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2|回复: 16

兰渝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0 20:08:46 | |阅读模式
一、项目概况
1、建设意义
兰渝铁路是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良性互动的需要;是铁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发达路网和全面提升西部铁路竞争力的需要;是民族大团结、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是提高战备能力,开辟两大区域新的战略通道的需要。因此,建设兰渝铁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2、线路走向
线路自兰州枢纽东端客货分线引出,在金崖疏解后客货共线,逆宛川河而上,经高崖镇分别以两特长隧道穿越胡麻岭和黑山至杨家川,经渭源、过大草滩足坡而下以特长隧道穿越洮河与渭河分水岭——木寨岭至岷县;出站后以特长隧道穿黄河与长江分水岭麻子川梁设哈达铺站,后线路足坡南下,跨秋末河及212国道;线路沿小岷江左岸靠山以隧道群通过,并跨油坊沟经宕昌至沙湾;跨角弓沟沿白龙江左岸以隧道群行进至两水,为协调陇南市城市规划发展,绕避不良地质,线路穿城市北水寺山,于汉王附近设陇南站;再两跨白龙江及212国道,经透防以特长隧道穿越西秦岭,跨越洛塘河及省道206、拟建兰海高速公路;顺河设洛塘河站;出站后顺大团鱼河靠山足坡而下,于枫相院附近跨大团鱼河;为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以隧道群通过裕河、毛寨两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跨柳家河,于杜家院附近跨汉道河,并设姚渡站;出站后,以特长隧道穿越龙池山,沿白龙湖景区(库区)外缘布线,经广元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在羊木设站后,从广元站北端引入广元站。
出广元站后实施客货分线,客车线取直至两河口设越行站并预留直通场条件,货车左线利用既有宝成线,右线上跨客车线后接入既有广元南站,出站后分左右线引入两河口站。此后,线路跨嘉陵江,连续穿轩盘岭隧道、明觉寺隧道、梅岭关隧道、九房坡隧道后至戴家坡设太公站。线路继续穿玄真观隧道、四方山隧道、肖家梁隧道,经鸳溪口至苍溪巢丝厂西侧跨嘉陵江,于嘉陵江西岸庙子垭设苍溪站。出站后线路沿嘉陵江南下,跨白水河后至江南镇鹤长村设阆中站。出阆中站线路沿G212国道西侧继续南行,至金星镇李家坪设南部站,出站后,线路跨G212国道及西河,经水音至龙桂设站,此后线路沿芦溪河而行,经芦溪场至正觉寺跨嘉陵江后引入既有南充东站。出南充东站线路分岔,分别接入遂渝线渭沱站和襄渝线高兴站。
贯通方案(接入遂渝线渭沱站方案):线路自南充东经南充至南充西段利用达成线增建第二线工程,并于三板桥新设南充西站。此后,线路基本沿G212国道而行,经曲水后至李渡设站,经烈面至万善镇西侧2公里处羊城坝设武胜站。出站后,线路穿芭蕉湾隧道,经三庙至蓼子村后至渭沱接入遂渝线,并新设渭沱站。出站后利用遂渝线增建第二线工程至北碚北后进入重庆枢纽,新建第三、四线至蔡家站,蔡家站至重庆北站新建双线后引入重庆北站北场。货车线自磨心坡-北碚北疏解区至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增建第二线,并于兴隆场新建规模为三级六场编组站。
南充东至高兴段:线路自CK769+600以线路所引出后,下穿达成铁路及兰渝正线,并以联络线方式引入南充东站。此后线路跨团滩河、G318国道及南(充)广(安)高速公路后设老君站,连续穿万家乡隧道、敲梆坡隧道后至兴隆设站,穿高升隧道后设北城站,跨高速公路匝道后至向家沟设岳池站,车站位于城区东北部,距离城区2公里左右。出站后线路穿南峰隧道,上跨南广高速公路后至枣山镇李家湾设广安南站,车站位于高速公路侧500m左右,距离城区中心3公里,出站后线路又跨高速公路,紧坡而下,跨渠江设中和站后分左右线引入襄渝线高兴站。
详见附图。
3、主要技术标准
兰渝铁路正线主要技术标准表
技术标准
兰州至广元段
广元至合川(渭沱)段
南充东至高兴段
铁路等级
国铁Ⅰ级
正线数目
双线
单线
限制坡度
双机13‰
6‰
速度目标值
200km/h
160km/h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3500m,困难2800m
一般2000m,困难1600m
牵引种类
电力
机车类型
客车动车组、SS7E;货车SS7
牵引质量
4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
单机850m,双机880m
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建筑限界
考虑双层集装箱列车开行条件
不考虑双层集装箱列车开行条件
4、主要工程内容
(1) 兰渝线兰州枢纽配套工程
新建枢纽北环货车线
北环货车线金崖至石岗长约60km,其中隧道42388m/23座,桥长26530m/41座,桥遂占线路长度70%;新建包兰联络线5.42km,新建青白石、大沙坪两处车站。

新建兰州北编组站

车站规模三级七场:分别新建上下行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及交换场,车站西端机务段、东端折返段,新建站修所。
(2)兰州至广元段
新建线路正线长度491.4km,其中正线路基长度71.5km,占全线总长的14.5%,桥隧长度419.9km,占85.5%。工程设特大、大、中桥127座,隧道71座,其中长度大于10km的特长隧道11座,重点工程西秦岭隧道长度达29.7km。
工程永久占地1354.5hm2,临时占地1303.3hm2,土地类别主要为旱地、荒地等;工程填方1476万m3,挖方(含出碴)8924万m3,产生弃土弃碴7696万m3。本工程正线将拆迁建筑物约67万m2,兰州枢纽拆迁建筑物约38万m2,拆迁居民一般采取货币补偿、就近安置的方式。工程涉及砍伐各类树木1.7万余株。
兰州枢纽于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新建兰州北编组站,车站规模三级七场,新建青白石中间站、大沙坪越行站。正线共设车站16处,分别为兰州东站、金崖、张家庄、杨家川、渭源、大草滩、岷县、哈达铺、宕昌、沙湾、两水、陇南、透防、洛塘河、姚渡、羊木站,工程新增定员3208人。
本段铁路正线投资估算总额为3523964.9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7247万元/正线公里;兰州枢纽投资估算总额为606623.3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6326.84万元/正线公里。建设工期6年。
(3)广元至重庆段(含南充东至高兴段)
广元(含)至重庆北站(不含)贯通方案全段运营长度376.383km;广元(含)至渭沱正线建筑长度328.538km,重庆枢纽内正线建筑长度26.141km其中双线280.474km,单线86.746km;联络线及其他线建筑长度70.422km(单线)。南充东至高兴段正线建筑长度93.639km,联络线长度5.535km,改建襄渝线长度1.993km(双线)。
全段共占用土地2559.93hm2,其中永久用地1935.22hm2,临时用地624.71hm2。土石方工程共计10707.09×104m3,其中挖方7963.65×104m3;填方2743.44×104m3。经土石方调配及用作建材综合利用后,全段利用方为2743.44×104m3,产生弃方为4830.53×104m3,设置弃碴场142处,不需向外借方。全段路基(含重庆枢纽)长271.90km;共设桥梁259座,计长106222.53延长米,占线路总长的19.73%,涵洞1310座,计长40127横长米;共设隧道172座,计长196776延长米,占线路总长的36.54%;全段共设36个车站(含线路所),其中新建站23个,既有改建站13个。工程拆迁建筑物面积为76.90×104m2,其中拆迁居民住房53.80×104m2
本项目广元至重庆段工程总投资3283466.02万元,资本金按照项目总投资的50%考虑,项目资本金由铁道部出资55%;申请国债资金35亿元;其余由三省(市)按各自境内铁路投资比例分担。施工总工期为4.5年。
二、工程的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本工程的建设主要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地表水环境等产生影响。
1、生态环境
(1)环境保护目标
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动植物资源、水土流失、基本农田等。
(2)生态环境现状
线路由北向南分别经过黄土高原、秦岭高中山及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三大地貌单元,跨四大气候区,即黄土高原中温带干旱气候区、中温带亚湿润气候区、秦岭高中山区北亚带湿润区和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区。受降雨、地质、地貌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甘肃境内沿线水土流失严重,川渝境内沿线水土保持较好。秦岭高中山区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沿线划定了较多的各级自然保护区。
(3)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根据环境保护要求,结合线路、地质、桥梁、隧道等专业技术上的要求对沿线环境敏感区域的线路走向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并且与沿线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进行了咨询和反复沟通,兰渝铁路工程贯通方案绕避了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岷县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青木川省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等沿线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最终只穿越了甘肃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毛寨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广元嘉陵江源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线路主要以桥隧形式穿越,采取了尽量少占用保护区内土地、少破坏植被等措施,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认为线路绕避了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且大部分以隧道穿越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对保护区的完整性和功能影响轻微。通过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均发文同意或原则同意推荐方案的线路走向。
②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线路穿越了缙云山
——钓鱼城风景名胜区的嘉陵江小三峡景区。
经过线路优化,本次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绕避了嘉陵江小三峡风景区的温塘峡主景区,线路将从温塘峡景区的外围以全隧道形式穿越,避免了对温塘峡景区景点的影响。工程主要以隧道和桥梁形式通过嘉陵江小三峡的二级景区观音峡景区,线路位于既有铁路通道范围内,减小了工程对风景名胜区景观的影响。

③对森林公园的影响
线路于里程CK590+650~CK592+200段穿越南山森林公园,穿越的地段基本在大石板村旁边,主要以旱地和房屋为主,无重要的景观资源,工程对森林公园的景观影响不大。
④对文物古迹的影响
线路穿越了甘肃夏官营古城遗址,对该省级文物的影响较大。评价建议:此段线路进行优化,绕避古城遗址,减少对文物古迹的影响。
本工程将在广元市观音岩摩崖造像附近通过,距离该文物外围保护范围最近距离120m,位于该文物一般保护范围外,且工程主要以五郎庙隧道形式通过,对该文物基本无影响。
线路在皇泽寺文物保护范围外侧通过,最近处距离文物保护范围边界约100m。线路位于皇泽寺景区的侧面,所经区域均为人工植被,且已有宝成铁路通过,对皇泽寺景区的景观基本没有影响。
隐珠寺位于线路ICK777+400右侧约35m,处于该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不符合该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评价建议:此段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后的线路里程为IDK778+750,距离隐珠寺约72m,位于该文物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20m以外
对动植物的影响
工程实施会占用部分林地,砍伐一定数量的树木,从而对铁路两侧地表植被产生一定影响。铁路沿线区域植被生产力自然体系的生产力有所减小,但下降幅度很小,但不会对自然体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工程沿线有2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黄葛树和银杏位于工程征地范围内,设计采取了移栽措施,避免了对沿线名树古木的影响。
施工期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割断了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移途径、栖息区域、觅食范围等,从而对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的范围不大且影响时间较短,因此对动物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同时可随植被的恢复而缓解、消失。沿线经过区县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针对这些珍稀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对其产生影响。
其它影响
本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土地资源、水土保持、农业生产、自然景观等产生一定影响。设计中采取了尽量少占耕地,节约用地的一系列措施,对取土场、弃碴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工程挡护、复垦或绿化等措施,等较少水土流失并恢复植被。评价中,对设计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补充、加强措施,确保因铁路建设而产生的生态影响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
2、声环境
(1)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内共有噪声敏感点225处,其中居民村庄193处,学校28处,医院2处,敬老院2处。
(2)环境现状
本项目为新建铁路,受既有铁路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点较少。既有铁路边界30m处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62.7~63.7dB、61.2~62.4dB,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昼间70dB、夜间70dB标准的要求。既有铁路边界 30m以外功能区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47.6~55.6dB、41.6~54.3dB,昼间噪声不超标,夜间最大超标4.3dB。
新建铁路沿线敏感点环境噪声以社会生活噪声源为主,其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36.9~66.8dB、30.8~66.9dB,大部分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4类标准,少量超标敏感点昼间、夜间超标量分别为0.1~5.9dB、0.3~11.8dB。
(3)主要环境影响
铁路边界噪声近期昼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制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昼间70dB、夜间70dB标准;4类区内(距离外轨中心线30~60m)各预测点2020年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52.2~69.4dB、47.6~70.1dB,2类区内(60m以外)测点2020年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43.1~66.8dB、38.6~67.4dB,大部分敏感点声环境质量不达标。
4)采取的措施
本次评价对于距线路外轨中心线近、超标量大且建筑密集、人口集中的集中敏感区域,优先考虑声屏障降噪措施。对敏感点房屋稀疏分布或不适于采取声屏障措施但昼、夜间预测等效声级超出标准限值的敏感建筑,设置隔声窗以满足其室内声环境质量。对距离铁路较近、噪声超标严重且难以实施隔声窗的敏感点,可考虑功能置换措施。全线对3处学校采取功能置换措施,设置声屏障39200延米,设置隔声通风窗86030m2,噪声防治费用共15780.6万元。
3、振动环境
(1)保护目标
本工程沿线共有204处个环境振动敏感点,主要为居民村庄。
(2)环境现状
沿线各敏感点昼间室外环境振动值在51.6~83.8dB,夜间在<50dB~82.1dB,除1个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影响而超标外,其他敏感点振动环境现状满足GB10070-88中的昼间70dB、夜间67dB标准要求。
(3)环境影响
工程运营后,沿线敏感点室外环境振动值在60.9~83.0dB之间,有12个敏感点室外振动将超过80dB,超标敏感点全部为离线路较近的路堑地段。
(4)采取的措施
合理进行城乡建设规划并通过规划、城乡改造等逐步减少铁路两侧的居民住宅等敏感建筑物,对于室外环境振动超标的敏感点拟采用功能置换、设置隔振沟和隔振垫的措施,共计列投资1350万元。
4、水环境
线路跨越了重庆北碚区澄江镇力帆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饮用水取水口所在嘉陵江流域和兰州水厂取水口所在黄河,但线路距取水口较远,施工中加强管理并采取必要措施,对取水口处水质不会造成影响。
本线设计范围内共新增污水排放量7663m3/d,除兰州枢纽机务段、机务折返段、车辆段和广元机务折返段、兴隆场编组站机排放含油废水外,其余排水均为生活污水。工程建设后CODCr排放量为82.84t/a,BOD5为14.93t/a,SS为53.92t/a,氨氮为8.32t/a,石油类为1.89t/a。
兰州北站、兰州东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含油生产废水经调节沉淀、斜板隔油、气浮等处理后水质均满足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所有污水均达标排放。
两水、陇南各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SBR-CASS工艺处理后水质均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
金崖、张家庄、杨家川、渭源、岷县、哈达铺各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后水质均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处理后的污水除哈达铺站全部回用做站区绿化洒扫外,其余各站污水达标排放。
大草滩、宕昌、沙湾、透防、洛塘河、姚渡、羊木沿线各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MBR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均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和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城市绿化用水标准。宕昌、洛塘河、姚渡3站处理后的污水全部回用做站区绿化洒扫外,其余各站污水均达标排放。
广元站、广元南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含油生产废水经调节沉淀、斜板隔油等处理后水质均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所有污水均达标排放。
两河口站、太公站、龙桂站、南充西站、李渡站、北碚北站、蔡家站、磨心坡站、井口站、老君乡站、北城站、中和站、高兴站、北培站、团结村站生活污水经沼气净化池处理后水质均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所有污水均达标排放。
苍溪站、阆中站、南部站、南充东站、兴隆场编组站生活污水经SBR污水处理设施,含油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水质均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所有污水均达标排放。
南充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水质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污水均达标排放。
武胜站、兴隆站、岳池站、广安南站生活污水经SBR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均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所有污水均达标排放。
北培站、团结村站生活污水经沼气净化池处理后水质均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所有污水均达标排放。
施工期间跨河特大桥、隧道施工以及施工营地对水环境的影响均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各排水点采用处理措施后均可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不会对沿线水体造成较大的影响。
5、大气环境
工程实施后,采用电力牵引,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站区锅炉排放的烟尘和SO2。工程共新建37座锅炉,其中水煤浆锅炉7台,燃煤锅炉22台、燃气锅炉8台,对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0.7MW的非燃气锅炉必须设置除尘设施,锅炉除尘设备投资110万元。经计算,全线烟尘年排放量为19.55吨,SO2年排放量为100.81吨,排放量很小,不会对沿线空气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6、电磁环境
本工程为电气化铁路项目,建设后主要电磁环境影响包括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以及牵引变电所、GSM-R无线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附近居民健康的影响。根据预测,工程实施后线路两侧50m范围内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的信号将受较大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来消除。本工程设置的牵引变电所与敏感点较远,产生的工频电场和磁场不会对牵引变电所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GSM-R无线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随距离迅速衰减,在距天线塔18m以外其辐射功率密度小于8μW/cm2,基本不会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7、固体废弃物
本线运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旅客候车生活垃圾、旅客列车生活垃圾、车站办公人员生活垃圾和锅炉炉渣等,排放总量约13955.6t/a,采取定点收集和转运,运至沿线市政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
8、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
新建铁路为国家鼓励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本线能耗达到《铁路新建单线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相应的综合能耗标准。各专业均按照本专业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符合《铁路节能技术政策》、《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9、线路方案的可行性
工程选线尽量避让了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尽量少占沿线耕地资源和基本农田,尽可能避绕村庄,减少拆迁和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对于线路无法完全避让的环境敏感区内,采用隧道或桥梁方式通过,减小扰动范围。线路走线和站位方案均与沿线地方规划部门进行了结合,线路走向与地方规划基本吻合,线路方案基本合理。
10、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
工程结合铁路项目特点和影响有针对性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减缓和防护措施等,噪声、振动、水、大气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措施,根据类比已建铁路和项目所在地区交通项目措施的实施效果,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分析,本工程提出的措施可行。
11、环境事故风险
本线环境风险主要是运输石油、化肥等危险品的列车发生泄漏和桥梁安全、以及不良地质、人为等因数导致的交通事故,会造成重大污染事件。本线跨越或临近黄河、白龙江、洮河、嘉陵江等重大水体,若发生事故会影响水体的水质,造成水体污染,影响下游取水和水体生物的生存环境。
铁路工程本身是安全运输方式,本工程设计中采取了工程和管理防护措施,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评价针对事故的类型和影响提出了事故预案的原则,事故发生后可以通过启动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本工程的事故风险可以接受。
12、社会经济环境
本线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区际大干线,它的建成运营对改善沿线交通条件,完善了西部铁路交通网,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关键性作用。
本工程征地、拆迁及人员安置对局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工程采取了各种措施和经济补偿措施,保证影响的居民解决收入、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并有所提高。
本工程对当地的社会经济造成有利和不利影响,利远大于弊,不利的影响通过有效的环节措施降到最小,可以接受。
13、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采取了多种参与的形式,公众参与覆盖面广,调查对象包括铁路专家、环保专家、沿线政府和管理部门、社会团体和直接受影响人群、关注本项目的人群等。并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的内容可以正确反映沿线公众对工程环境方面的意见。
通过公众参与调查,沿线公众绝大部分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公众认为噪声、征地、拆迁补偿和再安置是本工程主要环境问题。对于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严格落实环保防治措施,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工程带来社会问题按照国家的现行法律和政策解决,可以得到公众的支持。
三、评价简要结论
新建兰渝铁路工程的建设对沿线地区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沿线地区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工程建设会对沿线生态环境、水、气、声、振动、电磁等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落实评价报告提出的减缓和防护措施、污染控制措施,确保环境保护投资,严格执行“三同时”,可将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小程本项目度,减缓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环境可以接受,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建设项目可行。
发表于 2008-3-30 20:54:30 |

太简单了

呵呵,这个是个环境影响报告表,不是书吧~
发表于 2008-3-30 22:48:08 |
很详细。比较科学全面地评价了兰渝对环境的影响。
但对环境突发事故风险的评价太过于笼统,有避重就轻之嫌。
现在一旦发生运油车掉到河里,发生原油泄漏,这种事情可能会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引起
社会公众对设计部门的质疑和问责。有点杞人忧天了哈。
发表于 2008-3-31 00:30:26 |
限坡又改为13‰啦?准备在地震高烈度区建130米高桥墩?工程技术NB就可以忽视地质?看来交流机车是白造了……

[ 本帖最后由 wheremylove 于 2008-3-31 00:39 编辑 ]
发表于 2008-3-31 18:11:48 |
看了后感觉南充0重庆段不应该使用遂渝既有线。
比较失败。
发表于 2008-4-1 04:08:54 |
终于快了,等了好多年了,广元估计是获利最大的城市吧
发表于 2008-4-1 14:59:15 |
这个环评书比较好,撇开环保类的不去看,就前部分关于线路走向的说明,就很好了,对兰渝线的线路情况有了比较好的了解。兰州到广元段的地形和造价,也够“艰巨”的了,想想以后坐动车运行在此段的感觉,估计也和地铁差不多了,现在的铁路是越造越好,但就是站在纯车迷的角度来说,观感差了太多,以前的山区老线,弯弯曲曲,有山有水有桥有隧,速度不快但一路风景极好,以后的兰渝和宜万,估计也就是呼啸而过,明暗相杂,什么都看不清,晕天黑地的就走完了一段旅途,好与不好,不好评说。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4-1 16:30:09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4-2 02:04:31 |
7E在那样坡度的线路上能跑到100~120km/h就很不错了,200km/h肯定是动车的事,140~160km/h也得大功率交流机车才有可能达到(或者7E双机)

[ 本帖最后由 wheremylove 于 2008-4-2 02:06 编辑 ]
发表于 2008-4-2 12:36:11 |
我估计会有200-250时速动车组,120-160时速的牵引客车,
120时速的货车在兰渝线上混行。

120-160时速牵引客车就用7E还是足够的。
120时速的货车是不是要上和谐号牵引机车??:lol :lol
发表于 2008-4-2 22:47:06 |
单机7E牵引20节客车,相应平衡速度对应的最大坡度:160km/h~1.8‰,140km/h~4.5‰,120km/h~<9‰,13‰坡道上才80多km/h,可见平原的猛将到了山区有多么贫弱,想快必须双机。
发表于 2008-4-6 10:52:53 |
不错,真够详细的。但愿是真的。
发表于 2008-4-6 17:00:12 |
做得构详尽的环评,看到环评估计前期工作也已经该收尾i了吧,希望尽早开工!
发表于 2008-4-11 19:26:01 |
好资料啊,谢谢:victory: :victory:
发表于 2008-4-12 00:42:07 |
不错哦,看来今年终于可以开工了:victory:
发表于 2008-4-12 01:29:34 |
货运用SS7?
SS7早停产了,应该用交流。
发表于 2008-4-12 11:32:23 |
支持上和谐电,
顺便把牵引定数也增加到五千吨!:lol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8-2 15: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