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题图为火车站南广场透视图。 |
|
 |
|
上图为火车站高架候车室室内效果图。□记者杭兴微摄 |
|
设计规模是现有面积的5—6倍,预计2009年建成投运
本报讯(记者陆天荣)总投资21亿元、总建筑面积13.36万平方米的苏州新火车站,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预计到2009年10月建成投
运,其设计和规模将达到百年不落后水平。昨天下午,由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市政府和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等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了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
新火车站站屋方案是:设计规模为4万平方米,是现有火车站站屋面积的5至6倍;现有苏州站站场规模为3台8线,就是3个站台和8条铁轨线,新火车站站场规模将扩大到有7个站台和16条铁轨线,其规模比现在翻了一番多。其中沪宁铁路普速站台为4台9线,沪宁城际铁路站台为3台7线。新火车站站屋和新站台线,将满足2020年(近期)日发送旅客56776人和164对(目前停靠苏州站旅客列车为68对,其中始发5对)客运列车的需求;也将满足2030年(远期)日发送旅客81451人和186对旅客列车的需求。其建造规模有望100年也能满足需要。
目前新火车站站屋方案已经由铁道部组织国际招标确定,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崔恺亲自担纲设计。
该方案在设计理念上将突出“以人为本、以流为主”原则,体现绿色环保车站理念;在建筑形态上体现苏州特征和苏州元素,延续城市文脉和肌理,以创造“苏而新”的时代建筑,其设计理念将与千年古城同辉;在总体布局上,设计为跨线建站,即地面两层,设南北两个广场,旅客从南北两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车站候车室;地下为三层,南北两个广场通过地下通道相联沟通,并与地铁直接沟通。旅客从火车站台出来后,就可在地铁车站上直接乘坐地铁到达城区。
据介绍,在13.36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中,除了新火车站站屋面积外,高架候车屋面积18280平方米,地面层面积为10322平方米,出站层面积为9393平方米,商业用房面积为3252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建筑为3252平方米,辅助生产生活用房面积4780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面积为74893平方米,相关跨线设施面积为12778平方米,地下中央人行联系通道面积为7748平方米和地下两端联系车道面积为5026平方米。
■车站建筑:改建后的新苏州火车站位于新、老区交界的原站房位置。它南临古护城河风景带,北接蓬勃发展的平江新城商业金融中心区。近期为南北并重、共同承担旅客进出站功能;远期将逐渐形成北主南辅的车站新局面。
■南北广场:新火车站建有近8万平方米大的南北新广场。南广场两侧是公交车和行包停车场,中部是步行广场,东侧是出租车下客区、社会停车场和贵宾停车场。北广场采用高架进站形式,地面结合商业用房,设公交车和长途客运车辆的停车场。
■地下出站通道:结合商业服务用房布置在站房中心线上,将南北广场的地下空间连通,通廓左右两侧,另有两条出站通道连接出站厅。其中一条在淡季时可作为快速进站通道。地铁在地下两层,因此中央地下通廓还设有通向下层地铁的出入口,以方便地铁和铁路旅客进行换乘。广场两翼还有连通南北地下停车场的通道。
■站台层:新火车站设7座站台。其中1至4站台为普速沪宁铁路列车停靠;5至7站台为沪宁城际列车停靠。
■南北站房:北站房广厅的室内空间高15米,南站房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面向古城开放的半室外空间;车站站台、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候车室、行包房及其它车站管理用房等,都通过庭院秩序井然地连成一个整体。
■高架层:内部空间高大的候车室大厅将南北站房连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普通沪宁铁路旅客和沪宁城际铁路旅客的候车区空间共享,根据连同南北区域以及旅客乘车形式的需要,候车大厅将分隔出宽大开敞的中央通道、等候式普速列车候车区和通过式城际列车候车区,并分别设置检票系统,以方便旅客检票乘车。
■地铁层:地下两层,也是即将建设的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的站厅层,并有多个出口连接中央通廓和车站南北站房,地下三层是地铁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车站结构:新苏州火车站由无站台柱雨棚、高架候车室和主站房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高架候车室楼面采用双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格楼盖;主站房采用框架结构;无站台柱雨棚屋面及主站房和高架候车室屋面,均采用纵横钢桁架结构体系,形状为菱形。
(鱼公摘自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