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2-8 17:39:03
|
原帖由 asoya 于 2009-2-8 10:18 发表 
1. 路要一步步走,200左右的城际都没有通过验证,你指望以后一下子修1000km的?再强调一下,现在不是试验,是要生存下去。时间优势,京津这点距离,绝大多数人选择350,而不是250,已经足以说明速度优势,绝 ...
想当然问题严重,恶意诱导也很严重!
1。所谓短途的优势,实际上是地铁没建好这个根本原因造成的,什么叫好?具有差别化服务才叫好!话往损了说,都先不说120+的速度,最高速度先超过美国的某些有轨电车(90km/h)再说……由于国内地铁建设得很差,理念也很差,所以你才有可能偷偷地比较。
2。很不幸,磁悬浮的电机和轨道有一部分一体,所以调整精度一起动,一起维护。高度传感器(德国方式)精度很高,否则飞不起来或者高速失控撞轨道,这个不必动车轻松。你这个是典型的利用读者的不清楚去故意隐瞒。
3。如果是德国方式的磁悬浮,需要轨道精度极高,传感器精度高,调较工作量大,轨道维护工作量大;如果是日本方式,那么制冷系统和车体维护工作量大。此外还有液氦的补给等潜在需求。
4。票价低,客源还多呢。你这叫说的什么话!薄利多销和厚利寡卖是可以一样的,但是历史事实证明前者往往更好。
5。车辆的日里程差远了,运用频度差远了,你说你证明什么了?!而且上海磁悬浮的晃车甚至极其偶然失浮的状况,不说就等于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