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3|回复: 2

[转帖]形形色色的“寄生虫”盘踞腐蚀北京地铁

[复制链接]
某车迷  发表于 2004-4-10 19:28:48 |阅读模式
“王菲自杀了,董文华出事了!请看最新的报纸消息——”这样骇人听闻的吆喝声想必每一个人听了都会停下脚下步看上一眼,并随手买上一份看个究竟,但是等那份价格不菲但是制作粗糙的报纸拿到手里时,绝大多数人禁不起不住连呼“上当”,因为报纸中既没有王菲的“自杀”消息,更没有董文华“出事”的内容。在北京的地铁站里,长期活跃着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利用地铁中人流量大,人员密集,且相对隐蔽的优势,长期活动在地铁中,利用不同的方法挣钱发财,与管理人员打“游击战”。专家指出,清除“寄生虫”必须要多管齐下,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寄生虫”活跃在一线环线地铁因为他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地铁中庞大的客流量,地铁部门的工作人员人形象地把他们称为地铁中的“寄生虫”。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地铁站中这些形形色色的依靠地铁谋生的“寄生虫”生活状态,千龙网记者专程进行了跟踪采访。通过几天的采访发现,这些“寄生虫”的生活竟然也是有滋有味,而且内部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
  4月3日,千龙网记者一大早利用乘客较多的时间从地铁四惠站上车,沿一线地铁坐往苹果园方向,因为四惠站距离始发站较近,客流量不算太多,上车后不久就听到了一阵阵的叫卖声:“XX时报、X新报……”寻声望去,一个胸前挎着大包的小伙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出现了,手里还拿着一沓报纸,小伙子一边吆喝报纸的名称,一边还不忘把今天报纸的头条内容自由地渲染发挥一下。
  为了和小伙子套近乎,记者专门卖了一份他手里的报纸。小伙子告诉记者,他是赶着早上的第一趟地铁进站的,把包里的卖完之后,会有人给他送进站来。所以一般只要进了地铁,就一天不会出去了。中午的午餐就放在包里,千龙网记者一看,红色塑料袋里装的“午餐”是两个包子和几张油饼。
  地铁过了国贸站之后,上车的人渐渐地越来越多,大概因为人太多,卖报纸的小伙子随着人流下车了。虽然地铁车厢里的“寄生虫”因为人多不便穿梭,但是在站台上这样的人却渐渐地多了。
  建国门是换乘的车站,人员相对密集,记者选择了这一站下车。果然不出所料,一下车便看到站台上有几个满身污垢的捡拾垃圾者,他们也是地铁“寄生虫”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捡拾垃圾者见记者手中的报纸圈成了一圈,便一下子判断报纸是准备丢弃的,于是便凑上前来满脸堆笑地问记者索要:“您这报纸不看了吧?给俺得了,省得您还得丢!”记者见这位十分健谈,便和他攀谈起来。
  这位捡拾垃圾者告诉记者,在地铁里干虽然不像在大街上捡的垃圾多,但是地铁里干净,不用被风吹日晒。“那你是不是天天都得花三块钱买一张地铁票呀,这样成本就高了吧?”记者问。“也不一定天天都买,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人混进来,票就省了。”
  上午10点左右,地铁里的人渐渐少了,“寄生虫”们最活跃起的时候到了。一对相互搀扶着的母女是在王府井一站上车的。母亲大约五十多岁,女儿看上去像个盲人,其实记者曾多次在地铁中见过这对母女。“为了给孩子看眼睛,我们花光了所有的钱,好心人行行好吧……”母亲的手里攥着一些零钱,伸到两边的乘客面前要钱。记者拿出一元钱递给母亲并示意让母女坐下时,母亲很警觉地拒绝了。
  从早上到下午四点多,记者在地铁中见识了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地铁“寄生虫”。他们兜售两块钱一盒的北京风景扑克、五块钱一本的过期的杂志、一块钱一串的小香包、小铃铛,等等。
  地铁“寄生虫”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经过几天来的连续采访,记者从地铁站里的工作人员口中证实了地铁中的“寄生虫”确实不下十余种。在复兴门地铁站里,检票口的一位姓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在地铁里工作了十多年,原先地铁中并没有这么多的“寄生虫”,也就是在近一两年之内,伴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外地人进京的数量越来越大,这样的人相应的才多起来。
  “卖报纸是地铁中最常见的。”这位郭大姐一边检票一边告诉记者。她说,这些人利用地铁中相对封闭,乘客可能常常会感到无聊的心态,兜售各种各样的报纸,这些报纸大多是没有刊号的街头小报,上面刊登内容自然大多都是杜撰的。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正规的报纸利用地铁中人多来搞个促销。而卖报的多半以年轻的小伙子为主,不过偶尔也能遇到一些小孩儿和妇女们。
  “乞讨者是地铁中最多见的。地铁两边排开的座位结构给乞讨者创造了很大的方便,进了一节车厢后,他们‘左右开弓’,很方便地就可以向排坐在两边的乘客伸手要钱。”乞讨者中多以老人和小孩子为主,他们衣着破烂,身上常常散发着恶臭,一面利用人们的同情一面利用人们对他们特殊气味的厌恶,达到要钱的目的。“这些人是最难管理的,他们中有的确实生活十分困难,但是也有一部分并不是看起来那样可怜。”郭大姐说。
  地铁中的流浪歌手也为数不少。记者就在地铁中见识过不少。所谓的流浪歌手其实分为好几种,有的是确实热爱音乐的年轻小伙子们,乐此不疲地弹唱着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在地铁里,他们不主动要钱,大多都是一些欣赏他们歌声的人们主动给。也有一些“歌手”靠一把二胡、一把破旧的小提琴,到一节节的车厢里卖唱,这种歌手多以残疾人为主。而且他们的身边会带一个同伴替他们收钱。
  郭大姐还告诉记者,地铁中捡拾垃圾的人在地铁中是最活跃的。他们会背一个大袋子出入于每一个节车厢,每一个地铁站。主要靠捡拾乘客扔下的报纸、易拉罐、可乐瓶、矿泉水瓶等等可以回收的物品来生活。他们的目光十分“犀利”,常常会为了一个矿泉水瓶跟着一个乘客坐好几站地。
  除此之外,地铁中还有一些推销各类产品的人,产品的种类涉及很多,女孩子用的化妆品、小饰品,以及男士的剃须刀等,应有尽有。有的则在地铁出入口摆起了地摊,卖一些低价进来的鞋垫、钢笔、鲜花、箱包、盗版光盘以及玉米棒、冰棍等食品,还有的则三五一群地做起了“产品调查”。



  “寄生虫”肥了,地铁乘客们苦了
  “这些人给北京地铁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破坏首都地铁形象。”在地铁站口,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从地铁出来的市民,一位刘先生这样表示,“作为首都,而地铁又是首都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全国各地甚至国际友人来到北京之后一般都会乘坐,这些‘寄生虫’势必会影响到首都的整体形象。相关部门确实应该拿出办法来治理这种不良现象。”
  “社会上许多的具有不良影响的小道消息就是通过这些人传播的。他们不但污染社会空气,而且还常常搅得人心惶惶。”旁边一位女士听到记者在谈论“寄生虫”的话题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正如这位女士所言,记者发现地铁里这些“寄生虫”们似乎都认识,进了某一节车厢后他们互不理睬,但是一出车厢他们就会自然地聚到一起。
  “这些人对社会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他们中的乞讨者其实多半都是假的,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可怜;而那些捡拾垃圾的人常常又是细菌的制造者,他们把地铁中的垃圾箱常常翻个底儿朝天,严重影响着地铁中的卫生。”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列举出许多“寄生虫”们的危害。
  在几天的体验中,记者发现,这些“寄生虫”们很会利用乘客的各种心理。比如乞讨者,他们往往愿意向那些穿着考究的人伸手,而这些人又觉得当着这么多的人的面儿不好意思拒绝,或者出于对这些人的厌恶只能掏钱给他们。有的乘客为了躲避他们的纠缠,不得不闭上眼睛假装睡觉,但是乞讨者仍不死心,会采取各种办法让乘客睁开眼睛。至于那些小商贩们,更是会察言观色,他们一上车就会先找那些年轻的情侣们,并纠缠着让他们购买自己的东西。
  尽管广大乘客对这些“寄生虫”们是怨声载道,但是“寄生虫”的活动却是屡禁不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能从地铁中获得不小的利润。记者给一位卖报纸的“寄生虫”算了一笔帐,仅在记者乘坐的一节车厢里,他两块钱一份的报纸就卖出六份,其实仔细看他的报纸粗制滥造,成本最多也就五角。这样一来,一节车厢的卖出的报纸他就能赚九块钱,而一趟地铁中最少有十节车厢,这样一趟车下来就是九十元。如此巨大的利润自然成了他们活动的最大动力。
  其它的一些小商品也是如此,他们兜售的小商品成本价不过几毛钱,但是最后卖出的价格去是成本价的几倍。巨大的利润让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对,但仍然铤而走险。
  北京地铁公司客运处的工作人员范西来告诉千龙网记者,这些人出售的商品往往是“三无”商品,质量很难保证。比如他们出售的报纸多为一些传播小道消息的小报;而他们出售的食品、生活用品也大多都不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此外,这些人还常常在地铁里干一些投机的事情,比如逃票、使用过期票、甚至非法倒卖地铁票、月票及各种发票。
  根治“寄生虫”现象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实这些年我们对地铁‘寄生虫’的治理一直都没有松懈过,但是效果总是时好时坏。”范西来无奈地告诉记者,这群人流动性特别大,而且长期在地铁里活动,他们熟悉地铁中的管理办法,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的对策。比如地铁公安分局的民警们一般在早中晚三个客流高峰出来值勤,他们就会避开这三个时期。而遇到节假日或者其它特殊日子时,他们也会有很多的办法避开工作人员。
  地铁公安分局有一个分队是专门治理这些闲散人员的。治理他们的办法其实也很多,比如没收他们出售的商品、罚款、有的甚至还会拘留。遇到残疾人、老人小孩儿乞讨的,则会想办法将他们妥善安置。可事实上效果并不明显。
  “他们有很多的办法来躲避检查。”范西来说,比如卖报纸的人,他们会把报纸放在随身的包里,让检查人员无法判断报纸是卖的还是自己看的。甚至那些出售小商品的,办法更是绝妙,他们把会把出售的小商品藏在内衣里,躲避检查。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的教授林国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地铁中这个特殊群体的形成和北京近几年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有着直接的联系。外来人口的增多,使得地铁的客流量加大,“寄生虫”就随之产生。
  其次,地铁中的特殊环境使得在地铁中赚钱相对容易,自然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地铁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块“肥肉”。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确实证实了林教授的这句话。整天在地铁里卖报纸的小伙子在和记者聊天时告诉记者,他在地铁里卖一天报纸,能赚到100多块,但是据记者判断这个数字仍然是个保守数字。而那些捡拾垃圾的人更是“无本万利”。河南老头说他一个夏天能够把上大学儿子一年的学费挣出来。
  “要想一下子根治‘寄生虫’这种现象,暂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在短时期内形成的,根治起来也不会那么简单。”林教授表示,尽管有困难,但是工作要坚持做下去,这就需要社会各界通力配合,相关部门不断地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多为一些无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这样就能分散一部分地铁“寄生虫”。
  此外,林教授提醒,广大市民也应该配合相关部门,拒绝向乞讨者随意施舍,拒绝购买地铁中小商小贩兜售的商品。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寄生虫”造成压力
24_814.jpg
发表于 2004-4-10 23:03:36 |

[转帖]形形色色的“寄生虫”盘踞腐蚀北京地铁

有哪条法律禁止乞讨了!!!
上次不是有个讨论,说禁止乞讨是违反宪法的吗?
发表于 2004-4-11 00:02:58 |

[转帖]形形色色的“寄生虫”盘踞腐蚀北京地铁

我转了!!!
http://www.dweek.com.cn/forum/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02&ID=19027&Upflag=1&Num=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26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