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huai 于 2008-5-25 10:31 发表 
沪宁城际几个站?
沪宁城铁18座车站具体位置曝光 设计如城际公交
2008年03月18日 南京晨报
沪宁城铁18站具体位置独家披露 晨报讯 日前,沪宁城际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今年将正式动工。该高速铁路被誉为“长三角首条城际公交线”,设计速度200公里每小时,将以最高每天200对子弹头的高频率发车。昨天记者从设计单位铁路第四勘查设计院独家获得了江苏主要站点的站址和设计情况。
据介绍,城际铁路基本并行既有沪宁铁路,起自上海,经昆山、苏州、无锡、常州、丹阳、镇江至南京,正线全长300公里,其中上海境内32公里,江苏境内268公里。全线共设置27个车站。铁路等级为客运专线,双线,速度为200公里/小时。今年将开工建设,总工期为4年。
在短短的300公里内,设置27个车站,沪宁城际铁路带来的“城际通”将从根本上改变沪宁城市群之间的生活。
老家在句容的倪小姐,单身在南京工作,随着这几年南京房价的不断飙升,她一直没有能力买房。自从沪宁城际铁路即将开工的消息传出后,她算了一笔账,“我从宝华上车,估计20分钟就能到南京站,再从南京站直接转地铁到新街口上班,连上下车估计时间在50分钟,那与住在南京一样方便。”而句容的房价却连南京的一半也不到,为此,她已经让父母在句容帮忙看房子,准备今年就在句容下手!与倪小姐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专家分析,今后住在镇江以内在南京上班将成为一股新的风尚,而城际铁路的修建也将使得沿线的房价大涨。
沪宁城际铁路具体各站的位置到底在哪?记者昨天从《沪宁城际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得知了江苏主要车站的情况。其中,宝华、洛社、无锡、昆山南、陆家浜、安亭、南翔等7个站为高架站。另外,沪宁城际铁路还将在仙西站引联络线与南京南站相接,同时江阴—常州的城际轨道交通、宜兴—无锡的城际轨道交通、嘉兴—苏州城际轨道交通、常州—江阴—苏州城际交通都将与该条铁路相接。
[18站点具体位置]
南京:车场位于既有南京站北侧,设始发线6条,4个站台。地铁出站口将进行改造,将有出口直接到达城际车场。另外,将设有动车组车场。
仙西:位于南京市仙西新区王家边境内,南京东站东南约2千米处,车站南侧约400米处为312国道,南京端有规划宽度为60米的仙新路穿过,交通便利。设到发线4条,侧式站台2座南京南至仙西将建一条联络线,在车站南京端接轨。
宝华:位于镇江市宝华镇境内,设到发线4条,侧式站台2座。
栖霞:该站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摄山镇境内,设到发线2条,侧式站台2座。
镇江:城际车站设于既有镇江站对侧,两车场并列等高。为了尽可能贴近既有车站,减少用地和拆迁,车站设计为曲线站。城际车场新设6线2台,站台为岛式设计。
丹阳:城际车站位于既有丹阳站对侧。为了减少对穿越铁路的北二环路和中山路的干扰,两车场设计为并列不等高,城际车场比普速车场高约1.2米,为了绕避总投资18亿元的高档住宅小区天波城,减少对高等级城市景观路迎宾大道(丹泊公路)的影响,车站设计为曲线车站。
戚墅堰:城际车场设于既有戚墅堰车站对侧铁路货场所在地,两车场并列设置。车站设到发线4条,有效长450米,侧式站台2座。
洛社:位于无锡市洛社镇境内,距离洛社镇、前洲镇、石塘湾镇约3千米。车站设有到发线4条,有效长450米,侧式站台2座,车站设计为高架站。宜兴-无锡的城际轨道交通从上海端东南侧引入本站,考虑采用旅客换乘方式。
无锡新区:位于无锡市周泾巷镇境内,沪宁城际在该段与既有沪宁铁路平行,该站距离既有周泾巷车站、硕放车站的距离分别为2.3千米和3.2千米。设到发线4条,侧式站台2座。
常州:城际车场设于既有常州站对侧,将避绕新建盛世名门住宅小区,减少对武进医院的干扰等,两车场设计为不等高,城际车场比普速车场高约2.2米,设到发线6条,岛式站台两座。
苏州新区:位于既有浒墅关站东南约1.8千米处,沪宁城际在该段与既有沪宁铁路平行。车站设到发线4条,侧式站台2座。
苏州工业园:位于既有外跨塘车站对侧。设到发线4条,站台2座。嘉兴—苏州城际轨道交通在车站上海端引入本站,考虑采用过轨方式;常州-江阴-苏州城际交通从南京端引入本站,考虑采用旅客换乘方式。
昆山南:昆山南站位于既有沪宁线以南、沪宁高速公路以北、长江路西侧,距离既有昆山站约1.7千米,由高速车场和城际车场两部分组成。两车场自成系统,并列等高,均采用高架形式。站房位于高速线北侧。
无锡:城际车场目前有半骑站和对侧高架2个方案,推荐对侧高架方案。
陆家浜:位于陆家浜镇东北约4千米处。设到发线4条,侧式站台2座,车站采用高架形式。
安亭:位于安亭站以北约2千米,车站右侧80米处有宝安公路通过。车站设到发线4条,侧式站台2座,车站采用高架形式。
苏州:改造后的苏州站站场总规模7台16线,其中城镇车场3台7线,站台为岛式布置。
南翔:该站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境内,既有南翔编组站北侧约100米,南翔镇西南约1千米处,车站东西两端分别有火车站路和通编组站的翔黄公路通过,北侧有规划城市道路通过,交通便利。
沪宁城际铁路31站点敲定 最快3分钟发一趟车
2008年02月29日03:30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在沪宁城际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后,这条被冠以“长三角首条城际公交线”的高速铁路就从概念正式跃升为沿线所有市民的生活期许。江苏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铁道部会同江苏、上海两地的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沪宁城际的设计方案,开工日期虽未最后敲定,但很可能与京沪高铁同期开工,已有百年历史的沪宁铁路线即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升级,而由此改变的也绝不仅仅只是交通……
最终敲定31个站点
沪宁城际沿线到底设多少个站点?20个?27个?都不是!记者昨天从省铁路办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全新的沪宁城际线将在沿线6大城市设立31个站点。这31个站点分别为:南京、仙西、栖霞、宝华、下蜀、高资、镇江、三山、丹阳、陵口、吕城、奔牛东、新闸东、常州、戚墅堰、横林、洛社北、无锡、无锡新区、望亭东、苏州新区、苏州、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西、正仪、昆山南、陆家浜南、安亭北、南翔北、上海西和上海。
省铁路办规划计划处处长俞强告诉记者,这31个站点中,下蜀、三山、陵口和正仪站为最新确定添加的新站点,另外原有规划中宝华、龙潭建站之争也最终以宝华胜出。这样的站点布置真正实现了沪宁线300公里的铁路线上,10公里左右设一站的初衷。“都说城际铁路应该实现公交化运行,所谓公交化运行,除了发车班次多,沿线站点多也是要求之一,10公里设一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条城际干线铁路的运输能力,也能将铁路对经济和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发挥到最大”,俞强说。
单日最高可发200对子弹头
站点多了,每天会有多少班列车开出,各站点的班次又有多少呢?俞强表示,随着调配能力的增强,沪宁城际铁路将逐渐达到日发150对动车组的发班频率,客流高峰时,单日发班量更会达到200对之多:“现有沪宁铁路的日发班量大概在180对左右,等到沪宁城际乃至京沪高铁投入运营后,每天奔跑在沪宁线的火车有望突破500对”。
当然,并不是每一班列车都会停靠这31个站点。事实上,除了南京、镇江、无锡这些城市站点以外,还有像戚墅堰、洛社北这类设于县级城市甚至镇上的车站,“未来的沪宁城际线上,肯定不会每趟车都站站停,会既有一站即达的直通车,也会有小站也停的慢车”,俞强说:“这里就有一个班次调配问题”。
俞强说的班次调配主要是基于各站点通行能力的不同,在这31个站点中,有栖霞、下蜀、三山、陵口、吕城、新闸东、望亭东、正仪、陆家浜南、南翔北等12个无配线车站,所谓无配线车站,就是指该车站除了沪宁城际双向两股车道外,没有多余的临时通车道,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有一班列车在这些站点停靠,同方向将不允许有另一列列车经过。“所以在调配班次的时候,必须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快慢车之间的时间差,但总的来说,12个无配线站的每天停靠班次会相对较少。”
南京始发站确定为南京站
沪宁城际南京始发站定于哪个站?之前有过很多猜测,一种说法是和其他城际列车一样从新建成的南京南站始发,一种说法是先在南京站始发,等南站建成后转至南站始发。昨日,记者从省铁路办得到最终答复,沪宁城际列车今后将统一从现有南京火车站发出。不仅如此,经过我省沿线所有省辖市时,也一律进入老的火车站停靠,不会占用京沪高铁沿线各新站。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此举是因为沪宁城际将与京沪高铁同期开工,由于工期比京沪高铁要短,肯定会在京沪高铁通车前投入运营,另外,京沪高铁未来主要通行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速动车,也有可能要实现3分钟一班的密集发车,分站停靠将避免两条高速线路的动车组在发车时间和班次上的相互干扰。
单站间有可能推行月票
城际列车公交化发车的同时能否推广公交化的服务,比如说月票、刷卡乘车?对此,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也作了回应。城际铁路单人每公里的运营成本大约在0.5元左右,在工程规划之初,有关部门就对客流作过一个预测,估计乘坐沪宁城际线的旅客单次平均运距将在80公里左右,折合下来票价会在40元左右。“从这个票价来考虑,沪宁城际全程推广月票制不大可能,因为月票总价格会很高,但是考虑到单站之间间距只有10公里,不排除一个省辖市境内单站之间,或是两站间会推出月票制,方便在城市工作,郊区生活的钟摆族,至于会不会推广刷卡乘车,这要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后才能决定。”
■运能PK
沪宁出行多一种选择
全长300公里、设计时速为200-250公里的沪宁城际,规划之初曾被批评者说成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选择。的确,“城际行”要比乘坐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铁要慢不少,但又比现有沪宁线上的动车组要快一些。在现有沪宁线实现第六次提速、沪宁高速公路进一步拓宽通车能力以及京沪高铁开工在即的形势下,“城际行”这样一种看似“中庸”的出行方式到底给老百姓提供了怎样一种选择?
“城际行”PK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无论是乘坐大巴或是自驾车,从南京至上海所需时间大约为4个小时左右。高速公路出行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好,乘坐舒适。而“城际行”的优势则在于不受交通和天气影响, 可以保证到达时间,并且随着公交化发车的实现,班次的密集性也将不亚于现有公路班车。
更深层次的研究表明:假设以人每公里消耗能源为1个单位,使用电的高速铁路为1.3,公共汽车为1.5,小汽车为8.8,飞机为9.8。一条复线铁路的运能和一条16车道的公路相近,但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1/8。
“城际行”PK现有沪宁线
现有沪宁线是一条客货兼顾的电气化铁路,既通行时速在150公里左右的动车组,也通行T字头、K字头的特快列车,还通行少量货运列车和绿皮车。虽然从客运上看,票价选择多,但从综合运力考量,整条线路已处于超饱和不平均状态,沪宁间铁路货运一直让位于客运,迟迟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沪宁城际铁路是一条纯客运的线路,建成后,所有动车组和特快列车都将在此运行,除了保留有多种票价选择外,最高3分钟一班的发车频率也将大大提高客运能力。
“城际行”PK“高铁”
将沪宁城际和京沪高铁放在一起PK是不“公平”的。两者的初始定位就不一样,沪宁城际是沟通长三角交通的区域快线,而京沪高铁则是沟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京沪高铁的目标客户是北京到上海间各大城市的旅客,而沪宁城际则更着重为满足南京到上海沿线城市甚至乡镇旅客的出行需求。因此,京沪高铁上海至南京区间只有七站,而沪宁城际则多达31个站。
■城际影响
“城际行”改变生活
毫无疑问,公交化发班的高速城际列车将改变沿线城市所有居民的出行现状,但改变又岂止交通出行而已……由沪宁“城际行”衍生出的新名词中,有“城市候鸟”,有“铁路GDP”,还有“长三角人”……
“铁路GDP”
南京新鸿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老总王中宁看着沪宁城际的相关报道呵呵直乐,他的公司刚刚在无锡接下了新的管理项目,又在和上海的几个新项目进行洽谈。“我是盼着这条城际快线早点建成通车啊,物业管理业务向外地拓展,很依赖交通的改善,物业管理向客户提供的是服务,外地业务能不能拓展开,能拓展得多好,归根结底是我们能提供多周到的服务,这离不开南京总部对外地分公司的指导和支持,而总部的支持是否及时有力,又依赖交通是否便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沪宁间公交化城际快线的建立对于公司业务向苏南方向进一步拓展是个直接的利好。”
王中宁的说法其实是铁路对社会经济促进作用最微观的表现。铁路部门对沪宁城际前期市场调研时发现,一条公交化发车的快速铁路对于沿线经济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放大上海、南京这些大都市对周边城市的制造业的辐射,也可以带动沿线城市餐饮、旅游甚至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研究显示,沪宁城际铁路将带动沿线城市的GDP增加一个百分点。
“长三角人”
沪宁城际将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公交化”快线,由此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经济、生活的改变,随着宁杭城际、沪杭城际的陆续建成,由高速铁路串起的“铁三角”快速交通模式将最终确立,由此,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人文、社会资源整合度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城际交通网络的健全改变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令公共设施的覆盖半径迅速扩大。届时,在南京建一个体育馆,不仅南京人可以用,镇江人也可以用,而上海一家新的购物广场同样可以吸引苏州人光顾。以往地方政府对公共设施“小而全”的观念,将有望转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而更多,更方便的民间交流甚至将催生一个新的名词:“长三角人”。
■城际故事
长三角钟摆族逐渐流行
上海城市交通从上海到周边城市来回租车,长三角“钟摆族”逐渐流行:工作在这里,生活在别处。白天在上海工作,晚上回昆山居住,周末的闲暇时间则可能出现在周边风景绝佳的小镇里。借助便捷的交通,游走在长三角的各个城市——这一两年来,26岁的苏勤及其三个同伴的工作和生活就是这样度过的。大学本科毕业的苏勤,目前供职于上海的一家外资企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并非是为了体现前卫。“昆山离上海只有半小时的车程,但租房的价格还不到上海的1/3。”隶属江苏省的昆山,是靠近上海的一个小城,最近几年因为众多台资企业的落户而繁荣起来。从经济角度考虑,苏勤四人合伙买了一辆私家车,过起了大都市上班、小城市生活的日子。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体化,这种可能会被大多数人归为“新新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在许多年轻人当中流行。人们将这个数量越来越庞大的特殊群体称为“长三角人”。
4号车厢俱乐部
“苏州居住上海打工的模式就像英国从利兹到利物浦上班。”上海26岁的贾金彪是在8个月前,把家搬到苏州的。“上海市区各种成本较高,地面交通又挤又堵。”于是,他看中了“近邻”苏州。此后,每天清晨7点50分,他坐首班苏州发往上海的火车,再转一号线,8点40分左右就到了位于人民广场附近的单位。
傍晚5点30分,贾金彪下班,因为回去不赶时间,他乘傍晚近6点的普快列车,比动车组稍慢。7点,贾金彪接女友下班,回家做饭,他感觉这一切与他当初住在上海时没什么不同。
现在,贾金彪甚至有点享受这种生活方式了。在他手机上,有一个通讯录,上面有“4号车厢俱乐部”成员的手机号码。这群人因为选择和贾金彪一样的生活方式,常常相聚在返回苏州的那列车上的4号车厢。
■专家说法
异地上班更接近欧洲模式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孙施文说,不同于国外早期的“卧城”和后来的“新城”,现在一些大城市兴起的异地上班,更接近于现在欧洲较为常见的出行模式。
孙教授说,在国外,有“卧城”和“新城”的概念,卧城指巨型城市周边为上班族提供居住的小型城市。在上世纪50年代后,卧城不再被提起,转而出现“新城”概念。
所谓“新城”类似卫星城,有30%的居民在本地工作,还有70%的居民进入大城市上班。如此看来,上海出现异地上班,既不是“卧城”也不是“新城”,其周边城市职能相对独立,类似于欧洲现在比较常见的“城际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