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宾宾 于 2008-6-17 01:15 发表
??不知道,请说说:lol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地区北端,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的交界处。东与绛县、坦曲相接;北同侯马、新张相连;西与稷山、万荣、运城接壤;南与夏县为邻。东西57.55公里,南北45.3公里,总面积为1167.11平方公里。南同蒲铁路与太风公路、大运公路纵穿县境。从闻喜火车站向东北经临汾、榆次到省会太原铁路里程369公里,至首都北京848公里;向西南经运城到风陵渡140余公里。闻喜县地处黄土之原,地形地貌多样,河谷、塬地、丘陵、山地共存,河谷、盆地占总面积20.5%,丘陵、塬地、山地占总面积的79.5%,全是东、南、北三面地势较高,中间有鸣条岗突起,盆地位于两夹槽间。是一个以丘陵旱地为主的传统农业县。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设闻喜县,至东汉省左邑入闻喜,其境域包含今之闻喜及夏县、稷山、绛县部分土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高凉县(今稷山),析去本县西北部土地归之。太和十八年(494)置夏县,将闻喜南部之刘傅社、傅郭社、水社、西牛社、王村、沙流、大李划归之。此后历代变化较小。1956年7月将横水、郝庄二乡划归绛县。1958年11月将夏县和绛县塬上地区并入闻喜,县境面积3千余平方公里。1961年5月分县,横水、郝庄两公社留归闻喜。1962年2月将吴吕、丈八、瓮村、坡底、屯元、邢家庄、张才岭、董家庄等8村由稷山划归闻喜。1971年5月处长将横水、郝庄两公社划归绛县,将七里坡公社由夏县划归本县。此后境域未变。
闻喜在西周、东周时属晋国之曲沃,晋国都城曾设于此。战国属魏,仍名曲沃。
秦设郡县,改曲沃为左邑县,属河东郡。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刘彻巡幸缑氏(今河南偃师),途经左邑桐乡,闻南越破而喜,遂改桐乡为闻喜,属河东郡。
新朝改左邑为洮亭。
东汉废洮亭,省左邑入闻喜,属河东郡。
三国属魏之河东郡。
西晋属司州河东郡。
十六国时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领属。
南北朝属北魏东雍州正平郡。后属西魏、北周正平郡,武成二年改属绛州。
隋初属绛州,开皇十八年(598)改绛州为绛郡。
唐属河东道河中府绛州。
五代初属河中府绛州,后汉乾 元年(948)改属解州。
北宋初属陕西路永兴军解州,后属庆成军解州。
金属河东南路解梁郡军(后改宝昌军)。
元属晋宁路解州。
明属山西布政使司平阳府解州。
清初仍因明制,雍正七年(1729)改属绛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直属山西省政府。
民国3年(1914)属河东道。
民国16年(1927)废道,复归省管辖。
民国26年(1937)划归设于安邑的第七行政专员公署领属。
民国32年(1943)2月中国共产党在东(镇)垣(曲)公路以南的石门、横榆和夏县、垣曲的部分村建立了垣南县(次年改为康杰县);同年7月在同蒲铁路以北的一区、四区、五区和夏县、安邑部分地区建立稷麓县;次年建立闻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同蒲铁路以南、垣南县之北境地。统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岳区五专署领属。
民国34年(1945)康杰县撤销,原属闻喜地区复归闻喜。同年设绛南县,包括新绛县汾河以南各村和闻喜县的礼元、东镇、薛店、 底一带的28个村,与闻喜县、稷麓县同归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三专署领属。
民国36年(1947)闻喜全境解放,当年6月20日与次年8月,分别撤销稷麓县和绛南县,闻喜恢复原境域,归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53年,闻喜归山西省运城专署。
1954年运城专署与临汾专署合并,称晋南专署,闻喜属之。
1970年5月晋南专署又分为临汾、运城两专署,闻喜复属运城专署(1984年改为行政公署)。
明洪武三年(1370)本县设4坊5乡。县城设4坊:淳化、文明、来远、白马。农村设5乡:南为美阳,西为涑川,北为晋原,东为清通、董氏。后又编为3坊1厢62里。3坊:东隅、南隅、北隅。1厢,西厢。62里:美稼、美原、美川、美泉、美贤、美阳、美滋、美意、美义、美泽、美粟、安分、禅原、美心、禅明、迁善、美稷、通义、通和、通顺、通安、舜田、舜义、通稷、涑滨、涑阳、文福、白李、甘泉、永定、黄家、冯家、义宁、人义、青原、美分、义稷、青中、永青、康宁、晋宁、丰盛、丰稷、丰泉、义泉、广济、永宁、保安、保原、保泉、义原、得贤、董泽、福田、荣田、务农、敬贤、聚贤、明贤、永和、 让、广盈。
清顺治二年(1645)合并为4坊20里。4坊:东隅、西隅、南隅、北隅。20里:义川、正心、安泽、善稷、贤原、白稷、福泉、福宾、通顺、通安、义稷、济泉(后改为丰泉)、丰宁、青中、永宁(后改为常宁)、得贤、永让、贤泽、保泉、广盈。
民国7年(1918)全县314个自然村划为6个区89个联合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县仍设6个行政区,下辖115个行政村、405个自然村。1953年区下设60个乡。1954年8月将一、二、四、五、六区撤销,第三区保留。1956年3月撤销第三区,将原来的60个乡合并为21个乡。
1958年11月合大县,全县共划为16个人民公社,即城关、下丁、北垣、东镇、河底、后宫、石门、夏镇、泗交、祁家河、庙前、水头、胡张、绛镇、横水、郝庄,辖363个生产管理区。
1961年5月分县,全县划为22个人民公社,辖324个生产大队,1566个生产队。
1967年城镇公社与桃园公社合并为五七公社,全县变为21个公社333个生产大队。
1971年4月全县变为20个公社,辖293个生产大队。
1982年石门公社新增玉坡大队。
1983年根据国务院《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将一些大队改名,将阳隅公社的上庄改为上村,坡底改为西坡底;郭家庄公社的崔家庄改为西崔庄,庄尔头改为西庄尔头,林场改为兴杨庄,东坪改为西庄,西坪改为莲坪庄;裴社公社的南关改为裴南,店头改为南店头;后宫公社的郭家庄改为郭家村,刘家庄改为刘家村;西官庄公社的中邱村改为西邱村;白石公社的张家庄改为三河口。同年礼元公社新增杏花村、椿木角、升泉三个大队,并将支村分为南支村和北支村两个大队;河底公社新增向阳大队。
1984年4月至5月上旬,政社分设,将全县20个人民公社改建为6个镇、14个乡,辖340个村民委员会;其行政区域仍依原公社辖域。城关镇新增新李房村,河底镇新增江子沟村,礼元镇新增赵家堡村。
1989年将郭家庄乡改为郭家庄镇,城关镇东社村分为东社、中社。1990年从河底镇冯村分出下庄村。至此全县为7镇、13乡、343个村民委员会、717个自然村。
2001年撤乡并镇中,全县分7个镇,六个乡,343行政村。
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9.1万人。
桐 城 镇
桐城镇是在2001年撤乡并镇中,由原城关、西官庄、下阳、岭西东四个乡镇合并组建的一个新镇。全镇65个行政村,249个居民组,105603口人,国土面积140.39平方公里,耕地127625亩,是闻喜县乃至运城市最大的乡镇。候运高速路、大运路、太风路、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65个村村村通油路。境内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人文荟萃,是闻喜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县民营企业的集聚地。
东 镇
东镇位于涑水河谷,同蒲铁路沿线,闻喜县城北15公里处,南依中条山,北望侯马市,东接闻喜县城,西连绛县。镇治东镇,隋时名甘泉谷,曾为县治。辖24个行政村10958户、44460口人镇域国土面积7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496亩。因靠近中条山风口,多刮东风,故有“一年四季一场风”之说。东镇是一个典型的工商业城镇,城镇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中信机电公司、541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534军需服装厂、2304仓库、山西海鑫钢铁集团。东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公元590年至公元815年闻喜县城曾设在此地,“董父豢龙”的故事曾发牛在此地。
郭 家 庄 镇
郭家庄镇是在2001年撤并乡镇后由原郭家庄、七里坡和柏林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的,位于闻喜县的西北部,是本县的西大门。郭家庄镇南接夏县,西临盐湖区,北靠万荣、稷山,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9.4万亩,下辖38个行政村8670户33805余人。本镇民风淳朴、文化悠久,是本县的革命老区之一,同蒲铁路、太风路、大运高速路、大运二级路,以及东郭线四条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山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蕴藏着丰富的镁矿石、大理石和花岗岩矿石,同时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畜牧资源和旅游资源。
凹 底 镇
凹底镇地处峨嵋岭腹地,距县城12公里,北与新绛县阳王相接,辖25个行政村131个居民组7181户29595人。区域面积80.4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8960亩。该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闻喜粮仓之称、该镇是闻喜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以其为原料的“北垣馍”声名远播。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玻璃器皿为龙头的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该镇除传统的农业种植外,玻璃器皿工业园区、山楂食品加工企业、药材种植等均成规模。
礼 元 镇
礼元镇位于运城、临汾两市的交界处,素有“运城北大门”之称。距闻喜县城22公里,距侯马市10公里,东南与绛县郝庄乡接壤,北与侯马市上马乡、新绛县柳泉乡为界。全镇32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117个居民组682l户30194口人,国土面积80.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743亩。礼元镇历史悠久,古称木兰镇,因女英雄花木兰在此率兵打仗,镇守铁栅关而得名。境内交通条件非常方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大运高速路,二、三级公路,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通村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闻名中外的中华宰相村——裴柏村就在境内,历史上名人荟萃,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裴晋公祠内存有大批珍贵文物,阜底村是北宋名相赵鼎的故里,现有墓碑一座。槐林沟曾是女英雄花木兰镇守铁栅关的旧址。湖村一带的董泽湖传说是“董父豢龙”的地方。
薛 店 镇
薛店镇位于闻喜县东北端,距闻喜县城22.5公里,东与东镇、礼元镇为界,西南与凹底、桐城毗邻,北与新绛县横桥乡接壤,地形地势为东南丘陵,西北低凹,东南北三面环沟。全镇辖10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13456口人,国土面积39.46平方公里,耕地39804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乡镇。
侯 村 乡
侯村乡位于涑水河谷,县城东南17公里处,东与绛县东刘家村相接。原为仁和公社,1978年乡治迁至侯村。辖17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共6225户,25495口人。全乡总面积为46.26平方公里,总耕地37665亩,是本县井灌区之境内焦山石灰石蕴藏丰富,为该乡重要矿产资源,山上并有自然林和人工培植林,多为杂木。
裴 社 乡
裴社乡位于南垣山区美良川西南部,属革命老区。东邻石门乡,西接桐城镇,南邻夏县堰掌镇,北通河底镇。境内有汤王山,郭璞故里及秦王李世民颁建之兴国寺等历史文化遗址。全乡国土面积80.2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4606个农户,18754口人,总有耕地面积57800亩,其中水浇地26000亩,有三级油路贯通平川。农业生产以传统粮棉油种植为主。
后 宫 乡
后宫乡位于县城东南的熊山脚下,与河底镇毗连,距县城21公里。三河口河、南河从境内穿过。2001年撤乡并镇,将白石乡并入后宫乡,设立新的后宫乡。以原白石乡、后宫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后宫乡的行政区域。全乡总面积115.75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共4367户17282人。总耕地面积6778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芦笋、萝卜。
阳 隅 乡
阳隅乡位北垣西部稷王山下,距县城20公里,西与万荣相接,北与稷山为邻。辖15个行政村3633户人,区域面积5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540亩。该乡地处闻喜西北角,部分农村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的农业种植。
神 柏 乡
神柏乡政府位于峨嵋岭丘陵区。原名下丁公社,l975年乡治迁至神柏村,距县城7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3自然村,共有2745户,10621口人。全乡坡岭多,沟壑多,素有“十里九条坡,出门就上坡”之说。
石 门 乡
石门乡位于本县东南中条山腹地,距县城42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贫困乡镇。东接绛县横岭关,南临垣曲毛家湾,西连夏县马家庙,辖10个村民委员会,90个居民组,共2036户8469口人,分居于102个山庄窝铺。境内峻山耸立,沟壑纵横,174.36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内分布着1040个山头,主要有疙瘩山、鸡子山、黄石山、石羊山、梯子山、汤王山,其中汤王山为本县最高峰,登临可览全县地貌,山沟480个,溪流246条,以汇流于横榆、后川、后交的毫清河为大,耕地面积12255亩。石门乡在全县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气温在本县最冷,节令比山下迟半个多月,森林覆盖率高,是本县主要的林区。板栗、山楂为当地名产,白家滩等村为本县山楂基地,该乡盛产中药材连翘,矿产丰富,以铜为主,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篦子沟矿即在该乡。刘庄冶为古关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横榆村、富峪村曾为闻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
热点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