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ehorse_temp

果然不出所料,西成客专提升至350km/h,加速上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1 22:49:25 |
LS的,你知道我说什么呢?你知道我们以前谈论什么呢?别在这装好人。我看你打的字更多,有意思么,嫌无聊你也可以不说话么,又没人强迫你。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2:50:03 |
原帖由 punkchris 于 2008-12-21 22:44 发表
你说一万遍还是你挑起,你们吵的凶我就光看没吭气,我拿什么挑?我管他西成从哪过,我根本没说这个问题,说的是你的西成350,不要转移话题。不要老以为我是宝鸡的就逮住那个无聊话题不放。

我拿什么挑?我的帖子里提到汉中了么?提到我赞同的不经宝鸡方案是对汉中有很大利益了么?你说我挑宝汉矛盾这一点我首先不能认同。
发表于 2008-12-21 22:51:55 |
不认同呀,那就不认同吧,你的北京老乡都不愿意了,哈哈。不说了。挑没挑事实放着,不然我们斑竹不会那么说。不要老扯西成走向,我说的不是那,这里面的争吵已经很严重了,不要老把你洗脱的很无辜的样子。

[ 本帖最后由 punkchris 于 2008-12-21 22:5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1 22:52:37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8-12-21 16:14 发表

显然你遗漏了天上飞的将来转移到高铁上的乘客,这是高铁将来重要的客源。

我统计了一下现在民航的班次数量,虽然不能准确反映现在的客流量,但可以做个参考。

成都——
西安    6
郑州    3.5
北京    29
石家庄    1.5
太原    1.5
天津    5.5
济南    5
总计52班次,估算约9360人,如果有高铁,将来按平均转移80%到高铁算,共7488人 ,

成都——
青岛    3.5
沈阳    3.5
长春    1
哈尔滨    1.5
呼浩特    0.5
总计10班次,估算1800人,如果有高铁,按平均转移40%到高铁算,共720人

昆明——
西安    6
太原    2
总计8班次,估算1440人,如果有高铁,按平均转移40%到高铁算,共576人

上述共计8784人,考虑到高铁开通对客流的诱致增加,以及今后5年经济发展客流进一步增长因素,按每年增长10%,近期至2015年较现在增长95%算,2015年共计17129人,可开行至少16对重联动车组,或32对单组动车组。

以上计算还没有考虑到丽江、九寨等夏季旅游客流,也没有考虑到成都、昆明的春运暑运黄金周等突发客流。

这只是航空转移过来的客流量。加上你计算的既有铁路和公路转移过来的客流量开行12对动车组,总共至少可开行28对重联或56对单组动车组。京津城际开通初期也不过只开行了60对单组动车组而已,而且平均上座率只有80%。


我的估算是客流增长到目前的2倍或者3倍,包括了从飞机上转移到高铁的旅客。
你是觉得增加的旅客自然增长就能增加目前的1倍或者2倍那么多吗?不包含从飞机上转移来的吗?
你这个从飞机上转移的客流依然比较离谱,高铁建成肯定会对航空客流有影响,但是如果达到你说的第一项华北城市80%航空旅客都转移到高铁上,那是不太可能的。80%的飞机旅客转移到高铁上,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是不是可靠?你把这个估算先证明一下,这个能成立,后面你的一大串分析才有可能发生。

我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如果有那样的全程高速列车,如以北京-成都为例,西汉成全程以650公里计算,北京到成都约1800公里左右,这样的距离高铁票价和旅行时间相对于飞机没有太大的优势。按照你上面的成都和昆明为例子,都是长途旅行的旅客,那么等两地高速铁路网建成,乘飞机旅行的旅客将由12600人中将有8784人,约70%的人改乘高速铁路, 就是说乘飞机的将只有原来的30%,这还只是长途航线的,长途航线的都转移这么多,短途航线转移的更多,在平均计算一下,将有超过70%的人弃飞机而改乘高速铁路,你不觉得这个结论比较荒谬吗?如果你的这个假设能够成立,届时2015年中国国内航空业规模大概只有现在的不到30%,怕是已经接近于倒闭了,这已经不是荒谬了,而是天方夜谈了。

而且你是拿我分析的目前的12列车(我分析的是18列,长途按照12辆编组考虑超员的情况14对,不考虑超员11对,汉中4对6辆编组),
加2015年你估算的所谓“转移到高铁上的旅客”,这么计算是什么涵义,我不太能理解。而且我说过好几次了,这是把所有客流都算上了,实际上是不可能所有人都会选择昂贵的高速铁路。
综合上面的分析,所以你的结论是把,不可能状况1 和不可能状况2加在一起,结果是不可能状况3,仍是不可能。



[ 本帖最后由 sunnyway 于 2008-12-21 23:0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1 22:55:59 |
原帖由 punkchris 于 2008-12-21 22:49 发表
LS的,你知道我说什么呢?你知道我们以前谈论什么呢?别在这装好人。我看你打的字更多,有意思么,嫌无聊你也可以不说话么,又没人强迫你。


靠,这年月世道坏了,没想到劝架还要挨砖,行行行,你们去吵吧,我就不装好人了,我承认我不是啥好人!

至于说我无聊,我到是觉得吧......嗨,不说了,再说又是战火.

你们在说什么我很清楚,从LZ第一贴我看过来的,里边的是非曲直我说了不算,所以我不想发表我的意见,我只是想劝劝大家消消气,平心静气的讨论.
而且我也没回你的贴,你为什么要说我呢?很是百思不得其解!
发表于 2008-12-21 23:00:01 |
好了好了,握个手,以和为贵。:lol 我没有和野马争,我是在劝他,他给我说他就那说话方式叫我适应,我就适应了。:lol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3:06:17 |
原帖由 punkchris 于 2008-12-21 22:51 发表
不认同呀,那就不认同吧,你的北京老乡都不愿意了,哈哈。不说了。挑没挑事实放着,不然我们斑竹不会那么说。不要老扯西成走向,我说的不是那,这里面的争吵已经很严重了,不要老把你洗脱的很无辜的样子。

斑竹说我制造矛盾我同样不能认同,否则就说出个理来。本来绕不绕宝鸡跟汉中都没有关系。这里面的矛盾是西成千千万万的过路人,在宝鸡不上下车的人跟在宝鸡上下车的人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也不是我首先制造的。我的帖子最初说的是350还是250的事情,有人首先偏离主题,提出线路走向的话题,我只是跟贴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3:08:11 |
大家可以看是从几楼开始,是谁先偏题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3:10:20 |
原帖由 sunnyway 于 2008-12-21 22:52 发表


我的估算是客流增长到目前的2倍或者3倍,包括了从飞机上转移到高铁的旅客。
你是觉得增加的旅客自然增长就能增加目前的1倍或者2倍那么多吗?不包含从飞机上转移来的吗?
你这个从飞机上转移的客流依然比较 ...

我无法证实,你也无法证否,因为都是估计,我们没有准确的数字。即使是设计院的专家也一样,以往预测客流货流偏差很大的事儿数不胜数。

所以我的数字你就当看看,不相信也可以,别让我给你证明,你也清楚,这换谁都不可能证明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3:13:07 |
原帖由 punkchris 于 2008-12-21 22:51 发表
不认同呀,那就不认同吧,你的北京老乡都不愿意了,哈哈。不说了。挑没挑事实放着,不然我们斑竹不会那么说。不要老扯西成走向,我说的不是那,这里面的争吵已经很严重了,不要老把你洗脱的很无辜的样子。

你说的不是西成走向是什么?350还是250?这也算我制造的矛盾?这是谁跟谁的矛盾?我只是转了个广元新闻,外加一些评论而已。

[ 本帖最后由 yehorse_temp 于 2008-12-21 23:1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1 23:18:22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8-12-21 23:08 发表
大家可以看是从几楼开始,是谁先偏题的!



不是几楼,是几个帖子,不是我偏题,你要认为我偏题,那我们斑竹早偏了。我的意思是,话题是你发起的,大家发表了很多不同意见,争论不可劈绵,争吵完全可以,你稍做引导问题就解决了,没必要认那么真,因为你看谈论中言语已经过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3:24:14 |
吃饭去了!回头再看!

版主要是嫌论坛太热闹了,浪费资源,可以要求我先闭嘴,我没意见!
发表于 2008-12-21 23:24:29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8-12-21 23:13 发表
你说的不是西成走向是什么?350还是250?这也算我制造的矛盾?这是谁跟谁的矛盾?我只是转了个广元新闻,外加一些评论而已。



我没有说西成走向,我前两天就说我得到的消息西成走户县,不走宝鸡对宝鸡影响不大,马上我们宝鸡车迷不愿意,所以我对这个话题没兴趣。但里面争吵也是事实,唉呦,仅跟贴而已,跟帖鼓那么大劲干啥,汉中给你发工资呢,斑竹说你戴有色眼镜,一点不假。
      对是广元的一个新闻,但是评论已经有争吵,你还是带头的,你说这个评论已经变成不友好的争吵了,你制止一下也可以么,大家和和气气的多好,但你的角色仍然是继续争吵,还把你说的无辜的。

[ 本帖最后由 punkchris 于 2008-12-21 23:51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1 23:34:29 |
我也不争取wheremylove的意见了,反正他写的东西就是让大家参考学习的,我非常认同他的看法,比较有说服力。西成修不修350那是国家的事,我想让大家首先知道250混跑和350是个什么铁路,如果连个起码的概念都没有,那这个谈论还有什么意义呢?

争论广泛的“速度”
最近铁路建设的力度大大加强,许多新线的设计速度达到了250km/h甚至350km/h,各种对铁路速度的争吵日益剧烈,似乎是非250不要,最好一步上350……海子网都快成“地方吵架论坛”的镜像了!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铁路速度的秘密,减少无谓的争吵,加深对铁路的了解。

个人认为,今后主要建设的铁路有以下三种类型:
1.最高设计速度300~350km/h的客运专线线路,肯定是电气化,采用无碴轨道,精度要求高、承重能力低,一般不走机车牵引的客车,更不走货车。这样的线路,只会建在经济条件好、既有铁路网密集的地区,一句话,沿线地区的货运任务必须由其他线路承担。不运货发展不了地区经济!
    2.最高设计速度200~250km/h的高等级客货混运线路,肯定是电气化,采用有碴轨道,允许货车运行,今后将大量建设以完善铁路网,因此,原先没有铁路的地区,摊到这样的一条线路,是很幸运的,别瞧不起200~250km/h的速度!这样的线路,如果今后有平行货运通道分流速度低的货车,具有提速到300km/h的潜力。
    3.最高速度120~160km/h的次要型线路,在陡峭山区可能一次性电气化,大部分为单线,主要用于向边疆延伸,以及某些区域内部的路网完善。即使有这样的铁路,一天之内,也能从最遥远的边疆走到繁华的大都市。

※至于最近炒得很火的“城际铁路”,受到京津城际的影响,设计速度也越拔越高。关于城际铁路的问题,由于站点密集,需要结合动车加速性能来研究,这个过阵子再说吧。看过本帖,也多少能有些了解。

第二节.简述列车速度与线路坡度的关系
写一段列车速度与坡度的关系,为的是明确什么样的车型/机车能够跑出什么样的速度:并不是说设计速度120km/h就不管拉什么车、不管什么线路都能跑出这样的速度。现在论坛中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
在没有限速因素的线路上,列车能达到的速度与线路坡度密切相关,列车匀速爬坡时,发出的牵引力必须能克服摩擦阻力、空气阻力,以及自身重力在沿下坡方向的下滑分力——这正是坡道导致的。
一般货车运行时,摩擦和空气阻力之和(即为基本阻力)只相当于列车在2~3‰上坡道上的下滑分力;120~160km/h客车的基本阻力相当于5~7‰上坡道的下滑分力;因此,对于机车牵引的列车,哪怕是6‰这么小的上坡道,都能显著改变列车的受力情况,直接结果就是列车受到减速度,速度逐渐降低。在平原地区,坡道有起有伏,问题不大;在山区,往往会遇到很长的坡道,列车速度必然受到影响。
1.动车组。
现有的A型动车组,具体型号为CRH1、CRH2A、CRH2B、CRH2E、CRH5,最高速度250km/h(CRH1被做了手脚只跑200km/h是例外),在相应的无限长上坡道上可以达到的速度:
6‰——250km/h;
12‰——不小于200km/h;18‰——CRH1和CRH2约170~180km/h,CRH5约165km/h;
    可知,在石太、宜万、渝利、贵广等限制坡度达18‰的线路上,A型动车仍然能达到很高的速度。实际线路中除了爬山路段,坡度不会连续这么大,动车速度还能进一步提高;而且动车有强大的再生制动性能,下坡制动问题不大。可以说,新建线路中A型动车运行速度达到200km/h是很容易的。

现有的C型动车组,具体型号为CRH2C、CRH3,最高速度350km/h,在相应的无限长坡道上可以达到的速度如下:
6‰——310km/h;
12‰——270km/h;
18‰——CRH2C约235~240km/h,CRH3约230km/h;
    这类动车单位功率比A型车大了50%,因此爬坡能力更强。如果铁道部能够区分线路类型,在坡度较大的线路采用增强功率的A型车,即可充分利用线路设计速度。

2.机车牵引的客车
    选取3种机车进行比较,一是现有的SS7E/9G即6轴4800千瓦机车,二是4轴6400千瓦机车,三是6轴9600千瓦机车;牵引重量一律按长途客车的1000~1100吨计算。
4800千瓦机车:2‰~160km/h,4.5‰~140km/h,12或13‰~90km/h,18‰必须双机;
6400千瓦机车:5或6‰~160km/h,12‰~120km/h,18‰需要双机;
9600千瓦机车:12‰~155km/h,18‰~不小于120km/h;
    可知,现有直流客运机车只能在坡度平缓的路段跑出较高的速度,最大坡度能适应到12~13‰,再高就需要双机牵引,双机的效果可以参考9600千瓦机车的数据。
    另外,机车牵引客车下坡时制动能力不如动车,速度不会很高,暂时认为与爬坡时相同。由于机车牵引客车的速度介于动车与货车之间,所以对曲线半径的选取影响不大。
3.货物列车
    一般要求货车以不低于机车持续速度通过限制坡道,我国铁路货运任务繁重,货车重量巨大,机车负荷高,遇到不长的大坡道速度就可能接近持续速度,尤其是功率较低的机车。
目前轴功率800千瓦的直流货运电力机车,持续速度约50~55km/h;
轴功率1200千瓦的货运机车,如HXD1、2、3,持续速度约65~70km/h;
轴功率1600千瓦的货运机车,如HXD1B、2B、3B等,持续速度约76~80km/h;
    综合制动性能考虑,可以认为,采用直流机车或HXD1/2/3型机车的线路,货车最低速度为60km/h,最高速度80~120km/h;采用最新电力机车的线路,货车最低速度80km/h。

第三节.列车通过曲线的相关概念
    列车在曲线上做圆周运动,必须受到向心力才行,这个向心力由钢轨针对车轮提供。曲线路段的轨道,外侧钢轨高于内侧钢轨,形成“超高”,列车走行其上,向曲线内侧倾斜。列车受到轨道的力,总的来看是垂直两根钢轨形成的平面,方向为斜向上,对这个力做正交分解,可以得到:
      1.垂直地面方向的力,与列车的重力平衡;
      2.水平指向曲线内侧的力,提供了列车的向心加速度(可能只是一部分);
   由轨道支持力与铅垂方向的夹角,就能算出轨道给予列车的向心加速度,而这个夹角可由“超高值”算出。
根据物理公式,向心加速度=速度的平方÷曲线半径
曲线的超高,按照两侧车轮滚动圆之间的距离1500mm(稍大于轨距)来计算。按照国际标准的米.千克.秒单位制,计算式子为:



arctan[sin(超高值÷1.5)]×9.81=速度×速度÷曲线半径



    但是,这个式子太复杂,实际使用中,列车倾角不大,sin与tan的值差别很小,超高160毫米以上才会引入1毫米以上的计算误差;而且超高值的单位一般为mm,而列车速度单位是km/h,曲线半径的单位是m,统一单位比较麻烦,因此,上式有一个简化形式:



11.8×速度×速度=曲线半径×超高



    已知两个值可以算出第三个,比如列车以120km/h的速度通过800米半径的曲线,需要的超高为:11.8×120×120÷800=212(mm),不必转换单位。

    实际的铁路线路,最大超高是有限度的,比如上述曲线实际设置的超高为150毫米,无法完全满足上述列车需要的超高,那么列车就会压向外侧钢轨,由外侧钢轨针对轮缘提供一个向曲线内侧的压力,提供额外的向心加速度,于是列车通过时存在没有完全平衡的向心加速度,在列车上能感到往外甩,因此对外侧钢轨内侧面有额外的磨损,我们可以认为列车通过曲线时存在212-150=62mm的“欠超高”。
    同理,如果一列货物列车以80km/h通过上述曲线,通过计算可知只需要94mm的超高,可是线路实际设置超高达150mm,那么列车就会压向内侧钢轨,由内侧钢轨与轮缘作用抵消一部分向心力,在列车上能感到向内倒,因此对内侧钢轨内侧面有额外的磨损,我们可以认为列车通过该曲线时存在150-94=56mm的“过超高”。

    由以上分析可知,除非所有列车速度一致,一般情况下列车通过曲线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欠超高”或“过超高”,它们与线路“实设超高”的大小都是有限度的:
    “欠超高”太大的话,乘客感觉不舒适、对外侧钢轨磨损很大,列车甚至可能飞出曲线;
    “过超高”太大的话,内侧钢轨磨损严重;
    “实设超高”太大的话,一旦列车停在曲线,有可能向内翻倒,限于轨道结构,也不容易保持。

    我国铁路规定单线铁路最大实设超高为125mm,双线铁路为150mm,高速铁路为180mm。以下的分析按照:有碴单线铁路最高125mm,有碴双线铁路150mm,无碴铁路为180mm。
    关于欠超高,国内没有统一的规定,五花八门。性能好的车体加上舒适的座椅,可以允许较大的欠超高,但是我国铁路取值比较低,普通铁路一般70mm,困难90mm,个别110m;高速铁路良好40mm,困难80mm——个人认为这些值都取的比较小,实际上较大的欠超高主要出现在动车上,而动车的走形部件性能最好,座椅又很舒适的,乘客能够承受较大的欠超高,所以通过最小半径曲线时欠超高70mm不成问题,个别困难曲线达到90mm也不在话下。
    过超高的取值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个人意见是,货车重量大,对轨道损坏严重,一般40~50mm,困难60mm就可以了;而中速客车跑在高速线时,由于重量轻,取到70mm甚至更高也没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刀切是不行的
此外,国内还有诸如“欠超高与过超高之和一般不大于110mm,困难不大于140mm”、“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一般不大于220mm,困难不大于260mm”……之类的非标准性规定,下面一节的分析多数情况参考这些规定,少数情况例外。

第四节.详解各种线路级别与最小曲线半径的关系
    现在进入本帖的核心部分,分析几种常见的线路种类中列车速度与最小曲线半径的关系。以下的“超高”值是我自己设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分析,没有固定的根据。把“超高”加上“欠超高”,得到的就是最高速度列车通过曲线需要的超高值,把“超高”减去“过超高”,得到的就是最低速度列车通过曲线时需要的超高值——这两个是实际算出来的。

一.首先是三种普速线路,最近几年,随着铁路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动车组列车的引进,设计速度低于200km/h的线路已经沦为支线、边疆开发一类的铁路,或者是重载货运专线。普速线路单线居多,最大超高为125mm,货运比重大,因此尽量取较小的过超高值。

A.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假设货车最低80或60km/h,则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根据丽香线等的参数分析):
一般1200米,超高取71mm,则欠超高70mm,过超高9或36mm;
困难800米,超高取120mm,则欠超高90mm,过超高26或67mm;

B.最高运行速度140km/h,假设货车最低80或60km/h,则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根据洛湛线等的参数分析):
一般1600米,超高取63mm,则欠超高80mm,过超高16或37mm;
困难1200米,超高取95mm,则欠超高96mm,过超高32或60mm;

C.最高运行速度160km/h,假设货车最低速度80或60km/h,则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根据新黔桂线等的参数分析):
一般2000米,超高取80mm,则欠超高70mm,过超高42或59mm;
困难1600米,超高取86mm,则欠超高101mm,过超高39或60mm;

    从以上线路的数据可以看出,最高列车速度是最低列车的2倍以内时,超高设置容易满足客车和货车的要求;当客车速度达到货车的2.67倍时,超高取值就不容易了,欠超高和过超高难以取舍,因此减少列车速度差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货车提速。

二.接下来是200~250km/h的客货混跑的线路,当今的热点。这样的线路为双线,采用有碴轨道,最大超高可达150mm。这类线路一般最大曲线半径为8000米,太大了检修不易。
D.最高运行速度200km/h,货车最低速度80或60km/h。这种线路,往往是最近几年设计的,有的位于山区,很可能会由较老的货运机车牵引列车,因此货车最低速度设为60km/h。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根据新湘桂线等的参数分析):
一般3500米,超高取64mm,则欠超高70mm,过超高43或52mm;
困难2800米,超高取75mm,则欠超高92mm,过超高48或60mm;
可见,货车速度过低的话,曲线半径必须放大,否则难以兼顾欠超高和过超高,有文章提出对于山区的200km/h级别线路,有必要把最小曲线半径放大为4500米(困难3500米)。

E.最高运行速度250km/h,货车最低速度80km/h。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5500米,超高取54mm,则欠超高80mm,过超高41mm;
困难4500米,超高取73mm,则欠超高90mm,过超高56mm;
   这类线路主要是陡峭山区的250km/h级别高等级线路,由于坡度大,即使采用轴功率1600千瓦的货运机车,货车速度也可能低到80km/h,客车速度与货车速度差距非常大,采用4500米这么大的曲线半径,欠超高和过超高的值仍然踩限!可见,敢跟250km/h动车混跑的货车,必须采用新型大功率交流机车,保证运行速度不低于80km/h,否则曲线半径将大到可怕的程度,在地质问题多多的山区根本就无法修建。

F.最高速度250km/h,货车最低速度120km/h。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5000米,超高取77mm,则欠超高70mm,过超高43mm;
困难4000米,超高取93mm,则欠超高90mm,过超高51mm;
    这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了,假设货车功率足够,速度保持120km/h,实际上是很难的。因此,250km/h客货混跑的线路(或者说是提速到250km/h的混跑路段),最小曲线半径都应该在4000~4500米甚至5000米。事实上合武等线的最小曲线半径为4500米。

三.现在看看三种只跑客车的“城际”型线路。这类线路可能采用无碴轨道,因此我给出的超高值较大,由于都是动车组运行,允许的欠超高和过超高也比较大。
G.250km/h高速车与160km/h低速车混跑,由于不同列车的速度差很小,因此只需很小的曲线半径即可,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4000米,超高取123mm,则欠超高60mm,过超高48mm;
困难3000米,超高取156mm,则欠超高90mm,过超高55mm;

H.300km/h高速车与160km/h低速车混跑,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5500米,超高取125mm,则欠超高66mm,过超高70mm;
困难4500米,超高取153mm,则欠超高80mm,过超高86mm;

I.300km/h高速车与200km/h低速车混跑,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5000米,超高取150mm,则欠超高60mm,过超高56mm;
困难4500米,超高取170mm,则欠超高63mm,过超高65mm;

    对比一下前面的D、E、F三种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数据就可以发现,与G、H、I三种纯客运线的数据几乎相同,没错,这就是合武、温福等250km/h级别客货混运线路未来升级为300km/h纯客运线路的理论依据之一,但是有一个起码的前提:踢掉速度低于160km/h的列车,否则曲线的超高无法设置。

四.高速客运专线,这样的线路开建的也不少了,早期的武广、郑武等线最小曲线半径为9000米(困难7000米),后期的哈大、京沪等线为7000米。最大曲线半径12000~14000米。
J.如果是350km/h高速车与250km/h低速车混跑,那么至少有一下要求:
一般7000米,超高取155mm,则欠超高50mm,过超高50mm;
困难5500米,超高取179mm,则欠超高80mm,过超高45mm;
可以看出半径7000米的无碴轨道线路满足350km/h与250km/h混跑是绰绰有余的,而5500米半径就稍微困难了些,因此,跑350km/h的线路,最小曲线半径最好大于6000米。

K.假如未来高速列车最高速度提到400km/h,低速车仍然保持250km/h,那么7000/9000米的最小曲线半径能否满足要求呢?
半径7000米,超高取180mm,则欠超高85mm,过超高29mm;
半径9000米,超高取163mm,则欠超高45mm,过超高45mm;
——想跑400km/h,还是在曲线半径大于8000米的路段打主意吧。
发表于 2008-12-21 23:35:18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8-12-21 23:10 发表

我无法证实,你也无法证否,因为都是估计,我们没有准确的数字。即使是设计院的专家也一样,以往预测客流货流偏差很大的事儿数不胜数。

所以我的数字你就当看看,不相信也可以,别让我给你证明,你也清楚,这换谁都不可能证明的了。


我没有证否吗?如果你的结论能够成立,以你的结论推出的结论都荒谬不堪。
而且你在证实和论证的时候,最起码用作证据和论据的材料和数字要可信吧,如果论据是都不可信的,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可能正确的。
我们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基于目前状况的数字进行合理估算,就如同我估算到2015年或者更远的时间客流增长到目前的2倍,极限是3倍,而且大家都能承受高铁的高票价,按照这样的极限状况大胆估算,也不能达到西汉成客专的饱和。
而你估算到时目前超过70%的飞机旅客将改乘高铁,这两个假设那个更接近事实呢?我前面分析过了,你作为论据的假设,那样是可能性非常小的,在概率论上说是几乎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而你在用这样论据去证明自己的结论,并且想说服大家这个结论是对的。

如果你自己都说“就当看看”,那还是请你认真一点,认真对待回帖,不要信口开河,浪费大家的时间。

[ 本帖最后由 sunnyway 于 2008-12-21 23:3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1 23:40:38 |
在这里打嘴仗,谈论无关主题的兄弟,请马上停下来,转回到这帖子的主题上来
发表于 2008-12-21 23:44:17 |
:lol :lol :lol LS说我么?如果介绍250和350高铁技术的资料是无聊的东西的话,我可以删帖,就是很多朋友不明白才会盲目相信什么西成修350。

[ 本帖最后由 punkchris 于 2008-12-21 23:52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1 23:46:19 |
在旅客看只要能修 多快无所谓 至于从哪走实在不是吵架能解决的
发表于 2008-12-21 23:54:19 |
各位朋友息怒。论坛大了,各种不同想法的车迷都有。那边还在为动卧的价格问题面红耳赤呢。

个人是感觉目前的步子是太大了点,一两年前还是“言必称200”,现在就一步跨到“言必称350”,有争议是实在难免。:( :loveliness:
发表于 2008-12-21 23:56:32 |
原帖由 punkchris 于 2008-12-21 23:44 发表
:lol :lol :lol LS说我么?如果介绍250和350高铁技术的资料是无聊的东西的话,我可以删帖,就是很多朋友不明白才会盲目相信什么西成修350。

你是在说我吗?我说的不是你啊!
你的介绍很好,和主题关系很密切,呵呵,大家都了解一下很好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7-8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