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9-29 12:05:45
|
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 连起中国东西动脉
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沿线设计车站65个。其中,新建车站40个,缓建车站14个,利用既有车站11个。
该铁路线全长944公里,其中太原至中卫正线752公里,桥梁311座,涵洞1274座;联络线(定边至银川)192公里。桥梁44座,涵洞371座。整个工程新建隧道159座,最长隧道吕梁山隧道20800米。
-核心提示
进入2006年,继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建设拉开帷幕后,大同至秦皇岛、朔州至黄骅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也列入明年计划。一切消息表明,中国铁路大发展将给山西带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记者近日从铁路方面了解到,随着铁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5年内,国家多条重点铁路干线改造兴建将在山西展开,这意味着山西经济发展将出现质的飞跃。其中,填补西部铁路网空白、从太原铺起的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线最为人们所关注。
致富之路
2006年,是铁道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月24日,从陕西省靖边县传来喜讯:一条西北地区通往东部的最便捷的黄金通道——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开工建设。这是铁道部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路网布局的又一战略举措。这是一条促进晋陕宁三省区沿线矿产资源开发,加快贫穷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路、致富路、幸福路。
翻看中国版图,人们发现,在我国的铁路干线中,东北铁路网最密集。在薄弱的西部铁路网中,有一片路网空白尤引入注目,这片空白在西北地区的陇海铁路以北,宝中、包兰铁路以东,京包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西,南北780公里、东西520公里。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正在这一范围内,经过我省西南部、陕西省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区,西达包兰线迎水桥站、银川站,线路全长总计944公里。
据了解,太中(银)铁路目前已分别在陕西、宁夏破土动工,山西境内的建设将从2007年拉开帷幕。该线路走榆次、跨汾河、经吕梁。因为太原到榆次已有在建铁路,实际的建设起点是从晋中市开始的。有关人士指出,该铁路线建成后,是西北地区通往东部最便捷的铁路通道。届时,西部地区至华北主要城市的运输距离将可分别缩短100公里至500公里。它横穿宁夏、陕北,直达我省中部,与东部沿海地区贯通,把大西北能源基地与环渤海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了西北与华北、山东地区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联系。
发展机遇
太中(银)铁路在我省跨越250余公里,沿线的太原市盛产煤、铁、石膏。晋中市煤炭储量大,是全国十大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吕梁市矿藏资源丰富,有铁、铝、硫磺等40余种。不仅如此,该线路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众多,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秦、汉、唐、宋历代,都与这一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宁夏有沙漠绿洲、西夏王陵、银川西部影城、贺兰山自然风光、道教圣地白云观及秦汉古遗址。我省临县黄河岸边的碛口古渡口历史悠久,位于方山县的北武当山壮丽雄浑。此外,吕梁山的革命根据地,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太原市的晋祠名胜古迹等,也将可以借太中(银)铁路得到更好的开发。
该铁路的建设,得益最大的当属吕梁市。长期以来,这里的矿产资源和农林特产由于缺少大通道,不能很好开发。吕梁地处黄河中游,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历史悠久,据传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清代以来,红枣一直是当地大宗出境特产。现在红枣产业是吕梁地区的一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市红枣林带总面积128万亩,产量1.2亿公斤,产值1.5亿元,主要分布在沿黄4县和交城、离石地区,涉及60个乡镇、1300个村、60万人。红枣年产量约占全省的67%%,占全国的13.4%%。吕梁市有汾酒、小杂粮、沙棘、核桃、绣花等特产。另外,吕梁市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
太中铁路项目全长944公里,在吕梁境内横贯交城、文水、汾阳、离石、柳林5县(市、区),支线将沿伸至方山和临县,贯通后吕梁将拥有220余公里的客货两运双向铁路干线。目前,此项目已被列入山西省和吕梁市“十一五”重点工程。其中,太中铁路吕梁站是全线最大的铁路客货运输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