并完成管线设计综合,并以此为依据委托各专业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
3.关于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请商交通管理部门确定。
各组具体意见详见附件:
附件1: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行车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2: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轨道、限界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土建组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4: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降水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5: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供电系统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6: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系统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7: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8: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AFC系统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9: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机电设备系统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10: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概算组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11: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综合组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对于各专业组间审查意见相矛盾处,以总体组审查意见为准。
专家组长
2004年2月7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行车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通过一天半的听取汇报、质疑和审查文件、讨论,专家组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基本评价
1.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做了较好的研究和多方案比较,行车闭塞方式、列车折返方式、折返能力、奥运会期间运营交路方案等考虑比较全面。
2.线路设计依据、原则和主要技术标准合理,平、纵断面设计较好地结合沿线的规划建设条件,深度符合该阶段设计要求;
二、鉴于十号线与奥运的特殊关系,以及自身的客运需求,建议就 个别关键部位进行优化:
1.万柳站配线及车辆调头线
万柳车站与车辆段南出入线设计方案应结合其纵断面及车站埋深调整作进一步优化,增加站前渡线,简化站后配线;
2.熊猫环岛站
熊猫环岛站作为奥运支线与十号线的换乘站,其车站规模应满足远期换乘需要,配线应满足支线独立运营折返的需要。
3.安定路站配线形式
安定路站作为奥运支线与十号线列车混合运行的衔接站,其车站配线应为奥运支线与十号线列车混合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以满足安定路行车客运组织的需要,建议安定路站采用双岛四线形式;
4.花园东路站停车线
根据奥运期间西段交路运营的需要,停车线的主要功能是向东临时
补发列车,建议将花园东路站端配线移至本区间八达岭高速站端,预留的联络线岔位不变。
5.站端道岔位置
本设计道岔距站端较远,为提高运输效率,便于管理,建议按规范规定执行。
专家组长:
2004年2月6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轨道、限界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2004年2月6日,由市规划委主持召开地铁十号线轨道、限界初步设计审查会。经审查,议定意见如下:
一、 设计内容全面,设计深度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并原则同意主要设计方案。
二、 本工程轨道初步设计符合轨道结构质量均衡、结构等强、弹性连续、合理匹配、提高轨道的整体承载能力的原则。
三、 轨道结构部件设计符合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发展趋势,采用地铁DTⅥ2型扣件、DCZ211“60-9”道岔系列、短枕式整体道床设计合理。
四、 “3.6m间距单渡线”、“接触轨的一体化连接”等设计思路具有创新性,技术可行,且可节省土建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五、 轨道结构减振降噪措施符合环境评估要求,结构方案合理。
六、 同意轨道设计的推荐方案。对于中心水沟不设水沟盖板方案,从便于清理、有利于环保、利于旅客疏散导向、方便意外跌落人员避难等角度考虑更具优势,同意中心水沟按不设盖板设计。
七、 限界设计符合地铁全线贯通原则,参数选择合理。
八、 在下一阶段设计中,还须做进一步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1. 环评报告提出的特殊减振地段数量偏多,宜请有关单位组织进一步研究,作为轨道施工设计的依据。
2. 洞内移动式接触焊工法技术较新,建议在施工设计时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要求以控制施工质量。
3. 工务维修的机具设备及备品备料应在有关部门的综合部署下进行调整,以确保运营安全。
4. 根据十号线的工程特点,补充某些曲线地段和特殊结构地段的限界,并对某些参数进行修改。
专家组组长:
2004.2.6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土建组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2004 年2月4日至7日,土建专业评审组(名单附后)对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的万柳站、科南路站、学院路站、花园东路站、八达岭高速站、熊猫环岛站、安定路站、芍药居站、太阳宫站、麦子店西路站、亮马河站、农展馆站、双井站及起点~万柳站~苏州街站~黄庄站~科南路站~知春路站~学院路站~花园东路站~八达岭高速站~熊猫环岛站~安定路站~北土城东路站~芍药居站~太阳宫站~麦子店西路站~亮马河站~农展馆站~工体北路站~呼家楼站~光华路站~国贸站~双井站~劲松站~终点区间的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评审组专家认为提交的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全面,设计依据充分,基本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专家对13座车站及23 区间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认为除万柳站、安定路站需重新进行方案设计调整以外,其余车站总体方案可行,原则通过初步设计评审。下一阶段可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优化,具体意见如下:
一、共性意见
(一)车站部分
9.初步设计总图中需注明站中、站两端的坐标和里程,车站两端头应注结构内壁面的里程和轨顶标高(可只注右线);
10. 扶梯段的宽度建议参考广州、上海的经验,取消检修通道,当上下行均设扶梯平列设置人行楼梯时最小宽度可采用1.2m;
11. 建议将站台宽为10.8m的双跨结构的中柱偏离中线设置,并将两个侧站台取等宽对称布置,压缩站台宽,十号线全线采用上述相同的处理方法;
12. 十号线应统一规定垂直电梯设置位置;
13. 十号线车站残疾人厕所设置方法应统一,并只留残疾人坑位,不单独设置;
14. 对将来可能实施的换乘车站,应在初步设计中提出合理、方便、有效、将来便于实施的换乘方案,尽可能不采用或少采用通道换乘方案;
15. 十号线车站规模普遍偏大,应优化压缩,具体方法:
(1) 在初步设计图中应将设备具体布置出来,并据此判断设备用房面积是否合适;
(2) 如合适则应优化房屋布置,做到紧凑合理。
16. 有人的管理用房应尽量集中一端布置,以取消一条消防专用通道。
(二)区间隧道
3.覆土厚度过大(例如超过6~8m)的区间隧道(包括渡线段等)建议进行回填土方案和建造两层结构方案的比较,根据外地经验,建造两层结构无论是经济上或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都是有利的;
4.断面过大或结构复杂的区间隧道,尽量采用竖井明挖以避免施工风险;
(三)关于桥桩保护方案应按“建设公司专题会议纪要”办理。
二、具体意见
(一)车站意见
1.万柳站
1. 建议取消下沉式广场;
2. 靠近郊区的车站应考虑小汽车停放场;
3. 结合地层条件要考虑基坑支护土钉墙的可操作性;
4. 出入口布置在车站两端,不便于马路对面的客流进出车站;
5. 本站客流应考虑将来形成环线以后的变化;
6. 过街通道进行优化。
2.科南路站:
(1) 科南路站客流小,是否可在车站中部设一部剪刀梯或取消一部楼梯,以缩短车站长度(8~10m);
(2) 风亭位置是否可放在车站南侧,建议进一步做工作。
3.学院路站:
(1) 本站主体结构面积达11796m2,必须优化,建议压缩东端头厅的宽度,取消南侧的外挂块,并对北侧布局进行调整,并可压缩车站西端长度(8m);
(2) 建议将车站南侧的两个出入口均调整为直达站厅层。
4.花园东路站:
(1) 车站长度可以压缩,具体方法:岔心到有效站台边是否可调为20;将电力用房调整至车站东端,故可压缩约13m;
(2) 优化换乘方案,预留将来实施的可能性,建议不用通道换乘。
5.八达岭高速站:
(1) ∮800雨水管改到暗挖段或将雨水管下面的站厅高度压低,以提高车站标高,减少车站覆土厚度;
(2) 优化车站西端建筑布置,尽量压缩车站规模(可压缩7m);
(3) 中间暗挖段距桥桩较近,建议在CRD工法的基础上加桩,取消桥桩的隔离保护桩。
6.熊猫环岛站:
(1) 10号线与奥运支线的运营方案,建议采用在熊猫环岛站十字换乘方案,同时将奥运支线与10号线的联络线改到南侧,并在熊猫环岛站区间出岔,并在此处增设渡线;
(2) 本站两线站台皆为16米站台,是否偏大,应仔细论证;
(3) 建议把公安派出所移至地面或车站外挂块内,并将牵引变电所移至地下二层,以缩短本站奥运支线部分长度(9~30m);
(4) 车站埋深3.8米,应尽量抬高;
(5) 运营管理用房应尽量集中布置,以减少疏散通道数量;
(6) 南部两个出入口宜南北向布置,以接近居民点。
7.安定路站:
(1) 在采用熊猫环岛站十字换乘方式后,本站即可按照独立运营的中间站重新设计。
8.芍药居站:
(1) 残疾人电梯(出入口处)最好移至西北口;
(2) 变电所布置宜做调整,尽量压缩车站长度(至少可压4~5m);
(3) 覆土3.55米是否可变浅,应进一步优化。
9.太阳宫站:
(1) 车站楼梯改为倒八字,以方便乘客;
(2) 中间暗挖段两单洞改为单柱双联拱;
(3) 西南风亭宜放在靠近出入口一侧;
(4) 尽量压缩车站长度(至少可压半跨)。
10.麦子店西路站
(1) 东北风亭向下平移,与出入口平齐,减少占用规划用地。
(2) 变电所②-③轴布置不合理,应优化,且内部备品库可取消;
(3) 污水泵房可移至迂回风道内,以压缩车站长度;
(4) 照明配电间15m2,应压缩。
11.亮马河站
(1) 建议车站站位西移,避开汇佳大厦,占用部分辅路或改移三环路下的部分管线,则车站北端地下一层即可归地铁使用,车站长度可压缩(至少2~3跨)。亦可考虑将车站南移放在燕莎商场停车场下,并改为三层。
(2) 优化换乘方案。可压缩
12.农展馆站
(1) 取消3号预留口,在4号出入口预留向北接口,则车站北端可缩短10m。
(2) 设备用房中间有柱,应改掉。
13.双井站
(1) 考虑到三环路客流多,出入口应尽量沿三环路布置;
(2) 对中间暗挖段结构形式应进行单拱双跨和双连拱或洞桩式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3) 建议站厅层设备区增加一个消防通道;
(4) 明挖段围护桩的入土深度过长,应进行计算;
(5) 站台部分设备区进入有效站台宽度按新规范采用2.5m;
(6) 车站西侧两个出入口通道均超过100m,故应设一个疏散出入口,实际上这种疏散出入口使用上很不方便,建议进一步优化设计,将这两个出入口通道控制在100m之内,取消疏散出入口。
(二)区间意见
1.起点~苏州街站区间
(1) 正线与出入段线的线间距宜进行调整,尽量加大以方便施工;
2.八达岭高速站~熊猫环岛站区间
(1) 城建七公司楼房若能拆迁,应对区间线路进行优化。
(2) 对楼房加固,应采用跟踪式注浆加固方案。
3.亮马河站~农展馆站区间
(1) 人行天桥桥桩托换问题:由于结构顶侵入桥桩很少,考虑是否可以加大线路纵坡,让区间从桥桩下错开通过。
4.工体北路站~呼家楼站区间
(1) 竖井位置不合理,如有条件,尽量与联络通道合并。
(2) 线路坡度进行调整,形成人字坡,尽量避开不利地层,降低施工难度。
(3) 考虑施工竖井设在辅路的可行性。
5.国贸站~双井站区间
(1) 国贸~双井区间的联络通道应减少一个,并调整线路最低点位置;
(2) 国贸~双井区间风井能否取消,请与环控应协调,如不可能出现有两列车堵塞在该区间的情况,建议取消。
专家组长:
2004年2月7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
降 水 初 步 设 计 方 案 审 查 意 见
1、鉴于降水对地铁暗挖、明挖、盖挖等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降水设计单位一定要做到:
(1)降水设计应考虑地下结构施工无水作业的要求,不仅要求主体线路无水施工,各辅助建筑物、竖井、风井、风道、盾构区间的横通道等亦应保证无水。
(2)对承压水位的控制,应满足结构抗浮、基坑抗突涌的要求;
(3)节约地下水资源。
2、评审委员对降水工作量的布置提出了一些意见,降水设计单位应本着上述无水施工的设计要求,结合各区段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3、适当加密观测孔,加强对降水效果的观测,排定降水工程的施工次序,减少无效的降水时间,最大限度的得节约水资源,降低工程造价;
4、要求再复核降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数值,并提供给结构设计、施工单位,及早做好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加固措施;
5、适当减少造价较高的“辐射井降水”的应用,在地面条件准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管井、自渗井降水,由整体设计上压缩降水工程及运行成本;
6、降水设计方案,应尽可能采用最新的结构设计方案,最新的勘察资料,及考虑周边基坑降水施工的影响;
7、由于降水施工要考虑复杂的地上交通及建筑物的影响,特别是受地下管线及既有工程、土建施工进度的限制,降水工程设计将分阶段逐步加以完成,要求设计单位按照评审委员的要求,认真进行修改调整,建议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专家组长:
2004年2月6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供电系统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2004年2月4日-2月5日,由市规划委主持召开地铁十号线供电系统初步设计审查会。经审查,议定意见如下:
一、设计内容比较全面,设计深度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并原则同意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供电系统初步设计的主要方案。
二、在下一阶段设计中,须完善的内容:
1. 牵引变压器的容量偏大;
2. 对于变电所无人值守的方式,应考虑过渡方案;
3. 核算全线变电所单边供电的运行条件;
4. 万柳、双井开闭所的容量,应综合二期工程统一考虑;安定路开闭所的容量,应综合奥运支线统一考虑;
5. 单路直流正负回路尾线的截面,不大于185mm2;
6. 10kV开关柜的宽度宜按照800mm考虑;
7. 配电变压器建议设在站台层;
8. 考虑今后设备尺寸变化,检修及维护通道应留有余地,开关柜等设备距墙距离不小于1米;
9. 站厅层变电所如设置电缆夹层,电缆夹层梁下高度宜不小于800mm;
10. 建议专题讨论牵引和降压变电所母线分段开关的设置;
11. 建议道床下的排流网,增加辅助排流线;
三、须与其他专业协调解决的内容:
1. 下部授流安全性优于上部授流方式,为保证安全,建议接触轨的授流方式进一步协调解决;
2. 由于采用复合接触轨,增加了牵引供电距离,提高了走行轨对地电压,建议协调相关专业,采取措施降低走行轨对地电压;
3. 电分段区的长度与车辆再生制动不协调,对安全和继电保护不利,应协调解决;
4. 变电所的土建设计应该满足供电设备的安装要求;
5. 低压开关柜的出线回路偏多,建议与动力照明专业协调,优化配置;
6. 岔区走行轨的断开处,连接电缆的截面应满足回流要求。
专家组组长:
2004年2月5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系统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2004年2月4日-5日通信专业评审组对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系统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评审组成员一致认为《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满足北京地铁十号线通信系统的功能要求并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设计依据充分,设计方案基本满足北京地铁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经过专家组讨论,形成如下审查意见:
一、 传输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建议采用双环于控制中心相切的
方案,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及带宽利用率。鉴于目前地铁项目尚无RPR + SDH方案应用实例,建议对该方案进一步论证,传输系统设备制式在设备招投标过程中确定。
二、 考虑到目前程控交换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建议公务电
话系统只在控制中心一处新设程控交换设备,各车站及车辆段设置具有交换功能的远端模块,设备容量待进一步核算。
三、 建议本工程区间电话单独敷设专用通信电缆。
四、 同意本工程无线系统采用与五号线合用小营控制中心集
群交换机及小区制组网方案。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建议基站采用双载频配置,且考虑到维护方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地下区间中继放大器的设置。
五、 建议本工程在控制中心新设一级母钟设备。
六、 建议在施工设计中综合考虑公安、消防及公网引入的基
础设施预留。
七、 公用移动通信引入机房不应含在通信用房内,需单独设
置机房。
八、 公务电话系统入网费及无线系统频率申请占用费应予充
分考虑,纳入本工程概算。
专家组长:
2004年2月5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2004年2月4日至5日,北京市规委组织专家组对十号线信号系统初步设计进行审查,专家组在仔细听取了设计单位详细方案汇报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意见如下:
北京地铁十号线信号系统设计技术原则明确,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合理,方案比选客观、准确,文件内容详尽,符合初步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选定的准移动或移动ATC系统能够适应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今后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到性能价格比最优系统设备。专家组同意该系统的初步设计,设计单位可以以此为依据开展下一阶段设计工作。
专家组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 在不影响平均旅行速度及站停时间的条件下,考虑在个别车站采取适当措施,保证90秒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二、 为方便行车组织,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建议优化安定路站线路配置;
三、 下阶段电源系统(含UPS)设计应按一体化考虑,以减少设备类型数量;
四、 系统检测、诊断的内容、方式以及实时性要求应进一步优化,应明确设备故障检测精确到板级的指标要求,关于设备模拟量的检测要求是否需要可再探讨;
五、 信号系统与FAS系统的接口功能应与总体单位进一步明确;
六、 ATS系统设备应能在“通信通道故障”以及中心设备产生对行车有重大影响的故障时自动降级为车站自动控制;
七、 建议取消“车站联锁应急控制盘”;
八、 有关信号机的设置及显示方式应进一步研究;
九、 进一步补充可靠性、可用性具体考核指标;
十、 维修体制的设置应考虑采用新技术后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核定机构的设置及定员;
十一、 信号主要器材的选型应考虑技术发展、环境及工作条件等综合因素。
专家组长:
2004年2月5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AFC系统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AFC系统初步设计内容全面,基本达到了初步设计深度,总体上基本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原则上同意系统设计方案,但设计文件中的内容出现了设计深度不统一的情况,未能完全反映北京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实际需求,部分设计内容不完善、设计指标不明确,建议在后期设计中予以修正,具体意见如下:
1. 系统管理模式中提出的四级管理模式不符合实际需要和运营特点,应修改为三级管理模式,即地铁AFC管理总中心,10号线线路管理中心,车站计算机系统三级,设计文件中列举了系统运行管理要求,但未能将该运行要求与地铁管理总中心、线路中心及车站计算机结合起来考虑,系统结构设计上与AFC管理总中心的关系不明确。
2. 初步设计方案未提供客流数据,系统内关键设备的配置是否合理如中心计算机系统、自动售票机、闸机等难以判定,该配置数量与客流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在设计文件中说明。
3. 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内容如票种介质的选择和定义不明确,设计文件中出现了较多篇幅说明AFC系统的选型、储值卡的选型、单程票的选型,建议设计文件予以删除。作为AF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设计方案对于单程票的应用和管理的设计描述与实际运营应用有相当距离,应至少明确单程票的应用管理要求、技术规格要求、安全保密处理要求、单程票流程处理要求,同时还需要对AFC管理总中心提出相应的实施技术规格要求。
4. 系统中心计算机、网络结构及车站计算机设计应充分考虑先进性要求,对于安全和可靠性运营的考虑不充分,建议在中心计算机系统增加双机热备份要求,明确中心计算机及车站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性能要求及数据存储要求,明确系统中重要数据查询管理的性能要求,数据下载的性能要求;网络结构设计没有冗余备份,建议在中心计算机系统中设置双路通信;系统数据存储及灾难备份在设计中没有体现,建议增加。
5. 中心计算机及车站计算机系统有关系统构成及功能应明确票务中心与本线路计算机中心之间的职责区别,同时需要单独为票务中心配置相应的管理和运营设备;中心计算机系统功能应按照模块进行设计说明,应慎重考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两重需要,特别是管理模式的适应能力。
6.部分设备如自动售票机、闸机的技术规格应完善,如:
1) 自动售票机
A. 纸币处理模块应至少接收16种面值纸币;
B. 不同的票种不能同时发售;
C. 应有金融卡的处理接口;
D. 找零应考虑硬币及纸币;
E. 应考虑设置自诊断及自检测功能要求;
F. 设备数据要求及网络通信要求应明确;
G. 设备的扩展处理要求应明确;
H. 应用操作的界面及乘客服务要求应明确。
2) 自动检票机
A.设备的数据处理及存储要求应明确;
B.设备应设置自诊断及自检测功能;
C.设备的处理指标应提高,如开门时间0.5秒过长;
D.设备应提出查询及数据跟踪处理功能要求;
E.设备应提出维护处理要求。
F.应提出权限管理及动态参数管理要求;
7.本线路AFC系统建成之时,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已经初具规模,本线有12站作为换乘车站与其他线路换乘, 本设计方案没有考虑换乘车站建设的工程实施要求,特别是在各线分步骤实施的条件下,如何在工程实施上保证网络化一票通和一卡通的实施,同时从运营管理角度考虑,在本线路存在多线路共享车站设备资源的条件下,如何协调系统的工程实施、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的关系,需要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9. 系统设计文件中没有对系统工程的设计、开发及系统的安装调试周期提出要求,建议在设计文件中补充。
10. 设备数量及配置需要充分考虑系统运营管理及未来客流动态变化的需要,如在熊猫环岛站等客流经常出现动态变化的车站,应尽可能多设置双向闸机;同时自动售票机、检票机等设备的计算参数和依据,应结合乘客操作水平及运行经验予以修正。
11. 黄庄站等个别车站的检票机布置与出入口较近,易造成乘客拥堵,建议进行调整。
11.设计文件中个别错误如:
1)图纸文件说明与图纸不符,个别站设备统计有误;
2)IC卡读写次数大于100000次,应为IC卡读次数无限,写次数小于100000次;
12. 专家建议考虑到北京未来大规模网络运营及本线为奥运服务的需要,应补充车站电子客户服务系统,该系统中应能反映:
B. 车站乘客购票及乘车指导;
C. 网络化车站显示及路线、票价指导;
D. 车辆到达及出发时间显示;
E. 车站重要信息提示;
F. 其他信息提示等。
考虑到北京地铁运营的人员特点,本线管理中心应补充系统管理工具,包括系统服务器检测和管理工具、系统网络管理及故障检测工具、系统数据库及数据管理工具等;考虑到一票通的应用需要,建议北京市轨道交通统一考虑一票通的技术规格要求。
专家组长:
2004年2月5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机电设备系统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2004年2月4日至7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从事地铁运营、建设、设计、研究的有关机电专业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机电设备系统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机电设备系统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及灭火系统、动力照明及配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自动扶梯及电梯系统和人防系统。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对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初步设计作的总体汇报和各专业设计负责人作的各专业详细汇报后,仔细阅读了有关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并分专业组对各系统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机电设备初步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设计原则明确,系统功能基本满足使用要求,设计深度基本满足初步设计要求。
二、 系统设计基本合理、安全、可靠,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系统构成全面完整,系统设备选型、设备用房规模较为合理。
三、 设计采用了一定的新技术,优化了系统设计构成,节省了设备用房规模。
四、 为了更好的完成初步设计工作,为展开施工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议对初步设计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1、 机电设备系统涉及的专业多,同时还与土建结构、其它相关专业、市政配合关系密切,应加强总体设计及各专业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2、 继续对相关专业的系统设计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包括系统构成、设备选型配置、运行工况等。
3、 对一些实施难度较大、影响面较广的建议,如预留生饮水装置的建议等,作进一步的专题研究和论证。
4、 人防设防的相关要求应在其他相关专业设计中予以落实。
五、机电设备系统各专业初步设计专家具体审查意见附后。
机电设备系统初步设计审查专家组:
2004-2-7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概算组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概算组对地铁十号线的初步设计概算充分进行了讨论,并就概算中有关具体问题与各设计单位交换了意见与论证。经评审后认为十号线一期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基本符合造价管理及概算编制的有关规定,并就概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如下:
一、结构工程:
(一)个别车站及区间项目的工程数量认为偏大,比如喷射砼数量,注浆数量、临时钢支撑等应与设计人员进一步核实予以调整;
(二)建议概算编制人员对设计人员提出的工程数量逐项进行核实确定,以避免设计人员提出的工程数量与概算编制原则的口径不一致。
二、降水工程:
(一)降水方案虽然是在初勘基础上确定的,但认为方案偏于保守,包括管井的布置间距及采取的排降方式;
(二)降水概算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项目计算工程数量偏高,比如:道路恢复按两次计算,管井电缆的布置数量与临时设施包括的内容重复,现场备用发电机的租赁台班按工期的两倍计算,泥浆的计算体积均按2.5倍计算等,此部分内容概算应予以修改核减;
2.降水前期费用的工程数量应进一步核实,以完备计算依据。
(三)地铁十号线降水费用3.66亿,认为投资偏高,概算组建议:降水费用的计算主要涉及降水方案、主体结构施工工期及降水工期,故应组织技术组专家进一步共同充分论证,优化降水方案及尽可能压缩工期,以降低工程投资。
三、其他问题:
(一)、信号工程的电缆支架工程数量与通信工程有重复,建议信号工程与通信工程共用的支架费用列入通信工程概算,信号工程仅保留本专业部位的支架费用;
(二)、人防工程的设备应进一步由设计院与供应商询价,概算组同时对设计图纸数量进行核实,以便降低概算费用。
(三)、建设单位总包管理费本工程按总造价的1.8%计列,鉴于本市地铁建设单位体制的改革,本费率应由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公司报出详细资料,并与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协商确定。
专家签名:
2004年02月06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综合组
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2004年2月4日-2月5日,由市规划委主持召开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除七座暗挖车站外)初步设计审查会。市各有关委、办、局、相关区政府及各市政专业公司等单位参加了会议。经审查,议定事项如下:
一、 原则同意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
二、 请设计单位对提出的各车站及区间涉及到的市政管线保护措施与各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特别是对车站上方现状保留管线要有加固措施,确保运行安全。
三、 请建设单位到各市政主管部门办理报装手续,落实各车站及区间所需外部市政配套工程的方案。
四、 请建设单位找市供电公司进一步完善、落实全线牵引变电站的外部供电方案。
五、 对全线需新建配套市政管线及永久改移的现状管线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一并完成管线设计综合,并以此为依据尽快委托各专业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
六、 关于车站出入口、风亭与现状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防火、安全等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待各站设计图纸完成后,报市各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七、 对于管线改移、交通导改及施工期间需占用的绿地,请建设单位向园林主管部门一并申报。
八、 全线施工降水方案应考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桥梁、地下管线等)及地面的影响。确需加固的建筑物、构筑物应按照先加固后降水、再施工的程序进行。
九、 沿线穿越河道段,请建设单位与河道主管部门联系。
十、 关于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请商交通管理部门确定。
十一、 请建设单位委托有关设计单位尽快完成地铁与地面交通换乘、车站客流疏散及车辆停放等交通问题的规划方案。
十二、 关于知春大厦人行天桥和卫星人行天桥的处理方案应进一步研究落实。
十三、 请设计单位与各专业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隆博广场西侧施工竖井位置与周围管线的关系。
十四、 农展馆站西侧两个出入口位置及预计施工期间对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两使馆有可能产生的影响,需先通报外事主管部门。
综合组
2004年2月5日
地铁四号线、十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评审专家和参会单位名单
一、 专家名单
(一) 土建组:施仲衡、江亿、金锋、崔玖江、余家康、沈景炎、王梦恕、史玉新 侯景岩 王元湘 陈德全 孔繁达 郭金有
(二) 线路组:李腾万、沈建文、黄桂兴、郑晓巍、战明辉、王万忠、江成、韩启孟、张立国、倪昌
(三) 设备组:丁复华 赵力 张云太 黄旭虹 刘卫平 张国芳 方薇 王永清 张兆贤 牛英明 张希宁 殷锡金 李东宝 胡新光 顾庆宜 陈应琦 苏威达 董健强 黄文明王文科 傅文华
(四) 概算组:张勇胜 张立臣 张振兴 曾伟源
二、 参会单位及人员名单
市发改委:张勇胜 曾伟源
市交通委:靳春立
市建委:贺毅
市园林局:徐增祺 邱路民
市林业局:潘声雷
市文物局:王有泉
市环保局:白文杰
市人防办:韦江 石光
市自来水集团:王耀文
市交管局:李国兴 陈金瑞
市市政工程处:张嘉凯
河湖管理处:甄素荣 谢红玲
市规划院:陈景丽 马东玲
市供电公司:许颖
热力集团:王伟 吴德恩 李晨光 杜丽娟 祈铮
燃气集团:唐骏
北京通信:余东飞
歌华有线:张东
中关村信息公司:毛栓仁
丰台水利局:白美春
海淀水利局:杨冠宁
北京铁路局:曹全 李捷
市规划委丰台分局:屈金亮
地铁建设公司:魏怡 张艳英 孙静 唐月梅 吴铀铀 牛广武 李明
地铁运营公司:战明辉 赵力
地铁咨询公司:丁复华
市市政院:王凡 翁红 余乐
市城建院:郑晓巍 路宗存 顾青 闫振 葛燕 张玲 丁向京
铁四院:刘正自 刘利平 韦毅 何程光 刘丁慧 王艺 石太伟
中铁电化院:杨啸勇 刘宝坤 沈一 张云太 白雪莲 颜燕 赵焱李彩英
总参四院:紫永生
中铁隧道院:张志亮 王宁
首页  规委简介  政务公开  网上办公  政策法规  资讯·服务  规划专题  公众参与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规划导航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0号   webmaster@bjghw.gov.cn   邮政编码:100045
监督电话: 68020689  传真: (010)65127141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26 2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