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失魂雨

[转] 句句在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7 22:38:25 |
原帖由 hlgcz 于 2007-5-7 22:37 发表 3 j; V# N9 @' A+ i. T
据说原型车是10编组的,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弄成8编组的。

/ s( v5 e- m7 W
6 J4 c: Y8 V/ u考虑兼容未来客运专线的列车编组。
$ c! N8 R5 h9 h: {% j5 a$ \8 F4 o) u' H0 u, ~5 [& [
客专上列车有2种编组:8辆和16辆。10辆显得不伦不类。
发表于 2007-5-7 22:39:26 |
原帖由 SCMfromNECF 于 2007-5-7 21:17 发表
( ]& R* k6 x0 I* u
& Z8 I1 Z. Z! Y& A0 a. `  z3 L- d/ p2 }; ~# N
有双层的E4,不过座位排布......3+33 p6 _1 G$ U$ H* R' f' E8 _
闷罐动车
5 s" r# }6 H: q! K# f+ b3 d' _5 Q4 o6 f/ E- [4 p, [2 L
不过把这车引进来开低价动车组怎么样?(定新空特快硬座价)

& r% P/ z6 B" r3 [! h$ \1 C" D% R$ w
闷罐动车这个说法是我发明的么?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22:41:13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2:37 发表 % w8 I4 |7 h2 H2 D1 K/ T
1、要搞清楚,现在是缺车造成的,并非动车组设计容量过小。即使订购的全部是16辆编组的车,受工厂生产进度制约,生产不出来几列,数量较少的16编组动车又有何意义呢???; o( V4 m0 Q1 R! G3 m& U
2 h' J, n0 I4 h. `( e  v/ P8 T9 k
2、现在已经不是吸引客流的时候了, ...

; H( B. o( F% E) ?  e
5 \  u( a8 E7 x0 @& L' K( l
) d  [2 p9 Z& n1 ^$ k0 t5 h- Q% ^7 ?, G1 J- U
支持观点2...1 W+ t% A% d- @( o- F* k" g& z

: C7 z0 r5 P1 ~( f" x3 J! Y要是一味的要在现有线路上再增加D车,只会让更多的车遭更大的罪!
发表于 2007-5-7 22:42:35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2:37 发表
& ]+ l+ z) L' R& e- p1 I  h1、要搞清楚,现在是缺车造成的,并非动车组设计容量过小。即使订购的全部是16辆编组的车,受工厂生产进度制约,生产不出来几列,数量较少的16编组动车又有何意义呢???
% `+ H. T) v9 |- T  L
' W: W' c# E( y& j2、现在已经不是吸引客流的时候了, ...
' q, o; P$ {% w6 v' p$ F' w- a- O
1.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增加头车造成的长度浪费和控制设备成本的增加如何解决?要知道,很多线路是需要上来就用16编组的.要不,500系干吗不来个重联?现在的小编组思想,严重受到欧洲思路的影响
. V$ B1 s+ f0 K# N2.你试试全面采用大容量动车,开发常速动车后,既有线路的客运能增加多少?在货运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客运翻倍.不吸引客流?呵呵,铁道部不管正确还是错误的行为,你都摇旗呐喊,不愧铁托!
发表于 2007-5-7 22:45:43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2:38 发表 + _! l5 A* g0 P+ `0 y* E

4 v9 `$ h$ ^* k- d9 Z+ e
) E5 ~! \+ {' K0 S) t; `考虑兼容未来客运专线的列车编组。5 E8 }' Y4 M. c3 {( }% m5 w( q
% d0 O% m2 }; D$ B, i9 ?
客专上列车有2种编组:8辆和16辆。10辆显得不伦不类。
/ M8 ^; a; n& n# t3 W& Y/ t" U
看看东海道山阳新干线上0系,100系,700系列车遍组的灵活变化吧.从4节到16节,只要按照动力单元可能组成的,都有.为什么?尽量发挥动力分散的优势,灵活适应不同性质客流的需求.
5 f! w& _4 w! Y8 `0 b. f把动车的遍组死死的限制在2种情况下,恐怕是铁路部门自己懒罢了!
发表于 2007-5-7 22:47:10 |
原帖由 Issac1986 于 2007-5-7 22:39 发表
7 F6 A$ R3 L- a8 Z  T
3 }, E( {/ z, a# ?, b, x. J  W! Z' F5 E  K
闷罐动车这个说法是我发明的么?
3 w$ o* a& ~: H5 o
9 F' F& ^4 o' X. `% p
貌似是的~:lol 7 L/ [% N0 W/ c3 b! k

, I3 ~$ F9 u1 W) b- Q0 e5 i这车就叫三等座车~
发表于 2007-5-7 22:47:19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2:38 发表 # a2 v1 s- j4 G. u9 D' I

* {; A) B' }: {& ?) S
2 u& t% D; r1 u1 y+ b. M7 X+ o, B9 F考虑兼容未来客运专线的列车编组。
' V! H# \) c( [; H, P: w
' `( [3 q' P7 u& j! M客专上列车有2种编组:8辆和16辆。10辆显得不伦不类。

! A& t! c! W. U4 u+ C怎么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中国人这么多,感觉很不适合。
发表于 2007-5-7 22:51:33 |
原帖由 失魂雨 于 2007-5-7 22:41 发表
0 z' Y& i/ V" ?支持观点2...
% |9 m4 A" o. Z1 x  n" n: X4 h9 ~1 e5 L! D" E7 b
要是一味的要在现有线路上再增加D车,只会让更多的车遭更大的罪!

0 V* L" w% t* o  h0 k注意,吸引客流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加大D车编组,采取大编组,大容量,中密度的方式.第二个方式是全面提高其他列车的性能,也就是常速廉价动车替代25G等列车,缩短起停时间,减少越行时间,减少中低速列车之间的扣除.7 N7 h: F. ^# [3 ~3 V9 D
说实话,现在沪宁在分流大量货车的情况下,根本称不上饱和.之所以这么紧张,完全是车不够造成的.线路能力根本没有饱和.不信自己算算- Y. Y  z( `" A/ \" W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2:37 发表 3 N# }6 p$ r, ]. Q8 Y
2、现在已经不是吸引客流的时候了,客流全面饱和,未建成第二双线以前,不要再考虑吸引客流了!否则铁路就要被压垮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5-7 22:55:49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23:00:32 |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5-7 22:51 发表
2 T! X+ K. l& y" L9 ^5 ^
. s6 W: s: y! ?/ X注意,吸引客流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加大D车编组,采取大编组,大容量,中密度的方式.第二个方式是全面提高其他列车的性能,也就是常速廉价动车替代25G等列车,缩短起停时间,减少越行时间,减少中低速列车之间的扣除.
2 O  u- u6 b, B6 P4 {...
8 H3 a4 b1 s5 O5 x3 C
5 _8 ], S3 v- }, @
- ^! A+ b: T$ u9 A" G
以上所说本人确实佩服!至于TDB在选型与编组上的错误也是从你那得知。这点能学到非常感谢
( e0 s5 Z+ h) V8 Z4 }# z% O+ X# [, Z. g. \6 H
现在我们的话题是列车晚点。3 Y$ t) o& n! I  f

9 w6 h" D0 I: D0 r1 M5 f当然。半个小时内的晚点的确让可以让人接受,但关键是普遍和经常性的那就忒不是个滋味吧?* w" R. `! b  w

* d" H1 e, D, U( i* _看看现在的浙赣线已经是一塌糊涂了,既然在排时刻的时候那么“妥当”现在也还出状况。- b: I/ P/ t' R4 h

( `6 u- f9 X6 j( J$ K$ l然而我们现在必须得学会听后再评论,没人知道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5 O: _# s: }1 f

: U- D# n# C7 ]* P现在的晚点就印证了他们的错误,所以之前他们就不要吹嘘!有必要吗?
  G- Y, y) g8 ^; j) Z  M+ J" S* j3 w  l% z9 j/ q" g4 M4 n, B$ g9 @7 a/ L
不是故意在这指责D车。但待避的总是那些车。而且在待避的时间上有着很大的错误。0 T8 E! W4 a9 t) P0 A4 P

* F4 y# B, G+ M饱和是TDB造成的,合不合理现在也只有时间能印证了!!!
发表于 2007-5-7 23:00:47 |
原帖由 changeup 于 2007-5-7 22:55 发表 9 J) K8 @4 s% m; t
常速动车组啊。。。常速动车组啊。。。日本好像50年代就搞出来跑长途了。。。差距啊差距。。。
& Q. Y( O# K7 |7 b' }' O0 L
咱们国家这方面技术政策有些本末倒置:
; k7 u4 E! x) L! g! K/ _性能最好的动力分散动车组跑直达,性能最差的小北京或DF4拉22型客车跑各停.不仅牺牲线路能力,人为制造线路能力紧张,还高成本,低收益,人为造成铁路无法参与短途客运市场竞争~~/ ]! U: R9 i7 L" W& W0 b* C
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们和日本的差距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理念,还有人才~
发表于 2007-5-7 23:04:32 |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5-7 22:42 发表 ; Y# ~. F( t) ?% P. N

  T% h1 G: F) a- V9 j- [% q1.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增加头车造成的长度浪费和控制设备成本的增加如何解决?要知道,很多线路是需要上来就用16编组的.要不,500系干吗不来个重联?现在的小编组思想,严重受到欧洲思路的影响5 u3 ]  M/ f  Y/ D
2.你试 ...
4 J1 {' M+ w1 Z6 j4 f4 Q

, m& a* ~, N. r: j2 Z# a9 A/ |+ j1、3年前买车时上来就买16编组的,恐怕风险较大,谁知道现在这么火呢。正如现在很多人还对于同时修建沪宁城际和京沪高铁感到浪费,谁敢说5年后2条线不是同时都火呢?6 \  s# [: m  H$ ^3 t3 P  Y: V
/ S% |% U% C) E- O4 n5 F5 S- a  B
2、你这句话纯属理想主义。现在这么多25T/K/G/B一夜之间换常速动车???给你三年时间,能生产多少普通客车为常速动车???你说换常速动车有利于增加运能这没错,但当作现实解决方案显然就很幼稚了。
/ }2 C! i5 t4 R& ]7 a6 |$ e$ b3 ?# o- b; {! e! B
[ 本帖最后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3:09 编辑 ]
发表于 2007-5-7 23:07:59 |
原帖由 失魂雨 于 2007-5-7 23:00 发表
8 I* @6 o8 Y2 g3 y2 _|火车迷|铁路迷|CRH|第六次大提速|railfan3k3XPfRn.[
- i: A9 ~! T. \& O0 K6 g* |- y0 X当然。半个小时内的晚点的确让可以让人接受,但关键是普遍和经常性的那就忒不是个滋味吧?海子铁路网社区Z) H, s) F$ Y( ]4 U4 a9 S2 u
V.f(~8e-CIP

6 c  T0 v5 V' y+ ?- \' b{+ _* `% A) p. ~3 ~
AW&T Y
9 l5 d- s( h% M9 ~
看看现在的浙赣线已经是一塌糊涂了,既然在排时刻的时候那么“妥当”现在也还出状况。

5 T& y* n4 V4 f4 s关于晚点的普遍性,我在北京,五一在成都,都没有遇到,基本上列车都是正点.北京晚点比较厉害的就是东北动车,其余我见到的全部正点.7 u9 V! m+ m  v4 P1 f5 ]# n
浙赣情况我不了解.请给出实际例子,比例,并说明经常性.
7 V, F3 Y4 _$ l9 I  [如果真的晚点比例很大,可以说浙赣的提速工作没有做好,至少和北京局,郑州局等相比而言.此外,因为浙赣刚刚使用CTC系统,调度人员也需要一端时间习惯和适应设备,可能也有此影响(猜测)5 a" a+ r) f) \+ k3 i: R2 Q

, P2 n0 @8 x8 \, X# @3 p* k4 u6 x- n7 \
原帖由 失魂雨 于 2007-5-7 23:00 发表 - o' }8 H' R8 U# r
然而我们现在必须得学会听后再评论,没人知道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 h% |9 {  M0 o$ w
        Z. l6 I% @! L% z6 t. Q6 V. P* J2 c; r2 H0 D
现在的晚点就印证了他们的错误,所以之前他们就不要吹嘘!有必要吗?, h& h+ Y- ?0 A; ?0 P! n2 t
不是故意在这指责D车。但待避的总是那些车。而且在待避的时间上有着很大的错误。bbs.hasea.comeaf!l+CK)nk#NT
8 [8 C1 u/ i& I1 p5 w) {' X饱和是TDB造成的,合不合理现在也只有时间能印证了!!!
2 F: G4 ~3 c# [7 o( E
对于官方的"吹嘘",我个人也不喜欢.但是这是搞政治的必须,新闻联播里"吹嘘"的不是更多吗?我们能要求什么?
5 ?; x$ r! X) `/ q- U需要明白的是,6提后晚点的比例有多大.所有质疑的文章都没有指出,往往只是几个例子,无法说明共性.而且这些文章更没有比较6提前后晚点比例的变化.请问,如果这样,即使有这些例子,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9 J2 Q4 q  x- k7 v8 V

. T2 ~- |5 T# X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列车避让个别的动车,比起避让ZT群,可是牺牲的时间不多哦~~.6分钟足以.
发表于 2007-5-7 23:08:00 |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5-7 23:00 发表
$ E0 Y0 u3 d& u0 V! p% g7 L$ u/ _) c$ v3 c* s- Z7 O& P
咱们国家这方面技术政策有些本末倒置:
; W' K% L/ K: F0 R8 C; Q$ h性能最好的动力分散动车组跑直达,性能最差的小北京或DF4拉22型客车跑各停.不仅牺牲线路能力,人为制造线路能力紧张,还高成本,低收益,人为造成铁路无法参与短途客运市场竞 ...

$ s5 a: ~* L6 a7 W1 V& n4 |/ N/ Z  k1 H1 O) Q. ?: S
客车选择机辆模式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不能说以前的决策现在看来不合理,我们就在这里YY如果以前如何如何,现在就没有这么多问题了。
1 b- s; Z  j" _1 O
7 P& W( X, G; ^  q( W最好的态度就是以现在为基点,寻求具有可行性的最佳解决方案,而非训斥、叹息以前的决策失误!!!
发表于 2007-5-7 23:11:00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3:04 发表 : ]2 k+ D0 b! c, R" m( A4 B8 V: D

/ X! o- u: s' `; Q' }( b; ~1 \" ?5 S, ?- }0 f; X
1、3年前买车时上来就买16编组的,恐怕风险较大,谁知道现在这么火呢。正如现在很多人还对于同时修建沪宁城际和京沪高铁感到浪费,谁敢说5年后2条线不是同时都火呢?
3 T' V! p3 q9 G' P
8 U4 G! f( ?: ^, y2、你这句话纯属理想主义。现在这么 ...
2 t! k; k' |) K$ N$ l+ D
存在这些问题.当年直接选型16遍组的风险确实大,这个我和你意见统一.但是在所有列车中配备酒吧车,占用大量空间则是不争的事实.
. F6 @, V3 b5 f9 X& b第二点你说的也正确.注意,即使现有只有200公里动车的情况下,在全面采用重联列车,运能依旧是充足的,客流依旧是需要"吸引"的.呵呵,上海局列车是否真的紧张的塞不下车了,你心里应该有数
发表于 2007-5-7 23:14:14 |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5-7 22:45 发表
0 U- W! f; D# Q7 F& U9 R& d9 W/ j3 _$ g' [" x- R, N& m7 l+ Y3 Z
看看东海道山阳新干线上0系,100系,700系列车遍组的灵活变化吧.从4节到16节,只要按照动力单元可能组成的,都有.为什么?尽量发挥动力分散的优势,灵活适应不同性质客流的需求.
9 A' u' h- K: ?4 l/ A把动车的遍组死 ...
9 L; G& F/ b: v* J6 @' R' z# v2 W( x& A0 v
! s# _# H* Y# r
日本新干线本线列车一般不直通,这和中国的情况不同吧,西日本的车不会到东日本的新干线上去跑。7 i! H+ T+ K2 x" Z6 ]/ [
( L% w3 N$ P# Z& W
中国需要统一技术标准,虽然8辆和16辆这两种形式显得有点呆板,但有利于跨线直通运行。据说也有4辆编组的动车服务于未来的绵成乐城际轨道线,但似乎消息还不准确。但搞10辆编组就没必要了吧?现在动车多数是4辆车一个单元(CRH1除外),分得太细也没必要,我认为以4为倍数的编组数目就足够了。2 |: P* D( V/ y+ x3 l+ B

2 X4 m  W3 Y4 W( z8 \[ 本帖最后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3:15 编辑 ]
发表于 2007-5-7 23:14:42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3:08 发表 9 ^) f, I3 ]0 c
6 e4 v" o" f/ C: M

& A+ h! n# t, A! [" J) x, Q客车选择机辆模式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不能说以前的决策现在看来不合理,我们就在这里YY如果以前如何如何,现在就没有这么多问题了。( B8 [) @5 _( B+ c% X
" i, T: d# P: F/ L
最好的态度就是以现在为基点,寻求具有可行性的最佳解决方案,而非 ...

6 }4 y* l! y5 n  P' z6 h必须正确认识到以前的不足,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解决问题.这个话似乎你也以前说过,我们没有分歧
) S) d. ?; W% {) u. h8 K关键是,现在技术政策上根本没有认识到前文说到的性能本末倒置问题,动车除了发挥速度优势,其他优势并没有充分体现.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常速动车遥遥无期,根本没有要设计生产的意思.呵呵,这已经解决问题的态度了,而是任由问题发展了
发表于 2007-5-7 23:16:59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3:14 发表 - Z/ J  h3 G9 }5 T% x& D2 S- d

* W. ~, n! U$ p  c4 t2 g$ ~
- V, j  m- J& V$ I/ _/ T日本新干线本线列车一般不直通,这和中国的情况不同吧,西日本的车不会到东日本的新干线上去跑。
2 w+ U+ w+ ^3 s5 V. u* M$ i/ L
6 [, r2 Q& l, d. I中国需要统一技术标准,虽然8辆和16辆这两种形式显得有点呆板,但有利于跨线直通运行。据说也有4辆编组的 ...
/ v" w6 a2 q1 [1 ?
现在客车的遍组就不统一,只是规定原则上小于20节,能放如站台.影响直通吗?不影响!0 H' n* q$ c5 I" O# e' B
北京地铁运行过3编组,4编组,5编组,6编组的列车,是否也出现了问题?没有!$ |& b4 l5 _$ c+ s
呵呵,用直通来说这个事情,是说不过去的
发表于 2007-5-7 23:19:10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5-7 23:14 发表 % z" o3 Y( [5 s- C% M, T. t- s+ R

/ ^. Q3 S5 a, `3 t9 D8 s8 l1 D9 o: L4 ]
日本新干线本线列车一般不直通,这和中国的情况不同吧,西日本的车不会到东日本的新干线上去跑。5 t! e6 p7 t5 l. E6 {+ V
" h" y6 J* w% B6 s" `) y6 W
中国需要统一技术标准,虽然8辆和16辆这两种形式显得有点呆板,但有利于跨线直通运行。据说也有4辆编组的 ...

8 f6 k% ^! d/ |- Y3 t4 o1 t4 m2 o: I) F. ^, q
是否直通跟编组明显无关
发表于 2007-5-7 23:21:50 |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5-7 23:11 发表 * R; b% w3 t" ^4 E7 R
4 j' E, w( \0 F, N4 f8 p
存在这些问题.当年直接选型16遍组的风险确实大,这个我和你意见统一.但是在所有列车中配备酒吧车,占用大量空间则是不争的事实.  i1 f1 U8 ^! Q
第二点你说的也正确.注意,即使现有只有200公里动车的情况下,在全面 ...

, U' x% V( n/ r& D# D& I5 [  E
' o& b2 i1 X1 ^1、酒吧车确实华而不实,至少那几个酒吧座应该取消,到各自的位置上就餐去!不过以发展的眼光看,已经比以前的餐车进步一些了,至少没有浪费一整节车厢。
. z1 @, t! ?* n. u1 U" i0 s& X& J! _4 v) P, O
2、我觉得不减少普通客车和货车的前提下,出于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持一定的富余能力的前提下,应该是没办法塞进去更多的车了,否则货车也没必要绕道二通道走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6 14: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