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6-18 11: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州铁路局 于 2007-6-17 16:08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说实话,在襄渝上钢架构桥的大量成熟运用说明当时在国力上还是有很大的提升~
看看20年前建设的宝成几乎就没有这样的桥,宝成到处都是拱桥~
的确,从中国铁路桥梁的发展,可看出中国桥梁技术与国家实力的变迁。
解放前的大桥,多采用钢桁架,例如旧黄河桥和东北的很多大桥,因为技术水平有限,而且很多都是国外设计施工;建国后,桥梁技术发展,选材不再仅限于钢,而且国家穷,尽量节约昂贵的钢材,所以在西南地区修了很多石拱桥((深溪沟)石墩桥(乌江桥),宝成和川黔特别多;到了成昆时代,材料仍然以石为主,石拱桥技术达到顶峰(一线天),同时栓焊等技术的出现也让钢桁架重新出现(三堆子金沙江);到了襄渝 时代,国家有钱了,用得起钢了,比较大的桥,除了个别不方便使用钢梁的(岔河),都用上了栓焊梁(嘉陵江,紫阳汉江),甚至还不惜大量投入钢桥实验(安康汉江)。再往后到了南昆时代,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日趋成熟,铁路桥又开始摈弃钢梁,向形式新颖的混凝土梁发展;最后到了西康,谕怀,宝天二线时代,回归到最省钱,最丑陋的混凝土简支梁桥,技术高了,外形却完全丧失了。
所以我还是最喜欢走有些历史的西南铁路,从宝成开始,到襄渝为止,再新的线路就缺乏看点了。随便唠叨两句,配合兰局精彩之帖,欢迎讨论拍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