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2|回复: 2

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公交化轨道交通方案浮出水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1 15:40:22 | |阅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1日11:12 扬子晚报

  苏锡常拟建公交化轨道交通网
  让许多人牵挂的区域性轨道交通露出了明亮的曙光。日前在南京召开的一次专家评审会上,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正式浮出水面,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公交化的区域性轨道交通方案。
  
  去年9月底,省政府正式批准进行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并成立了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建设厅和苏锡常各市规划局、建设局主要领导构成的领导小组,东南大学、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百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专家担纲设计。
  省政府批准实施的《苏锡常都市圈规划》,明确了轨道交通将作为未来都市圈公共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苏锡常各市也已调整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布局规划。课题具体负责人、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东南大学教授黄卫,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规划调研,重点研究了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战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轨道交通与城市布局的关系,轨道交通与沪宁杭城市的交通衔接等。据透露,通过评审的这一研究,几乎回答了人们所有感兴趣的问题,诸如苏锡常都市圈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建区域轨道交通,如果要建将从什么时候起实施,线路铺设经过哪些城镇,老百姓在何时能搭乘这种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等等。
  有关人士传递出的消息表明,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网,与目前国内已实施的珠三角轨道交通不同,将是国内第一个公交化的轨道交通方案。也就是说,构想中的这一轨道交通网,不仅保持了快捷、准点、安全、舒适等特点,而且站点密集、发车频繁,人们很方便从其中的任何一个中心城镇抵达另一个地方。
  苏锡常为何率先望“轨道时代”
  与其他交通设施相比,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需要投入昂贵的资金,而且建成后的正常运营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专家们对建设轨道交通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参加研究及评审的专家们,却对苏锡常轨道交通的上马传达出非常乐观的信息。
  按照经验,世界上许多城市开始大力建设轨道交通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1500—2500美元。地处长三角北翼的苏锡常,目前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地区,不仅城镇密集、经济活跃,而且人员、物资流通也非常频繁。有关数据表明,目前这一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其中苏州市区及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无锡市区及江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甚至超过4000美元。
  苏锡常都市圈除了三个特大城市外,其下辖的9个县级市以及292个乡镇均具备相当的实力。整个地区的城镇密度达到173.71个/万平方公里,其中县级以上城市密度为6.86个/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也已达到57.3%,这些数据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专家预测,这一地区的快速增长势头还将得以延续。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除了铁路外,苏锡常都市圈目前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5万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5800多公里。但尤其是东西向的过境运量比重偏高等,使苏锡常地区的综合交通设施通行能力不足,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运输负荷大。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向富裕型转化,这一都市圈内的人员交流更趋频繁,人均出行次数逐年增加,对出行的舒适程度、方便程度、快速程度、安全程度、准点程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轨道交通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互动层面上,专家们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其中苏锡常与上海形成的“前店后厂”的错位分工,使这一地区对现代交通体系的依赖程度愈加显著。在苏锡常都市圈内部,越来越明显的郊区化趋势,也需要中心城市的产业进一步合理地扩散和升级,人口有效地往外疏散,从而带动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有关专家说,在这一过程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是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蔓延、避免外溢式扩展造成“回波”效应的有效措施。
  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经历了发达的水运时代、铁路运输时代之后已进入公路运输时代的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城市轨道和城际轨道交通已具备了条件。它不仅不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相反能通过轨道交通,使其初期采用的“交通引导发展”策略向“轨道支持发展”战略提升。
  1150公里轨道穿越苏南沃野
  轨道路网何时铺?经过咱家吗?生活在苏锡常的人们,最关心这些。对此,东南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陆振波博士翻开文本,向记者细说苏锡常轨道路网的建设构想:
  2003-2010年。2003年完成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近期完成沪宁线主轴的前期研究工作,为开工建设做好准备。2007年开工建设沿沪宁主轴线,串联苏锡常三大中心城市,并与南京、上海轨道路网对接,争取在2010年左右完成。
  2010-2020年。以三大主城为中心,建设放射线及次中心城市联络线,争取5-10年内轨道交通网络初见规模,10-20年内形成以沪宁线为主轴,连接都市圈内各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及工业园区的轨道交通网络。
  驱车苏锡常都市圈,处处感受到:出了城门还是城。为适应日渐迅猛的城乡一体化,苏锡常轨道路网分成三路:城际轨道,满足人们在不同城市间的迁移;市郊轨道,承担城市中心区和郊区间的出行需求;市区轨道,承担市区内客运需求。
  再过20年,从地下的轻轨到地面的轻轨,再到空中的高架,1150公里的轨道将穿越苏南沃野,把繁华的城市、富庶的城镇揽入网中。文本中规划了12条线路:5条骨干线,即L线,其中L1为沪宁线,L2即沿江线,L4连接澄锡杭,L5贯穿苏嘉杭,这四条轨道走廊,不仅是苏锡常轨道路网的骨架,而且把长三角主要城市连为一体;5条市区线,即U线,它们与骨干线纵横交织,为中心城市市区内的轨道交通线网提供补充;2条连接线,即S线,它们像毛细血管,在各座城市间勾连网络。
  “轨道公交”开到家门口,候鸟式生存成时尚
  在沪宁线上,有这么一群人如此生活:周一早上搭火车去苏州、上海上班,周五晚上赶回常州、无锡的家。
  飞来飞去的生活,很累人。然而,在10年后,沪宁线上的“候鸟式生存”会变得很轻松:全长179公里的轨道L1线,横贯苏锡常市区及两侧卫星城。等到苏锡常轨道路网全部铺成,尤其是城际轨道与市内轨道联网,并通过换乘枢纽和市内公交、铁路、公路无缝对接。到那时,从常州赶到苏州,只要1小时;从苏锡常主城去县城,只要40分钟;去卫星城,30分钟!更重要的是,苏锡常轨道路网将西连南京,东接上海,北望苏中,南襟浙北。那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变化!在苏锡常,我们完全可以在1000多公里的轨道上流动,跨城就业,跨城生活,也许会成为大众生活方式。
  采访中,陆振波博士不断提醒记者:与珠三角的轨道网不同,在苏锡常轨道路网上,开的其实是公交车。“为了分担40%的区域客流,苏锡常的轨道必须要联系城市,多设站点,多发车。光是L1线沿线就预设56座车站,包括4座大型换乘车站、9座一般换乘车站。在高峰期,三五分钟发一班车。”方便,并不意味速度慢。轨道公交每小时能跑100公里,入网的城市、城镇之间,最远的,了不得花1个半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轨道路网和常规公交路网间,新建大量的综合枢纽站、大型接驳站、一般换乘站,以方便换乘。常规公交线路终点尽可能调整,贴近轨道交通终点,以便建换乘站。而轨道公交与私家车,甚至自行车,也要进行衔接。每个大中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换乘车站,一般会设计大的机动车停车场。规模较大的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周围,甚至会考虑建地下自行车停车场。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正在苏锡常乃至长三角铺开的三张大网,将给几十座人气、财气蒸腾的大小城镇重整时空,组团集群。让我们大胆畅想,办公室和住所之间的距离,可能越拉越远:10公里、100公里、300公里……
  [新闻附件一·轨道交通好在哪里]
  根据服务范围,轨道交通可分三种: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区域快速铁路。对轨道交通的优点,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教授徐吉谦概括为:运量大,普通公交车每小时运送2000—4000人,无轨电车8000至1万人,而中运量轨道可以达到1万至1.5万人,至于大运量轨道更是高达3万至6万人;占地少,同样的运量,轨道交通占地仅是高速公路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无污染,轨道交通用的是电,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速度快,平均时速可达100公里左右;准时,轨道交通自动控制性高,发车、停站、运行全程控制,迟到几秒钟就算误车;舒适,车厢全封闭,坐在车上可以读书、聊天。
  [新闻附件二·赔钱的买卖怎么做]
  1150公里的苏锡常轨道路网要花多少钱?再精打细算,也得投入2038亿元!另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世界各国(地区)轨道交通中,除了新加坡、中国香港,几乎都经营亏本。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即便在财大气粗的发达国家,政府已不再大包大揽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正由“福利型”转向“经营型”——由政府组织,公私多元化投资,建管分离,商业化运作。基于此,专家们建议: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初期应以政府出资为主,但到中后期应向多元资本打开大门,用社会的钱办社会的事。而轨道交通的运营,也应走“国家所有,商业化运作”,同时,要兼顾福利性,让多数人坐得起轨道公交。
  [新闻附件三·发展轨道交通不能一哄而上]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文,批评部分城市盲目攀比,争上轨道交通。国办在通知中,就申报地铁划定4项基本标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0亿元,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规划线路客流量在高峰期单向小时3万人。而申报轻轨的城市,此四项指标应达到:60亿元,600亿元,150万人,1万人。国办指出,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堵塞特别严重的大城市,优先支持发展轨道交通项目。而对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大、欠发教师、公务员工资、政府筹资能力有限的城市,不批准其发展轨道交通。
  什么样的城市适合上轨道交通?徐吉谦教授认为,在人口密集、交通强度大、土地紧缺的区域,选择轨道交通比较合理。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都市,轨道交通已占公共交通的一半以上。北京近期也宣布,在5年内,新建城市轻轨、地铁增加300公里。建不建轨道,还有个基本前提: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因为,1公里的轨道交通,成本需要2亿—3亿元,而高速公路公里造价仅为4000万元。如此分析,作为国内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苏锡常的轨道路网,肯定要上。顾新东孙巡(新华日报)

发表于 2003-12-20 17:25:53 |

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公交化轨道交通方案浮出水面

长三角的构想就是不一般呀。。。
发表于 2003-12-22 12:30:43 |

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公交化轨道交通方案浮出水面

下面引用由上局金段2003/12/20 05:25pm 发表的内容:
长三角的构想就是不一般呀。。。
珠三角的城际轨道交通早就提出来了,涉及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佛山、江门、珠海8个地级以上城市。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17 2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