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桥墩可抗八级地震 江苏第一墩地下达71米
2008-05-16
京沪高铁的基础“根深蒂固”
工人们在京沪高铁正线位置灌注基础桩
京沪高铁江苏段工程4月18日正式开工启动,近一个月过去了,京沪高铁江苏段的建设进行得怎么样?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随同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一道实地采访了京沪高铁江苏段沿线首批开工的无锡、镇江两地。从采访情况来看,京沪高铁江苏段的工程计划推进顺利,沿线首个高铁桥墩已经在无锡鹅湖镇建成,预计到8月底,前期征地拆迁工作完成,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桥墩建好后要“保湿”抗震
根据规划,京沪高铁江苏段保护环境和节约土地的双重考虑,将大比例采用高架铺轨的方案。在358公里的总长度中,有近90%是从桥上走的,其中从丹阳开始一直到昆山的这段全部由高架桥组成,堪称是世界上最长的桥梁。令人高兴的是,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这座最长桥梁的首个桥墩已经在无锡鹅湖镇立起,而紧跟其后的两个高架梁场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预计8月底将正式筑成首片高架大梁,并于10月份开始安装。
记者在现场查看这个才建成不久的“庞然大物”。地面部分由两根粗大的墩柱和一片墩座结合构成。负责此处施工的中交一航局项目经理张立明告诉记者,高铁首墩的地面部分高7.5米,相当于平常三层楼那么高,但是相对于桥墩的总高度而言,地面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冰山一角”,整座桥墩地下部分深达71米,“也只有将墩柱打入这么深的地下,才能保证未来列车高速运行时,桥墩能够扛起1000多吨的重压而不动分毫”,张立明说:“江苏段沿线高架桥墩最深的基础要到地下近90米,这样的设计和施工将保证火车运行同时,桥墩基础能扛8级烈度的地震”。
记者发现,刚建成的桥墩整个表面被一层塑料薄膜裹了个严严实实。张立明解释道,这是为了给桥墩“保湿”,刚浇筑的混凝土必须保持一定湿度,如果立刻暴露在太阳和空气中,会降低混凝土的韧性。所以每一个桥墩在建成之后都必须用塑料薄膜密封14天。
无锡新站两面迎客
京沪高铁江苏段设七个新站点,其中,除了南京南站枢纽外,其余站点均由铁道部负责建设。无锡市副市长、京沪高铁无锡段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建选告诉记者,铁道部设计方已经就无锡新站的相关设计方案和市里有关部门联合进行最后的完善。根据设想,新站和无锡苏南机场间,将由一条双向六车道的高架快速通道进行连接;正在审批中的无锡市地铁建设方案也计划用1号线和2号线实现老火车站和新站间的快速转乘,加上公交线路的开辟和出租车上下客区域的设置,未来的无锡高铁新站将成为无锡市多种交通体系综合集成的枢纽性工程。
吴建选特别提到了一点,无锡高铁新站的站房设计将一改之前所有火车站单面“迎客”的模式,在南北两个方向设置进出口通道和站前广场。吴建选说,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照顾张家港、常熟方向的乘客能够更快、更便捷进站搭车。
镇江段洞穿南山风景区
京沪高铁镇江段起于句容与南京交界的安基山,终止于镇江、常州交界的浦河附近,总长约74.74公里,是京沪高铁江苏段沿线区间最长的一段工程,不仅如此,由于这一段区域内山体比较多,所以镇江段将根据工程需要打通四座穿山隧道,是江苏段中隧道数量最多的路段。其中,有一段隧道就位于镇江市知名风景区——南山风景区内,高铁建成通车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有望变成“悠然过南山”。
京沪高铁镇江段项目部副经理朱瑞喜告诉记者,采用隧道过山尤其是在南山景区路段,施工方将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采用特别的工艺减少高铁运行时噪音和震动对周围的影响。为了保证高速列车以300公里以上的高速进出隧道时气流稳定,隧道的直径可能要超过18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