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5|回复: 23

大连专家研究建议渤海跨海通道"南桥北隧"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3 10:54:09 | |阅读模式


大连专家研究建议渤海跨海通道"南桥北隧"方案         
         
            
2009-02-01 07:26:25
     《旅顺到蓬莱架桥还是建隧道》后续报道
    2008年4月,来自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中远物流的吕靖、李晶、刘子建、李娜、赵焕波、靳志宏等大连专家,开始投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专家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中国与韩、朝、日间海上交通的影响分析”方面。
    大连专家看好“南桥北隧”方案
    桥隧结合建成海峡西通道
    渤海海峡是指辽东半岛的南端老铁山角与胶东半岛蓬莱登州头之间的峡湾海域。海峡两端最短距离约57海里,合106公里,平均水深25米。它位于环渤海地区C型环岛的缺口处,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部位,东临朝鲜半岛,隔海与日本列岛相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将使环渤海由原来的“C”型环绕运输变为“I”型直达运输,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研究课题组通过对“轮船运输”、“火车轮渡”、“海底隧道”、“海面高架桥”、“南桥北隧(桥隧结合)”、“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等多种方案的利弊优劣进行综合比较后认为,在渤海海峡可分别于近期和中长期开辟两条跨海通道:一是在烟台和大连之间以火车轮渡的形式建成海峡东通道,二是于中长期采用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修建大流量的渤海海峡西通道。 吕靖、李晶、刘子建等专家撰文主张在蓬莱—长岛—旅顺之间,以“南桥北隧”即桥隧结合的形式建成海峡西通道。
    研究认为,桥隧方案将海面高架桥梁与海底隧道结合起来,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选择。海面高架桥是利用现代架桥技术衔接海峡间运输的一种跨海交通工程。它除了具备了海底隧道的一些主要优点之外,还具有通过能力强、综合利用价值大、工程安全系数高等优点。目前国外的跨海大桥一般都采用双层体,上层为4~6车道公路桥,下层为双轨火车道,这样就比海底隧道的运输能力又有成倍增加,并且运输方式更加机动灵活,可以同时铺设管道、电缆等。特别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够有力的带动旅游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具有行车通气性好,后期检查保养费用较低的优点。
    从渤海海峡的实际情况看,自蓬莱登州角向北65公里北隍城岛之间,有众多岛礁可以利用为大桥桥基;渤海海峡平均水深仅25米,南部诸岛等深线大都在10米以内,造桥难度比世界其它海峡小得多;海底均为岩基地质,地质条件较好;海峡两岸建材资源丰富,可就近搬运利用。而自北隍城岛向北42公里的老铁山水道,无任何岛屿,如果跨越这段距离,必须要建人工岛作为桥基。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忠振教授进一步认为,之所以选择“南桥北隧”方案,主要是考虑到“跨海通道”北端的大连海域交通运输极为繁忙,许多大型船只频繁通过,如果跨海建桥,桥身太低了不行,桥身过高,又使设计复杂,工程难度加大,提高工程总造价;而“跨海通道”南端的烟台蓬莱至长岛海域,分布有众多岛屿,是天然桥基,可实行“南桥北隧”混合方案。专家建议,在海峡南部约65公里的距离,利用岛礁建桥;海峡北部约42公里的距离,实施海底隧道工程。
    烟大铁路轮渡的进一步“升级”
    “南桥北隧”优点是直达、便捷、快速、通过量大、长期效益显著轮船运输是眼下渤海海峡的主要运输方式。调查显示,其不足之处在于,运输周期长。以从大连到烟台为例,海峡之间轮船航行时间约为6~8小时,装卸物资时间平均约需20小时,一个运输周期最短为40小时。如果再加上火车装卸间断时间约两天和压港压船耽误10天左右时间,要完成一个运输周期,没有15天时间是不行的,大量时间被浪费在装装卸卸和排队等船上。另外,装卸损耗大,运输费用高。这还不包括因耽误时间而产生的利息支出。
    烟大铁路轮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轮船运输的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火车轮渡仍然没有摆脱水运的特点。它仍然要受轮船航速和装卸时间的限制。
    “南桥北隧”就运输而言,其最大优点是直达、便捷、快速、通过量大、长期效益显著。在运输过程中,无须中途装卸,运行速度大大快于火车轮渡,通过量成倍增加,且一次性投资、百世享用。
    如果在渤海海峡之间的最短距离——蓬莱至旅顺间打通海底通道(及海上通道),汽车通过海峡的时间只需一小时,仅及轮渡所需时间的十分之一;若按国际通行的隧道电气化通过方式(每小时160公里),通过海峡时间只需40分钟;若按每昼夜双向通过火车100对计算,每年最大货运通过能力可达到8000万吨以上,客运通过能力可达到3000万人次。
    与华东、华南运距缩短数百公里
    大连市与烟台市的铁路运距可缩短1815公里,呈现“强I型”
    跨海通道建设将增强东北和山东半岛的直接联系。东北区和山东半岛的联系主要存在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京津冀地区的铁路公路进入山东半岛地区,呈现C型。路途遥远,几经周折。另一条是通过大连到山东半岛的水上运输,呈现I型。但水上运输速度慢,适装货物少,且有时需要倒装,作业繁琐。跨海通道的建成,加强了东北地区到山东半岛的交通联系。使得大连市与烟台市的铁路运距可缩短1815公里,呈现“强I型”。通过跨海通道,东北货物可以迅速直接地到达山东半岛地区。而山东半岛又和苏北,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联系,故而使东北地区资源可以快捷方便的进入国内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跨海通道的建成,东北地区与华东、华南各大中城市的运距可缩短500~800公里,使得生产要素及时迅速地到达需要的地方,比原来的C型路线及I型路线,节省了时间和物流成本。
    大连在东北的地位将得到强化
    渤海跨海通道的建成,将东北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直接相连
    渤海跨海通道的建成,将东北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直接相连。大部分经横向通道汇入西边道的由东北区进入华北区中转,进而走向全国各地的货物,在渤海跨海通道建成后,会考虑直接经由哈大线或东边道进入山东地区中转。这样,在东北地区综合物流网络中,加强了哈大线和东边道的作用,随之会带来物流网络小通道的改变。渤海跨海通道的建成,将进一步调整东北区的物流网络结构。
    吕靖、李晶、刘子建等专家一致认为,大连处在哈大线、东边道的东北地区最终节点位置,又是渤海跨海通道建设的一个终点。故而,渤海跨海通道的建成,必然使得大连城市在各方面得到提升,进一步加强其在东北区的城市中心地位。同时势必直接、间接地影响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内外交流,走向开放型经济道路起到巨大作用。记者 张晓昭

            
            
责编: 王晓婕     来源: 大连晚报


[ 本帖最后由 hzhangxt 于 2009-2-3 11:34 编辑 ]
发表于 2009-2-3 19:30:41 |
这样东北航空业会很惨淡了
发表于 2009-2-3 19:55:34 |
原帖由 shuai 于 2009-2-3 19:30 发表
这样东北航空业会很惨淡了



主要是大连的航空业受影响,其它地区影响不大。
发表于 2009-2-3 21:26:06 |

回复 #3 zseven0123 的帖子

东北去山东成直线了
发表于 2009-2-3 22:02:54 |
要建最好就建4线公铁两用桥!上层双向8车道公路,下层4线铁路(属沿海通道,大连—烟台—青岛—日照—连云—盐城—南通—上海),其中350km/h客运专线2线,160km/h普速货运铁路2线。

估计北边建桥的可能性比较大,以来我国通过天兴州长江大桥已经掌握了主跨500米以上4线公铁两用桥的修建技术,而来由于里程长,水深又浅,主通航孔高一点没关系,按40米高考虑(非通航段10米高的话),拔起高度不过30米,按0.6%的坡度,火车上下坡路段共需要10km,仅占总长度的1/4,投资和技术难度都比桥梁转隧道简单得多。因为即便中间有岛礁,但列车从10米高的桥上潜入水面下20米深的隧道内,至少需要5km的下坡,而岛礁却没有那么大,估计利用价值不大。
发表于 2009-2-3 22:06:19 |
:lol 350速度,20分钟就过去了,4-5首歌的功夫
发表于 2009-2-3 22:15:40 |
加快掠夺东北资源,对大连和山东或许有好处,对东北大部分没有好处
发表于 2009-2-3 22:54:00 |
1公里2-3亿够吗?
发表于 2009-2-4 00:25:29 |
我觉着现阶段尽快开通高等级铁路轮渡是当务之急啊
发表于 2009-2-4 02:48:59 |
原帖由 shuai 于 2009-2-3 22:54 发表
1公里2-3亿够吗?

四线桥肯定不够,双线公铁桥就至少得5-6亿,四线的话,估计得8-10亿。
发表于 2009-2-4 11:27:10 |
350的超长特大桥恐怕会有技术风险,还是250的比现实一些。在这个距离上,250的也可以堪用了
发表于 2009-2-4 12:51:54 |
原帖由 Itany 于 2009-2-4 11:27 发表
350的超长特大桥恐怕会有技术风险,还是250的比现实一些。在这个距离上,250的也可以堪用了

250也不错,反正就100公里,差不了几分钟。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3:19:38 |
希望渤海跨海通道的建设早日开工!:lol
发表于 2009-2-4 13:40:09 |
难道TG真TM疯了?!!!!:L
发表于 2009-2-4 14:21:23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9-2-3 22:02 发表
主通航孔高一点没关系,按40米高考虑(非通航段10米高的话),拔起高度不过30米


一、40米净空肯定不够。苏通大桥都有62米的净空,就这样也不是所有的船都能通过苏通大桥。预计将来最大商船所需净空约78m。装载集装箱起重机的船舶和钻井平台等可能超过100m高。
二、虽然整个通道平均水深25m,但主航道老铁山水道水深较深,最大为79m。
三、“岛礁”没那么小。最北端的南、北城隍岛都有2km左右大小,两个岛中间是很浅的水域,可以连起来,桥入隧道的坡长度就足够了。
四、现在数海里宽的航道已经非常拥挤了,将来如果限制在几个通航孔可能加剧拥堵并增加危险几率,降低天气容许条件。

基于以上几点,南桥北隧是必须的。

[ 本帖最后由 phnix1 于 2009-2-4 14:23 编辑 ]
发表于 2009-2-4 14:42:54 |
我感觉还是隧道好一些,受天气影响小一些,渤海海峡的恶劣天气是很多的,如果建桥,受影响封桥限行,将是家常便饭。
发表于 2009-2-4 17:15:47 |
能建吗??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开工
发表于 2009-2-4 17:44:52 |
的到“十二.五”吧!即2011年 能列入日程就不错了,有这个想法,估计论证就的一阵子,加上可研、申请、立项、批复还得需要时间。五年内开工就算快的了,工期最快也的四年!关键是国家、鲁和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都得掏钱吧!
很遥远,但是一个美好的中期规划,尽快实施吧!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2-4 18:13:02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2-4 18:18:52 |
这段铁路定价标准怎样?像琼州海峡那样乘系数?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7-9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